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最有名的建筑自然就是海边制高点丹崖山上面的蓬莱阁了,它连同东面的蓬莱水城和西面的田横山一起组成了著名的“蓬莱阁风景区”,是山东省半岛地区有名的风景名胜啊。每年的旅游旺季,这个地方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行者。我也有幸在一年暑假去了一次蓬莱阁,这个里面的图片,都是那个时候拍摄的。

旅行者喜欢蓬莱阁,首先自然是爱好这个地方美丽的自然风景了,特别是希望能在海上看到著名的“海市蜃楼”景观了。其次,也是被这个地方浓厚的人文“文化”氛围吸引来的,因为“蓬莱”先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的名字—然后才用来命名“蓬莱阁”,接下来,又有“八仙过海”的传说和这个地方紧密联系在一块儿,这个风景区里面的确有很多以“神仙”命名的建筑。然而,我却注意到了蓬莱水城和外海相通还有丹崖山上面那些建筑为什么要包上一层“城墙”和“垛口”,最高处的那个塔形建筑似乎很适合向远处瞭望才是——于是,我认为这蓬莱阁加蓬莱水城先是防御工事和军事建筑,然后才是供人游玩和消遣的。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和蓬莱水城始建于北宋时期,那个蓬莱水城原名“刀鱼寨”——地位比丹崖山上那个蓬莱阁更重要一些。北宋时期,因为宋朝一向“重文轻武”,经济虽然比较繁荣了,但是军事却一直非常羸弱。陆地上不说了,这个时候在海上与宋朝为敌的辽国占据了渤海海峡对面的辽东半岛,于是山东半岛北面的“海防压力”一下子就增大了。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于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北宋加强了山东半岛背面的海上防御工程,那个登州港原来主要是个商业港口,这个时候逐渐就不许商船使用了。北宋朝廷在半岛的另一面密州板桥镇设立了一个新的港口,供商船使用。传统的登州港,逐渐就不许商船停泊了,逐渐就军事化了。不光是登州港,渤海海峡里的庙岛群岛也设立了哨所“沙门寨”,同时还是发配罪犯的牢城营——令人毛骨悚然的“沙门岛”,在另一篇文章里这个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丹崖山上的那个蓬莱阁还没造出来时,宋朝水师先在丹崖山东边的海湾里面建筑了一座军港——“刀鱼寨”。这个“刀鱼”是指北宋时期的一种水军战舰的别称,这种船看来航行很快啊,就像“刀鱼”一样。而丹崖山上的那些建筑,第一个作用还是作为防御要塞使用的——蓬莱阁那个高高的塔楼,首先还是作为瞭望塔使用的吧,然后才是文人墨客在这里游山玩水,写诗作赋的地方。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到了明朝的时候,先是沿海地区倭寇十分猖獗,然后明朝万历年间又有援助朝鲜的抗倭战争,明朝末年辽东地区又有后金政权控制了辽东半岛。于是,海防再次吃紧,登州地区和水师基地的要塞建筑更加完善也更加结实和坚固了。那个刀鱼寨基础上再加以修筑,就成了蓬莱水城。那个水城周长约2000米,城内面积27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更重要的是,水城引海水灌入,水城内港池的水位和外海水位是一样的,所以战船不必等待涨潮,随时可以出击。那个丹崖山上面的那些建筑,也是这个时期扩建和加固的吧,包括蓬莱阁外围的那些城墙和垛口等。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期已经是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了。这个水城要塞中,还部署了新式武器——大炮,包括佛郎机、红衣大炮等。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蓬莱阁”不是园林,也不是寺庙,而是军事设施、城堡防御工事

登州在明朝时期,一直就是海防要地,著名的英雄将领——戚继光就是登州出来的。如今的蓬莱阁,已经是作为一个神话加文化的风景区来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了。但是,蓬莱阁景区中还陈列着古代火炮的复制品,景区里面的博物馆里还有古代兵器的展示。依稀还是能看出它原本是海防要塞、军事基地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