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地宫,存在大量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盗墓的原因

秦始皇地宫,存在大量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盗墓的原因

秦始皇的地下宫殿很大,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建造了几十年才完成。规模是众所周知的,还有很多金银珠宝,价值不菲。当然,像秦始皇这样聪明的人,肯定会想到他死后是否能安宁,不会被盗墓者打扰。于是,工人们被命令在建造宫殿的过程中设计很多机关,并在宫殿里放置了大量的水银以防止盗墓者进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汞在宫殿中的异常现象,证明了宫殿里有大量的水银。有多少水银?数量是多少呢?

秦始皇地宫,存在大量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盗墓的原因

有些人认为地下宫殿里的汞含量是如此之大水银肯定特别多,以至于将水银比作河流和海洋。由于水银的大量存在,2000多年前去世的秦始皇仍然可以完好无损地躺在地下宫殿里。

1986年,在对“兵马俑的学术”讨论中,有人指出,如果上述观点是正确的,那么以下的外部汞污染应该被排除在外。首先,要排除秦始皇陵墓封地周边工厂排放的含汞废水和废气造成的各种污染。其次,排除秦始皇陵墓附近的农作物,使用了多种含汞的农药。三是要排除长期在骊山项目爆破过程中使用过含汞的起爆剂。

秦始皇地宫,存在大量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盗墓的原因

一些人怀疑,如果秦始皇的地下宫殿埋藏了大量的水银,那么无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污染源,历史上应该有汞污染造成的生病例子啊。此外,有关汞异常的技术数据也应该从靠近秦始皇陵墓密闭土壤的几个村庄的水井中获得,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一直是空白。

秦始皇地宫,存在大量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一直没有被盗墓的原因

一些史记的学者“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相机灌输”的话深信不疑,然后提出在秦始皇深埋地下,有超过13000吨的水银,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流动。然而,很难解释超过13000吨水银的来源,有史书记载,在四川,以出产水银着称的涪陵汞矿,直到明清时期,进贡朝廷的汞每年只有300多斤。如果将13000吨的汞添加到秦始皇的皇宫中,根据明清时期的估计数量,将需要9万多年的生产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在地下几十米深处有超过13000吨的汞,它就会在地表形成金字塔状的“汞污染圈”,就可能达到一个很难想象的高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