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末代皇帝,被俘後本可安度一生,因作了一首詩遭來殺身之禍!

南宋末代皇帝趙㬎(顯),4歲時即皇帝位,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孩子。即位不久,蒙古兵攻到臨安,即隨謝、全二太后出降,被押解到元大都。12歲左右,趙㬎作了這首《在燕京作》: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他是末代皇帝,被俘後本可安度一生,因作了一首詩遭來殺身之禍!

林和靖是北宋著名詩人,曾隱居西湖,在孤山種梅甚多。宋恭帝趙㬎思念故國,卻又不敢明說。在他300年前的南唐後主李煜,便因為寫了一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被他的先人宋太宗毒殺。於是趙㬎只能悄悄問一問生活在臨安的老詩人,從我走後,梅花幾度開落?

可是趙㬎又沒有李煜的膽量,不敢說什麼;又沒有劉阿斗那樣樂不思蜀的愚態,所以他只好把心中的痛苦深藏著,偶然含蓄地露出一角。

黃金臺,代指燕京、大都。戰國時期,燕昭王在此築黃金臺以待賢人門客。趙㬎在這裡,還得讚美蒙古皇帝一句招賢人士,所以自己來到了燕京“作客”,受到了元世祖優待,所以不會想再回臨安去了。平淡如白水的二十個字中,隱含著無限悲慼,讀來令人黯然神傷。

他是末代皇帝,被俘後本可安度一生,因作了一首詩遭來殺身之禍!

戰國黃金臺遺址

只是這位黃金臺下客,再也沒有了歸來臨安的機會。十八歲時,趙㬎被蒙古人送到甘肅張掖出家學佛,法號合尊。從杭州,到北京,再到張掖,從此再未歸來。

關於趙㬎此後的結局,《佛祖歷代通載》記至治三年(1323)被元英宗賜死,但沒有記載被賜死的原因。明初《山庵雜錄》則記述了一個文字獄的故事:

瀛國公(趙顯)為僧後,至英宗朝,適興吟詩,雲:寄語林和靖, 梅開幾度花? 黃金臺上客, 無復得還家,。諜者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聞之於上,收斬之。既而上悔,出內格黃金,詔江南善書僧儒,集燕京,書大藏經雲。

此處對於《在燕京作》這首詩的創作時間似乎與前文有異,但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或許是若干年之後,元英宗借趙顯少年時所作的這首詩,置他於死地也未必不可。關於趙㬎之死,成書於1361年的《紅史》雲:

薛禪皇帝(忽必烈)登極之至元十三年,蠻子南宋幼主登位三年,伯顏丞相盡取其國土,幼主皇帝被髮遣至薩斯迦地方,出家為僧。後,至(英宗)格堅皇帝之時,殺之,出白血焉。

出白血或譯流血成乳,是佛教歷史上習見的說法,用來表示冤獄,,被害者流出來的血是白色的,象奶一樣。即藏族史學家對趙㬎之死寄予同情,認為他的被害是冤枉的。結合漢文史料,可以說趙㬎因文字獄被元英宗賜死,應當是可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