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以商養廁 公廁管理政府不掏錢

西楚網訊 在廁所的建設上,我市確實花了不少心思。但是這麼漂亮的公廁管理起來,費用一定也不少。那麼,這筆錢是由誰來出呢?

宿遷:以商養廁 公廁管理政府不掏錢

記者在張家港實小門口的一個公廁看到,儘管學校已經放假,但仍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看書乘涼。雖然男女廁間距離僅幾米遠,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

市民陳菊:因為它乾淨所以才想來。你看它這裡,渴了小孩也有水喝,而且有好多小朋友,玩玩遊戲。

據瞭解,我市在廁所管理過程中,採用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將管理權限外包給一家環衛公司,由該公司委派一到兩名專職保潔員到一個公廁專職管理。

公廁管理員陳夫龍:走過就得弄(打掃),這兩小時一次,20分鐘就要巡視一次,我們十點鐘以後下班以後,保持晚上還要一個人在這裡值班。

廁所幹不乾淨群眾說了算,在管理過程中,我市還將公廁衛生狀況與公廁管理員績效掛鉤,形成長效監督管理。

市城管局局長劉江:我們引入第三方,幫助我們評價,更重要的,我們選取群眾代表,包括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普通群眾來參與我們公廁管理的評價。

社會化監督讓公廁的衛生管理高標準運行,然而高標準服務當然也需要高投入,據統計,市區29個街坊公舍平均每年每個需要投入的管理費用達6.4萬元,對於這筆高達幾百萬元的開支,我市又是怎麼支付的呢?

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張軒:對市區所有環衛公廁統一實施商業運作,通過公廁外牆廣告和內部多媒體廣告費、ATM機和自動售賣機入場費等方式,補貼公廁運行維護經費。

市城管局環衛處處長左曉莉:在不影響公廁主要功能和外觀的情況下,我們使它們有一些收益,這方面收益就是補貼廁所後期的管護經費,這樣既節省了財政收入,而且又方便了市民。

一個小小的改變,每年為政府減少了200多萬元財政支出,市區29座街坊公舍全面實現以商養廁。政府買服務、強化管理質量,以商養商、減輕財政負擔,讓公廁管理走入了一個良性發展模式。

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張軒:下一步我們根據服務對象和服務半徑,再進行規劃,把公廁建設設置更合理,第二就是把加油站,學校醫院,這些場所的公廁進行升級改造,提高它的標準,另外我們就是把公廁改造,向農村推進,要使宿遷的所有農村公共廁所,佈局和標準達到跟城市同樣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