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一段旅程的开始,代表一个目的。

但最令人欣喜的并不是最终达成个人目的,而是在预计之外,自然赐予的一段段因缘际会。

无论是与物的缘分,还是与人的缘分,都是无从解释、只能心怀感恩的。


本次台北之旅开始的时候,一纯就说过“想亲自感受宝岛的文化魅力”,显然这就是我的目的。

幸运的是,本次旅程我既“达成了目的”,又“结下了善缘”,简直是老天纵容我“享尽齐人之福”!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今天,我就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台北的文化印象。

说是要了解“文化”,可是我具体该怎么做呢?

“文化”的意义范围很广泛,而对于一个游客来讲,了解当地文化最快捷的方式——就是观察当地人的行为。

民众的行为往往应和政策制度,所以,从此处便可了解当地族群的文化了。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最经典的例子发生在捷运站里面。台湾的“捷运”就是我们的“地铁”,它们的性质相同,但台湾捷运有一个小细节非常耀眼。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台北捷运,每节车厢的站台前都标记了上下车方向的箭头,而在上车方向,台湾捷运还特意画了醒目的白线,框定等候区域。一旦有人超出白线,那他就会成为“人群中最闪耀的星”,受到他人的目光谴责,芒刺在背,他将自动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一纯立刻联想到广州地铁,站台前同样标记了上下车方向的箭头,但是人们视若无睹,任凭广播反复强调“先下后上”,还是有一堆人堵在下车方向,阻碍大家的正常通行。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只是一条白线,只是一条白线,文化的差异,制度的引导就此体现!

民众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若是期待他们全体觉醒、自我要求,那是不现实的。

民众就好比婴孩,在未成长之前,本能地以自我为中心向外界索取。即便这些普通人生理上长大了,可是没有接受教育、不清楚社会规范的他们依旧像个婴孩,这就是孔子说的“小人”了。

而古代的“君子”(在位者)则通过建立制度,以文(礼)化育民众。“周公制礼作乐”,通俗点说,就是周公提供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要求人们——外在遵循礼仪规范,同时弹琴唱歌使内心愉悦向善。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一套制度得以顺利实施,是因为设计者了解人性。

然而,一个制度想要长久施行,单靠设计者是远远不够的。

而台北民众无时无刻不礼貌谦让——这种良好风俗的形成又有着什么秘诀呢?

台北印象:文化需要积淀之一

下一期,一纯与您继续分享我对台北的发现与思考。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