子女不贍養農村老人,就該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嗎?

飛刀電影


在說這個問題前,小幫手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們當地的農村,一個村子裡,有多少不贍養老人的子女呢?反正在我們村,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我沒有聽到過誰家有老人(只要不是五保戶,),子女們不養活的,一是這是兒女們應盡的義務,二也是怕大家說閒話,在我們這,如果誰要是不養活老人了,整個村子都知道不孝順(但是吵架生氣的情況還是存在的,不過,該養活還是養活)。

不過,話說回來,假如在農村,子女們都不養活老人了,那麼老人該怎麼生活呢?送養老院是否可行?小幫手個人觀點是行不通的,為什麼?我說下我自己的看法,首先,農村有養老院的估計不多吧(當然,一些發達的農村是存在的),一般都是縣城才有,其次,去養老院可不是免費的,我聽說一月要一兩千,如果條件好的,價格會更好,在農村,這個錢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我們先來分析下,為什麼會不養活老人,一是子女多,互相推諉,老大說讓老二養,老二推老三,就這樣互相推來推去,二是男方怕老婆,婆媳關係自古都不好解決,就是兒子想養老人,但是媳婦不讓,那也沒辦法,三,說白了,就是因為錢的問題,誰也不想多掏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可能性大嗎?一月上千的費用誰拿?

那麼,兒女不養,養老院又不能進,老人們該怎麼生活?有3點:

1、國家現在對於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有養老金,雖然說每月只有幾十元錢,但是有了總比沒有強,老兩口一月100多,勉強維持開銷。

2、靠自己,如果還能幹動活的前提下,自己種點菜,可以留點自己吃,也可以去集市上賣點零花錢,但是如果喪失了勞動能力,那只有走第三步。

3、這一步是被逼無奈之舉,讓村裡進行調解,調解不行,直接起訴吧,雖然說兒女是自己的心頭肉,但他們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老兩口也不能眼睜睜的放棄生活吧。

其實,這件事,從外人來看,根本就不叫事,誰都有老的時候,那些沒有盡到贍養義務的朋友,可以好好想想,當自己老的那一天,自己的兒女也這樣對待自己,你會怎麼辦?將心比心,希望全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夠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

最後問下大家,針對這樣的事情,你怎麼看?歡迎下面評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農民的小幫手


農村老人,子女不贍養,就該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嗎?看到題目的第一感覺,提問人對養老院養老還不是很瞭解,還意識不到養老院養老,將是獨生子女養老時代的首選。

第一,養老院不是農村五保戶住的免費敬老院

首先你得清楚,養老院不是農村敬老院。農村敬老院,是針對五保戶所設的。給生活沒有依靠的鰥、寡、孤、獨者,實行保吃、保穿、保燒、保醫、保葬(兒童則為保教),簡稱“五保”。你有兒有女的非五保戶想去免費蹭住蹭吃?想都別想。

第二,非特殊補助人群,住養老院得繳費

這麼說吧,現在的養老院,收的大多是有退休金,或者兒女肯出錢供養住養老院的老人。不只是不免費,而且價格還不便宜。子女不贍養的農村老人,沒幾個有錢能去這種有人伺候有吃有喝,條件優越的地方。我這樣說有些殘酷,但是事實。

所以說,在農村,如果誰家子女因長期在外打拼,無暇照顧爹孃,把農村爹孃送去了養老院,那不是不贍養,而是花更多錢贍養,是真心為農村爹孃幸福考慮。

第三,養老院條件越來越配套完善

阿兮也算是中老年隊伍中的一員,自然關注養老院相關信息,也親臨過幾個養老院,查看養老條件和設施,當然還有價格。

我只能說,各種價格都有,各種條件也都有,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院,或者直接採取互助養老模式。還有一種正在推行的養老模式,是居家式社區養老,人不離家,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養老院養老,是大趨勢,因為獨生子女養老時代來臨了。我們的下一代,再也不像父輩一樣,有四五個姊妹弟兄,可以輪流照顧父母,互相分擔壓力。兩個獨生子女家庭結合,一對年輕人,要養最多八個老人,你想想他們有多大壓力?你不去養老院,有沒有為孩子考慮過?

在不久的將來,農村不贍養不孝順的標準要改寫了:父母沒了自理能力,不掏錢送父母去養老院,又不能接去家裡侍奉的,才會被人恥笑。

此文中插圖,是阿兮實訪一家養老院所拍。相信看後大家自有判斷。子女送父母進這樣的養老院,是孝敬你,讓你安度晚年,還是不贍養棄你於不顧?反正阿兮已經決定,老了如果和朋友互助養老模式無法實現,我就去養老院。


阿兮隨筆


子女不贍養農村老人,就該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嗎?從題目來看,題主認為送到養老院是子女不贍養老人,

這個觀點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第一,隨著社會的發展,獨生子女養幾個老人的情況的出現,中國傳統的子女養老方式正在被不斷顛覆。試想,一個孩子養多個老人,即使老人自己有養老金(這裡還說的是農村老人,恐怕養老金也很少吧!)孩子有時間嗎?他們光伺候老人了,不工作,一家人吃什麼?喝什麼?他們的後代拿什麼來撫養?老人有病有災拿什麼來贍養?



第二,子女既然沒有充分的精力來陪伴老人,養老院不失為個好地方!我一個表姨,四個兒子,姨夫是個教師,不過早離世了。表姨有能力的時候,哪個兒子家也不願意去,自己住在家裡,四個兒子經常去照顧著。前幾年,不幸磕到,中風了。從此後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要人照顧。開始大家還輪流著照顧,時間長了,就有人靠不住了。大表哥,二表哥兩個人種地的,時間自由,三表哥做生意,四表哥單位上班,他們兩個時間就靠不上了。於是三表哥,四表哥提出送養老院,老大老二不同意。於是每年一人一個季度,老大老二去表姨家伺候,老三老四送養老院。結果老三老四輕輕鬆鬆,每個星期最少去看一次表姨(

養老院要求,子女每週必須看一次老人)表姨在養老院裡跟老人們作伴,活得挺開心。老大老二就不行了,因為他們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陪伴著老人吧?農忙的時候給老人送去吃的該下田下田,結果老人經常整上午喝不上水,拉尿床上是常事。

開始都說我三表哥四表哥不孝順,實踐證明,我表姨在養老院更好一些。其實,我的幾個表哥都是孝順的兒子,只是各人孝順的方式不同罷了。



養老院養老是未來的大方向,自己不喜歡不要綁架別人!我覺得在農村,能把老人送去養老院養老的一定也是孝順的孩子,(因為孩子要花錢的)那些不孝順的,也許會藉著這個理由,變相的虐待老人也未可知。甚至有的根本就不管不問,說得不好聽,就是任老人在那裡自生自滅,餓不死而已!所以,不要對住養老院老人的孩子們道德綁架,他們也是孝子!他們也是在贍養著老人!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


我是林林媽媽,歡迎您駐足留言!


林林媽媽


都說養兒防老,結果被送進了養老院,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十多年前的事:有張姓人家,四個兒子,一個女兒,農村講究父母跟兒子過生活。四個兒子,有一個是吃正式職工,住在城裡,其餘在農村,80歲的老父四個兒子輪流贍養,結果是,老大老二在家裡,輪到老三老四了就送到養老院(這兩家兒女齊全,都沒病沒災的),那時候入養老院的費用是每個月500元。老頭兒一進養老院就落淚,嫌沒有臉面。幾次輪流後,老人鬱悶生病就離世了。

今年發生的事兒:83歲老大爺,三兒三女,孫子孫女外男外女十幾個,本來是跟兩個兒子輪流住的(二兒子因財產問題已經斷絕關係),三月份老大爺得了腦梗,吃飯吞嚥都很難,那兩個兒子一商量,將老人送去了養老院,每月花費2000元,三個閨女一個也沒有提出來照顧,就這樣,三個多月時間,老人去世了。

難道將有病的老人送敬老院是為了照顧得更好嗎?

為什麼兒女眾多的家庭會出現這樣的事,一個兒子的反而沒有呢?是老人自己作的,還是兒女不孝?清官難斷家務事!

都說“多兒多女多福氣”,以上的兩位老人哪裡多了?反倒是“多兒多女多冤家”。

拋開例子,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他們的父母該怎麼辦?難道,養老院不是首選的去處嗎?無關孝與不孝!

其實這已是一個社會問題了,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家庭養老是最理想的養老方式,母慈子孝,其樂融融。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獨生子女這一代要同時照顧幾個老人還要培養下一代,更要努力工作,怎麼應付得了?!

解決的辦法就是鼓勵社會養老,獨生子女們的家長應該是能夠接受養老院養老的,他們比起上輩人已經開放了許多。有人提出了獨生子女養老問題的建議:

(1).加大養老保險的推廣力度,普及養老保險。

(2).完善養老院服務建設,讓更多的老人願意進養老院養老。(3).加大宣傳力度,改變人們固有的不願進養老院養老的觀念,逐步形成養老院養老既有利於老人又有利於孩子的觀念。

(4)增加養老財政投入。

(5)探索多種養老方式。

給政府提出建議:

1.加快養老機構建設步伐:(1)異地新建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2)新建、改建鎮級敬老院。(3)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

2.積極推進居家養老服務:(1)家政服務。(2)巡視服務。(3)電話確認和應急服務。(4)助餐服務;(5)日間照料。

有了這樣的保障,農村老人的晚年也可以生活無憂了!


這裡是唐山


古人言:孝感動天!亦或百行孝為先!又或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都是在勸誡世人要孝敬父母,贍養父母,烏鴉尚行反哺之情,何況作為有思想的人呢,不管是城市人也好,農村人也罷,子女贍養父母,既是法定義務,也是應盡的責任,更是人性和道德的體現!

根據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贍養是指子女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扶助則是指子女對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關心、幫助和照料。這是法律規定必須履行的義務。

從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上講,贍養父母是子女反哺回報盡孝道的體現,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代代相傳的應該承擔的責任。

雖然很多農村子女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務工,都不住在父母身邊,因此為親自贍養老人造成了很多實際困難。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不贍養老人,把老人往養老院送的理由?你的經濟支持,電話裡的噓寒問暖都會使他們感到溫暖幸福,而不是在養老院裡感受到的孤寂和落寞。雖然養老院可以把他們照顧很好,但是他們更多的是需要子女和家人的陪伴和關心,需要的是一個家。

我媽常說“越老越小”“老返小,老返小”,意思就是說老人越老越像小孩一樣需要照料和關心,更需要子女的贍養。父母養育我們從未抱怨,我們又為何要抱怨拒絕贍養他們呢!農村的子女就更不應該不贍養老人了,因為他們把我們養育成人付出了更多的艱辛。

  


山澗小魚yuer


農村老人,子女不贍養,就該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嗎?

俗話說:養兒為防老!可是這樣的話題讓我實在是無力吐槽了!作為侄女的,不贍養老人,怎麼會想到要把自己的父母送養老院呢?

養老院不是說你想進就能進的。在農村,也是有規定的,也就是說只有被劃為“五保戶”的老年人才能進養老院安享晚年。有子女的想進沒門兒,得交錢。這也是從社會道德角度來規範的。

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明明自己可以贍養老人的,為啥要推給養老院呢?

在我們這裡,有子女而不贍養老人的人,會被別人恥笑的,會說你不孝順。也對,不過呢也有特殊情況。

比如你在外地工作,沒有條件照顧家裡面的老人,也沒辦法帶在身邊的話,也只有考慮把老人送進養老院了。現在的養老院很多是可以接受商業性質的贍養的,只要你付得起贍養費,養老院自然會幫你贍養。

其實吧,我覺得如果實在是自己沒有時間管護自己的年邁父母,還是送到商業性質的養老院最好。畢竟人家是專門負責管理照顧晚年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場所。配套設施肯定要好一些,而且會有受過專門培訓過的護理人員,生活中有個大災小病的,也能得到及時的治療。

話又說回來,農村的年邁老人,如果家有兒女,有幾個願意去養老院的,還是覺得待在自己家裡舒服。所以說呢,做子女的,第一個要考慮的不是怎樣想著把父母送到養老院,而是從自身條件先考慮下,真的能不能把父母贍養好。

實在不行了,再送,只是下策罷了。孝順,就和父母在一起!


農民妹子一枝花


“子女不贍養農村老人,就該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嗎?”農村的傳統觀念中,有一個“養兒防老”的觀念特別深重,然而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這種觀念其實已經不符合目前農村的發展現狀,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等群體,不斷湧入城市,在城市打工生活,父母老人等的養老生活其實都無暇顧及,因為自己不待在農村就業生活,而老人跟隨自己在城市生活既不現實也不習慣,所以說,現在農村老人的養老,大都依賴於養老院等農村基礎養老設施;

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子女不贍養老人,不履行贍養父母義務的藉口,更不存在說,子女不贍養老人而將老人放在養老院養老的說法,之所以選擇將老人放在養老院不是因為不能是出於不能為父母養老,而應該出於讓父母更好地養老的原因;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在農村大多數人認為子女將老人送到養老院,是不孝、不贍養老人的表現。但是我認為將老人送到養老院恰恰是因為子女孝順才這麼做的,下面談一下我的觀點。

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的農村人或者進城打工,或者搬到了城裡打工,農村裡只剩下留守兒童和老人。而留守老人的問題更為嚴重,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失去了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生活上需要子女的照顧,但是子女大都生活所迫,忙著賺錢,不能經常回家照顧老人,就算給老人再多的錢,也沒地方用,而大多數老人又不願意進城跟子女一同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們自己在農村生活其實比較危險的,因為老人突發疾病或者發生意外的幾率比較高,一旦老人發生疾病或者摔倒等情況,子女又不在身邊,可能就去了,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養老院有專門照顧老人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員,還有專門的醫務工作者。而且還有很多的夥伴,有很多的娛樂活動,對於獨自生活在農村的老人來說,在養老院生活更能得到保障,也更有意義。當然,老人到養老院也是要出錢的,只有五保戶這樣的特殊人群是免費的。

很多子女就是怕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被村上的人說閒話,說不孝順,所以就沒送。這個觀念應該要改變了,其實,把老人送到養老院說明子女是非常孝順的,而把老年留在農村,又不好好的照顧,才是最大的不孝。


阿飛正在


子女不贍養農村老人,就該被子女送到養老院嗎?

如今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人如何養老成為熱議話題。如題主所言,子女不贍養農村老人,送老人到養老院,在我認為,題主對送老人去養老院養老的做法存在偏見。認為將老人送養老院是冷漠、不孝、不負責任的表現。難道真是這樣麼?

養老院養老是大勢所趨

畢竟大多數的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作,需要努力工作來養活一家老小,不可能辭去工作在家照顧老人。養老院裡有專門的護工,有專業的護理經驗,解決了子女們的後顧之憂。加上養老院內有專門的閱覽室、棋牌室、健康活動中心等,眾多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聊天互動,也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

醫養互補的新型養老模式

在我的家鄉,一種新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正悄然興起,真正實現了醫養結合無縫對接。住進這樣“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老年公寓,對於老年人來說,如果身體不適,也免得來回跑醫院的麻煩,並且長期在這裡居住,養老院內的醫生對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都很瞭解,成為老年人養老的首選。

優質的服務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

在養老院裡,老人們得到精心的照顧,從一日三餐營養的搭配,到每週定時的洗澡,養老院的護工每隔一段時間都到房間裡探視。家一樣的溫馨,使老人逐漸適應了這種生活方式。子女根據自己的時間可以隨時到養老院探望老人,很是方便。隨著觀念的改變,當地的醫養型養老院出現了一床難求的現象。

過去,在農村如果家有子女的老人被送到養老院,會被街坊鄰居視為“不孝”,如今,誰家老人要是住進了養老院,街坊鄰居都很“羨慕”。

過去農村人“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被悄然改寫。送老人到“養老院”享福,是兒女盡孝的一種方式,也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建行漸遠


你提的問題,在農村不出現有子女的老人,被送到養老院的,只有無子女的老人送進敬老院。農村人農民工萬歲,在農村生活了五六十年,也沒碰到過此事,也沒聽說過這樣的報道。只是在電視上法制頻道中,看到城市老人告子女不管不問,送到敬老院的案例。

你今天怎麼提到是農村,你是不是在給農村人臉上抹黑?在說啦,農村子女也拿不出那麼多錢到敬老院呀,那一年可是幾萬塊呀,十年下來幾十萬呀,在農村你忙活一輩子也爭不了那幾十萬呀。你提的問題太荒唐。與事實不符。你是城市人,你作的事,以後別跟農村人臉上抹黑了。

你只有實事求實,說說到低是城市子女,還是農村子女,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的。等你的回覆,朋友們我說的對不對,咱們等不等她的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