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藥神》火爆,「捅」兩個行業「潛規則」

藉著《藥神》火爆,“捅”兩個行業“潛規則”

“生命權高於一切”,這其實是一句邏輯上徹底矛盾的話。

如果“生命無價”,那麼救命藥賣多高的價錢都是“物有所值”的。

可如果“生命無價”,那麼為了救人一命,藥價就應該是最低收入者可承受的。

週末去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算是今年國產電影的爆款黑馬。不僅僅是低成本(按照此前媒體報道是不到7000萬成本)高票房(目前首周片方已經高達13億),而且是首次全球範圍內有電影將漫威的新作(此次是蟻人2)斬落首周全球票房榜首位。更是在資本市場掀起了至少兩個板塊的炒作熱情。從上週參與投資的北京文化連續拉板,到今天仿製藥板塊異軍突起。可見《藥神》確實是一部現象級的電影了。

從質量上說,已經可以預訂年內最佳國產片,而從社會意義上講,應該說,是近年來主流商業片中屈指可數的佳片。非常推薦大家去看。

應該說整個主創群體,極像是一次踩著鋼絲繩的跳舞。有沒有不足的地方?有的!我不太喜歡對於藥企的反派設定,而結尾致敬《辛德勒名單》一般送別程勇有過度煽情的嫌疑。但是這樣的電影的票房爆炸是一個太值得舉杯的喜訊。至少證明在這個6000萬陰陽合同、天價流量當道甚至是靠電影洗錢的時代,逆水行舟、潛心修煉內功的人,仍然可以笑得燦爛。這其實對每一個行業中踏實奮進的人們來說,都是一種鼓勵。

說兩個感想:第一個北京文化是上週市場的黑馬,完全受益於《藥神》口碑的爆炸。那麼問題來了,藥神究竟能給北京文化帶來多少的利潤提成呢?我們也藉此機會給大家講講影視領域投資回報的“潛規則”

首先來看下國內電影票房的大致分賬比例:

(1)所有影片的總票房,首先要向政府交納8.3%的稅費,剩餘91.7%才是可分賬票房。

(2)可分賬票房裡面還需要向中影數字交納一定比例代理費,大於6億,繳納1-3%代理費,9億以上的一概繳納1%。我們按《藥神》來看,已經妥妥超過9億,所以取個整數,還剩91%

(3)這剩餘的91%,將由電影院,院線和製作發行方來分賬,影院院線佔總票房的52%,製作發行佔39%。這裡面其實就是大家看前幾年,電影人和院線方面爭執的焦點,美國方面院線佔比是很低的,所以總是被調侃主要靠爆米花賺錢,而中國方面院線的分賬比例巨高,之前更高。

(4)以上的分賬比例,都是有國家法律和相關行業制度規定是固定的。而接下來我們看製片發行對於39%總票房的分賬,要看雙方的約定了,按照目前的行業管理,一般發行能夠分到15%,而製片大概能在24%左右。

因此以後大家在看到影片的時候,大約能夠理解他們的票房分賬,就是總票房=稅費8.3% + 中影數字代理費1% + 影院和院線分賬52% + 發行方分賬15% + 製作方分賬24%。這裡面大家就明白了,一般影片主要投資就是紙片和發行,所以為什麼說通常票房為投資三倍及以上能夠保證回本,就是這個原因了。

而北京文化在《藥神》的投資中,製片方面(投了1500萬)我們按媒體報道的成本推算大概佔總投資額的21%左右份額,所以製片分賬大約在5%上下,而宣發方面投資6000萬,基本上是主發行方,差不多能夠獨佔15%的發行分賬。所以

總的來看,北京文化能夠拿到20%左右的票房分賬。這個還是比較可觀的。所以最終票房如果保守算30億,那麼分賬將有6億,如果爆棚達到50億,那麼就有10億進賬。所以大約如此吧。

對於《我不是藥神》引爆的概念炒作,我就說一句,今天北京文化已經分化了,資金開始追捧仿製藥概念。如果分賬10億預期的龍頭都已經倒掉,其他的跟風炒作就都是垃圾。大家跟風要小心。

第二個想說一點的是影片裡面藥企的設定我不太喜歡,基本上在這個一個政府、患者、主角都不能是反派的影片裡面,藥企應該是唯一一個背黑鍋的方向。畢竟是“天價藥”的廠商。

然而如果這個藥企對於這項原研藥的研發,投入了長達50年的時間,超過5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並且前後有5位美國科學院院士參與,過程中還誕生了兩項——足以匹敵諾貝爾獎的——拉斯克醫學獎的重大發現呢?如果大家知道藥品研發投資巨大,常常出現花了幾十億美金、用了十幾年時間研發的藥品在最後一步過不了關,而不得不中止的巨大虧損。就算研發成功,上市後專利的有效保護期往往只剩下幾年,不得不用高貴的藥價來對沖這種風險呢?

很多藥物之所以昂貴,在於它不僅僅承擔自自身研發的高額成本,還要抹平企業內為了研發其他藥物卻失敗而產生的沉沒成本。所以表面上看,就像影片探討的一樣,原料至少幾美分的藥物買幾千美金,醫藥行業的毛利潤就像販毒一樣居高,高達73%,超過第二位電信17%。但另一方面由於投資巨大,淨資產收益率卻只有8.8%——還不如開個超市掙錢。

所以其實要說賺錢的能力,其實可口可樂、寶潔這類大品牌消費類公司都比藥企強,但沒有人盯著可口可樂、寶潔的利潤,因為藥企賣的不只是藥品,而是生存的希望。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我們來分析,很可惜——就算藥企把淨資產收益率降到零,也降不了多少藥費,因為研發的費用明擺著放在那兒。

如果投入鉅額成本來研發藥物的企業的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那麼將來又有誰還願意去研發新藥呢?這其實是我認為影片的一個遺憾,因為看過影片原型陸勇當年被公訴時同期的一些採訪,很多白血病患者仍然是感激瑞士諾華公司,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研發的藥物,那麼慢粒白血病就仍是“無藥可醫”。

所以高昂的藥物價格是對企業專利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因為他們只能在專利到期前的幾年內保證基本無仿製藥,快速回收成本),其實是保護著更多未來可以被藥物治癒或控制的疾病的可能性,但同時,高昂的藥物價格,卻確實是在割棄當下揹負這些負擔的患者的生命權一種是未來的生命,一種是眼前的生命,難道就有哪一種更加高貴?

所以影片到最後,程勇走出監獄的時候週一圍演的前小舅子說“別倒藥了,入醫保了。”我看到很多朋友說是為了過審貼的膏藥。但是我覺得,站在患者的生命權和藥企的專利權之間,站在當下的生命和未來的可能性之間,唯一能夠平衡這兩者,使得沒有一方只能等死,也沒有一方只能放棄創新,最終得到雙贏的,只有看得見的手的力量。

這也算是一種圓滿。

講了很多電影,其實也是藉機和大家聊聊兩個離我們最近的行業,其實行業、政策、事件和我們人一樣,充滿了矛盾,永遠只站在天平的一端,永遠不知道另一端的重量。而另一方面講,你如果不曾站上天平的一端,就永遠不知道天平上兩端的人所持有的煎熬。

就如同今天的市場,終於反彈了,但是確實又是無量,確實也是沒有明星板塊。所以你到底該不該進呢?最後我們只說幾點吧,迴歸到市場上作為結尾。

第一,毛衣粘開打,美國股市平穩,說明了毛衣粘早已經不是行情核心。特朗普週末非常安靜,好事,表明了毛衣粘開始降溫。

第二,融資方面本週是年內最低融資額+最少融資家數(1家4.1億),好事兒。

第三,監管層抓破頭皮在找增量資金,開放外資大家談得多,這次瞄準的不是海外機構而是“洋韭菜”,能有多少洋韭菜入鍋有待觀察。但是意圖上算是個利好吧。

第四,有傳聞開始對此前一刀切的去槓桿糾偏——“今天早上2家大銀行開視頻會議,傳達去槓桿新動向。這應該是金穩會的指令性要求,政策的微調。無不良記錄,經營正常,退出幅度大於20%的需要說明情況。不得對企業進行無溝通粗暴強制退出,對前期的一刀切式退出進行糾偏。”

大好事兒!

第五,小米破發,之前大篇幅講過。不多說了,有了這個牌坊擺著,CDR一時半會不會迴歸了,好事兒

所以,五個好消息+兩個美中不足。後兩者顯示的是資金還是猶豫,不過利空逐漸消化,利好逐步堆積,信心也會逐漸建立。

就像《我不是藥神》的結尾一樣,雖然經歷過風雨,不過一切都會圓滿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