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药神》火爆,“捅”两个行业“潜规则”

借着《药神》火爆,“捅”两个行业“潜规则”

“生命权高于一切”,这其实是一句逻辑上彻底矛盾的话。

如果“生命无价”,那么救命药卖多高的价钱都是“物有所值”的。

可如果“生命无价”,那么为了救人一命,药价就应该是最低收入者可承受的。

周末去看了电影,《我不是药神》算是今年国产电影的爆款黑马。不仅仅是低成本(按照此前媒体报道是不到7000万成本)高票房(目前首周片方已经高达13亿),而且是首次全球范围内有电影将漫威的新作(此次是蚁人2)斩落首周全球票房榜首位。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至少两个板块的炒作热情。从上周参与投资的北京文化连续拉板,到今天仿制药板块异军突起。可见《药神》确实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了。

从质量上说,已经可以预订年内最佳国产片,而从社会意义上讲,应该说,是近年来主流商业片中屈指可数的佳片。非常推荐大家去看。

应该说整个主创群体,极像是一次踩着钢丝绳的跳舞。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有的!我不太喜欢对于药企的反派设定,而结尾致敬《辛德勒名单》一般送别程勇有过度煽情的嫌疑。但是这样的电影的票房爆炸是一个太值得举杯的喜讯。至少证明在这个6000万阴阳合同、天价流量当道甚至是靠电影洗钱的时代,逆水行舟、潜心修炼内功的人,仍然可以笑得灿烂。这其实对每一个行业中踏实奋进的人们来说,都是一种鼓励。

说两个感想:第一个北京文化是上周市场的黑马,完全受益于《药神》口碑的爆炸。那么问题来了,药神究竟能给北京文化带来多少的利润提成呢?我们也借此机会给大家讲讲影视领域投资回报的“潜规则”

首先来看下国内电影票房的大致分账比例:

(1)所有影片的总票房,首先要向政府交纳8.3%的税费,剩余91.7%才是可分账票房。

(2)可分账票房里面还需要向中影数字交纳一定比例代理费,大于6亿,缴纳1-3%代理费,9亿以上的一概缴纳1%。我们按《药神》来看,已经妥妥超过9亿,所以取个整数,还剩91%

(3)这剩余的91%,将由电影院,院线和制作发行方来分账,影院院线占总票房的52%,制作发行占39%。这里面其实就是大家看前几年,电影人和院线方面争执的焦点,美国方面院线占比是很低的,所以总是被调侃主要靠爆米花赚钱,而中国方面院线的分账比例巨高,之前更高。

(4)以上的分账比例,都是有国家法律和相关行业制度规定是固定的。而接下来我们看制片发行对于39%总票房的分账,要看双方的约定了,按照目前的行业管理,一般发行能够分到15%,而制片大概能在24%左右。

因此以后大家在看到影片的时候,大约能够理解他们的票房分账,就是总票房=税费8.3% + 中影数字代理费1% + 影院和院线分账52% + 发行方分账15% + 制作方分账24%。这里面大家就明白了,一般影片主要投资就是纸片和发行,所以为什么说通常票房为投资三倍及以上能够保证回本,就是这个原因了。

而北京文化在《药神》的投资中,制片方面(投了1500万)我们按媒体报道的成本推算大概占总投资额的21%左右份额,所以制片分账大约在5%上下,而宣发方面投资6000万,基本上是主发行方,差不多能够独占15%的发行分账。所以

总的来看,北京文化能够拿到20%左右的票房分账。这个还是比较可观的。所以最终票房如果保守算30亿,那么分账将有6亿,如果爆棚达到50亿,那么就有10亿进账。所以大约如此吧。

对于《我不是药神》引爆的概念炒作,我就说一句,今天北京文化已经分化了,资金开始追捧仿制药概念。如果分账10亿预期的龙头都已经倒掉,其他的跟风炒作就都是垃圾。大家跟风要小心。

第二个想说一点的是影片里面药企的设定我不太喜欢,基本上在这个一个政府、患者、主角都不能是反派的影片里面,药企应该是唯一一个背黑锅的方向。毕竟是“天价药”的厂商。

然而如果这个药企对于这项原研药的研发,投入了长达50年的时间,超过5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并且前后有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参与,过程中还诞生了两项——足以匹敌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医学奖的重大发现呢?如果大家知道药品研发投资巨大,常常出现花了几十亿美金、用了十几年时间研发的药品在最后一步过不了关,而不得不中止的巨大亏损。就算研发成功,上市后专利的有效保护期往往只剩下几年,不得不用高贵的药价来对冲这种风险呢?

很多药物之所以昂贵,在于它不仅仅承担自自身研发的高额成本,还要抹平企业内为了研发其他药物却失败而产生的沉没成本。所以表面上看,就像影片探讨的一样,原料至少几美分的药物买几千美金,医药行业的毛利润就像贩毒一样居高,高达73%,超过第二位电信17%。但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巨大,净资产收益率却只有8.8%——还不如开个超市挣钱。

所以其实要说赚钱的能力,其实可口可乐、宝洁这类大品牌消费类公司都比药企强,但没有人盯着可口可乐、宝洁的利润,因为药企卖的不只是药品,而是生存的希望。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来分析,很可惜——就算药企把净资产收益率降到零,也降不了多少药费,因为研发的费用明摆着放在那儿。

如果投入巨额成本来研发药物的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将来又有谁还愿意去研发新药呢?这其实是我认为影片的一个遗憾,因为看过影片原型陆勇当年被公诉时同期的一些采访,很多白血病患者仍然是感激瑞士诺华公司,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研发的药物,那么慢粒白血病就仍是“无药可医”。

所以高昂的药物价格是对企业专利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他们只能在专利到期前的几年内保证基本无仿制药,快速回收成本),其实是保护着更多未来可以被药物治愈或控制的疾病的可能性,但同时,高昂的药物价格,却确实是在割弃当下背负这些负担的患者的生命权一种是未来的生命,一种是眼前的生命,难道就有哪一种更加高贵?

所以影片到最后,程勇走出监狱的时候周一围演的前小舅子说“别倒药了,入医保了。”我看到很多朋友说是为了过审贴的膏药。但是我觉得,站在患者的生命权和药企的专利权之间,站在当下的生命和未来的可能性之间,唯一能够平衡这两者,使得没有一方只能等死,也没有一方只能放弃创新,最终得到双赢的,只有看得见的手的力量。

这也算是一种圆满。

讲了很多电影,其实也是借机和大家聊聊两个离我们最近的行业,其实行业、政策、事件和我们人一样,充满了矛盾,永远只站在天平的一端,永远不知道另一端的重量。而另一方面讲,你如果不曾站上天平的一端,就永远不知道天平上两端的人所持有的煎熬。

就如同今天的市场,终于反弹了,但是确实又是无量,确实也是没有明星板块。所以你到底该不该进呢?最后我们只说几点吧,回归到市场上作为结尾。

第一,毛衣粘开打,美国股市平稳,说明了毛衣粘早已经不是行情核心。特朗普周末非常安静,好事,表明了毛衣粘开始降温。

第二,融资方面本周是年内最低融资额+最少融资家数(1家4.1亿),好事儿。

第三,监管层抓破头皮在找增量资金,开放外资大家谈得多,这次瞄准的不是海外机构而是“洋韭菜”,能有多少洋韭菜入锅有待观察。但是意图上算是个利好吧。

第四,有传闻开始对此前一刀切的去杠杆纠偏——“今天早上2家大银行开视频会议,传达去杠杆新动向。这应该是金稳会的指令性要求,政策的微调。无不良记录,经营正常,退出幅度大于20%的需要说明情况。不得对企业进行无沟通粗暴强制退出,对前期的一刀切式退出进行纠偏。”

大好事儿!

第五,小米破发,之前大篇幅讲过。不多说了,有了这个牌坊摆着,CDR一时半会不会回归了,好事儿

所以,五个好消息+两个美中不足。后两者显示的是资金还是犹豫,不过利空逐渐消化,利好逐步堆积,信心也会逐渐建立。

就像《我不是药神》的结尾一样,虽然经历过风雨,不过一切都会圆满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