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布币》

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书领风骚。一个真正的强者王朝,它离不开钱币的流通与发行,对于历史上的朝代,你了解多少?其文化又知多少?从原始部落的贝币开始到今天的纸币,这段历史有这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历史古钱币朝代、名称及简介。

春秋时期《布币》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

春秋时期《布币》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春秋时期《布币》

布本为麻布之意,麻布也是交易媒介之一。当铜币出现后,人们因受长期习惯的影响,仍称铜钱为布。但前人也有的认为布即钱镈之镈的同音字。布币分空首布和平首布。

春秋时期《布币》

铲形布币,春秋。通长9厘米,足宽4.9厘米。首部中空呈銎状,面有三角形钉孔。平肩,弧足,钱体下部略宽,钱文有四个字。南海区博物馆藏。

春秋时期《布币》

布币,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春秋时期《布币》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春秋时期《布币》

布币起源于农具“钱”。《诗经·周颂·臣工》云:“命我众人,序乃钱铸,奄观锤艾。”孔颖达引《说文》注曰:“钱,铫,古田器。”而《说文》对铸的解释也是“一日田器”。钱和铸都是用来耨草的农具。

春秋时期《布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