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雷潮下,投资人发声呼吁监管宽严相济

戳上面蓝字关注「华夏互联网金融」

网贷雷潮下,投资人发声呼吁监管宽严相济
网贷雷潮下,投资人发声呼吁监管宽严相济

走过十余年发展史的网贷行业近期有点慌,先是行业内雷声四起,再是57号文大限已过,备案延期成板上钉钉。多重因素之下,投资人渐趋恐慌,小道消息满天飞,部分平台资金入少出多,资金链紧绷欲断。

面对危机四伏的行业现状,多数投资人处于迷茫阶段,不知P2P是否还能投下去。我们认为,投资人无需恐慌和悲观,大浪淘沙过后,剩下的平台都将是优质选手,值得中线投资。但在备案完成前,我们建议投资人谨慎再谨慎,远离小平台,缩短投资期限,降低收益预期,将保护好自己的本金放在第一位。

经营性危机与庞氏骗局危机

从零星暴雷到密集清盘,网贷行业可以说经历了“黑色6月”。

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P2P行业6月报告显示:6月中国网贷景气指数为114.19,环比上月小幅下降。因为网贷景气指数是同比去年计算得出,备案延期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本月一些负面信息以及部分地区双降政策影响,部分平台的成交量、人气同比去年6月有所下降,导致景气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6家。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4334家。但截至目前,网贷行业仍有1800多家在运营平台,整个行业“去产能”仍在进行之中。

事实上,这并不是网贷行业首次遭遇雷潮。早在2014年,行业就已经遇到一波“雷潮” 的洗礼。

为何在强监管两年多以来,网贷行业没有进入平稳期,反而再次出现暴雷潮呢?

网贷专栏作家肥皂认为,2014年的雷潮是纯粹意义上的“庞氏骗局”引发,也就是说,那年爆雷的多是诈骗平台。

“今天的雷潮跟2014年的有本质之别。”肥皂认为,今年网贷行业出现暴雷潮主要原因是整个金融环境引发的风险,传递到了网贷平台。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也表示,今年网贷平台的密集爆雷,主要导火索是实体经济去杠杆背景下流动性趋紧,导致部分平台借款人逾期率快速上升,实力较弱的平台难以维系正常经营进而爆雷。

“从爆雷平台的性质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经营性问题导致的危机,平台不存在主观恶意,投资者资金追回的概率较大;一类则是庞氏骗局难以维系引发的危机,影响恶劣,属于真正的害群之马。”薛洪言表示,对于第一类平台而言,底层资产逾期是爆雷的直接导火索,对于第二类平台而言,底层资产以虚构为主,投资端资金流入趋缓甚至净流出是平台爆雷的直接原因。”

投资人建议监管应宽严相济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给中小投资人提供了更丰富、更灵活、收益率更高的理财方式。

零壹财经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活跃借款人数估计在1150万人左右,人均借款额9.1万元,同期活跃投资人约1080万人,人均投资9.7万元。

但6月份的投资人活跃度继续呈下降态势。据零壹财经统计,2018年6月,行业活跃借款人士估计在392万左右,同比减少11.5%,环比减少2.0%;投资人数则在395万人左右,同比减少13.8%,环比增加6.5%。

而面对阴云笼罩的行业现状,投资人对于网贷行业的看法也很矛盾。

“网贷有生存的土壤,监管上之前有点放任,现在又严加打击。这容易造成挤兑,别说网贷平台,银行如果出现挤兑也得完蛋。”,宋轶(化名)向新金融深度表示,应该给网贷平台一定的时间,逐步予以规范。但对那些明显是庞氏骗局的平台则要加大打击力度。

宋轶认为目前自己只敢投行业头部平台,“监管应从标的的合规性方面对网贷平台进行抽查。P2P还是值得投的,但不能贪心,可以选择头部平台,最好是前十的平台投一些短期标。我觉得政策再严,也不会让整个行业全部倒下,就像有的媒体预测,合规后能剩下200家平台。所以我觉得前十名的平台风险还是可控的。”

对于现在的P2P,有投资人持乐观态度,也有投资人表示悲观失望情绪。

“这个行业不知道还有没有春天,面对高利息的不敢投,低利息的不值得投。”,王飞(化名)表示,投资这个行业的人每天醒来关注的就是自己投资的P2P出现问题了没,一旦出现问题会非常紧张。

“现在需要打击那些欠债不还和恶意跑路的平台,还老百姓一个安全的投资环境。” 王飞说。

至暗时刻四点投资建议

事实上,处于“迷雾”时期的网贷行业,不仅是投资人不知走向,平台也失去“方向感”,但这不意味着行业的价值荡然无存。

毋庸讳言,目前网贷行业处于备案前的至暗时刻,行业正在经历过去十年来最残酷的一轮去产能。但投资人也无需恐慌和悲观,大浪淘沙过后,剩下的平台都将是优质选手,值得中线投资。但在比赛结果出来前,我们强烈建议,投资人需要睁大双眼,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为此,我们简单总结了四点供投资人参考:

第一,不要乱投!首先,不投任何人推荐的、自己不熟悉的平台;这点不用多说,任何人推荐都不如自己亲自了解可靠,毕竟,本金是你的,亏损还是你的。

其次,不投小平台。这并不是歧视小平台,毕竟我们小投资人投P2P只是为了赚点比银行存款高一点的收益,而不是做雷锋扶持创业公司,那是风投机构干的事。在监管环境日益严峻的当下,大平台无论是抗风险能力,还是获取资金及优质资产的能力都要远远大于小平台。要相信,真正合规经营的平台是很少猝死的。不仅在中国,即便在美国,“大而不能倒”也是一条默认的“潜规则”。

最后,不投信披不透明,资产端披露含糊其辞的平台。透明信披是P2P的准入门槛,业务合规的平台绝对不会遮遮掩掩。银监会和互金协会早就发布了详细的P2P信披规则,投资人如果在平台看不到具体的借款人信息,看不清自己的资金流向,那就慎投。

第二,不投长期标。未备案前,原则上建议不投1年以上的长标,当然超一线平台如陆金服,宜人贷这类可适当放松。安全起见,建议投资期限控制在半年以内。已经投长标的,平台风险度较高的,可以找合适机会转出。

第三,降低收益预期。投资人应当牢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不存在任何例外之说。未来P2P行业的合理预期收益在年化8%-10%之间,超过这个区间的收益会有,投资人应当理性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投资结构。

第四,切勿举债加杠杆投资。有不少投资人通过信用卡套现或其他途径借成本比较低的资金,投入收益率比较高的P2P赚取利差,小编就知道有些人借了银行8%左右的资金,去投15%年化收益的P2P产品,但这种方式无异于火中取栗,我们不鼓励。看看最近A股市场,借钱玩杠杆的原本都是厮杀在资本市场的狮子和老虎,但大趋势压顶下,都被残酷的收割了,投资人就更不要去当炮灰了。

投稿、交流,欢迎添加微信:13401098216

华夏时报旗下互金频道,已入驻平台

网贷雷潮下,投资人发声呼吁监管宽严相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