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您要知道,我的描述其實毫不誇張。

全臺北的摩托車清一色都是這種小綿羊機車,輕便快捷,容易向前飆。由於機動靈便,使用的人數又很多,因此,每個紅綠燈口最前面都成為了“小綿羊”的地盤,遠遠望去烏壓壓的一大片,一輛輛蓄勢待發,宛如一個準備作戰的兵團。僅是一輛機車的嗓門就夠響亮了,何況是那麼一大片的機車,那聲音響亮得簡直就像要爆破了,你說怎不惱人!

我相信在臺北開小轎車絕對沒有開機車的爽快,因為一旦指示燈變綠,機車黨們一馬當先,還有的竄道而來,你說小轎車的速度怎麼快得了?相反,還得提心吊膽,害怕發生碰撞呢。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我一直很難理解——臺北明明是個文明城市,連垃圾問題都能完美解決的臺北,為何就任由“機車狂飆”這個問題一直這麼發展呢?

這問題實在奇怪。我們在聽傅佩榮教授講授《老子》的時候,他也就臺灣機車這個問題發表過看法,還說他為此曾給臺灣政府寫過建議信,可惜沒有回應。他的陳述當中就有那麼一句,我至今記憶深刻:“(臺灣)年輕人把摩托車的消音器給拿下來,就是要向你證明他們的存在。”

沒錯,這話說的在理。機車,是臺北青年亞文化的元素,代表著“個性”和“追求自由”。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關於青年亞文化的產生原因,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分析。簡單來說,這是20世紀下半葉人們從戰爭中爬起來,致力於發展經濟而至繁榮後產生的必然結果。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那臺北的青年亞文化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呢?

回顧歷史,我發現了更多細節:

在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獲得資本大力發展經濟,它不單在本土上行動,還極有戰略眼光地佈置了四個海外要地作為生產供應場地——南韓、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美國的行為帶動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將自己的勢力紮根下去,其收益是雙重而豐厚的。

這樣,我們可以簡單捋一捋時間線: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美國最早實現經濟繁榮,所以它的青年亞文化來得最早,上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就是一個典型的“蔑視傳統、追求愛與和平”的青年文化。我個人認為“嬉皮士”還是比較積極的,但後面每隔10年所誕生的“朋克”、“搖滾”、“嘻哈”就越來越我行我素和追求刺激,有一些變味兒了。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受美國影響,“亞洲四小龍”先一步發展經濟,臺灣經濟繁榮約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70後、80後、90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就有更多的年輕人追求“自我個性”、“標新立異”。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雖然我沒有任何批判青年文化的意思——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是很好的事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崇尚某種思想時,有否考慮它們是否通過了檢證?比如青年“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很值得讚許的,但如果“我喜歡的事”會影響他人的生活、甚至生命又如何呢?

就事論事,以臺灣的“機車族”問題來看,有兩點是非常嚴重的:一是“噪音”,為了彰顯自己的炫酷個性,某些機車主人特意加裝一個揚聲器,對周圍行人和居民都造成了極大影響;二是“飆車”,某些人為了自己能夠享受速度與激情,一啟動機車就飆到時速80公里左右,機車高速行駛還經常竄道,發生事故的概率大幅增加,這對他人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隱患。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在這種時候,政府本來是應該加以管制的,起碼要確保公民的人身安全嘛,可是全臺灣依然“飆車成風”,這是為什麼?

就我到臺北的所見所聞看來,現任的蔡English小姐應該負上一些責任吧。我在《臺北印象:復興與新生》一文裡面說過:“蔡女士上臺之後,為了獲得年輕人的支持,她特意在總統府開了區域陳列年輕人的塗鴉作品,走道上還有很多年輕畫家的創意漫畫。”為了拉攏年輕人,博得選票,在本該莊嚴的最高行政府內設置塗鴉展,這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背後是些什麼,不言而喻,大家應該都知道的吧。

畢竟一個政府應該是以公信力的正形象展現於公眾面前吧,所以我並不認為蔡English小姐有什麼高明之處——雖然她是一個單身的女性,又年紀輕輕的當上了“總統”。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總統府內的塗鴉

好吧,議論他人的話不宜多說,還是讓我們回到臺灣這片熱土的話題上來吧。

我們說,經濟與政治上寬裕的條件,往往為娛樂活動培育肥沃的土地。

夜市便是臺灣人培育出來的極具娛樂特色的場所,也是外地人到臺灣的必遊之地。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臺灣叫得出名的夜市有十幾處之多,這些大多是集飲食、娛樂消遣於一身的場所。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臺北的士林夜市。整個夜市的片區人聲鼎沸,各條街從頭到尾擺滿小攤,此外還有一個超大的地下層,下面全是大排檔,燒烤類的飲食攤檔和五花八門的娛樂項目遍佈各處,釣魚、釣蝦、打麻將、射擊、投籃、戳氣球、抓娃娃……各式各樣,應有盡有,而且總能“翻陳出新”,讓你意想不到,比如那種帶有性別特徵的食品造型和“抱娃娃”的遊戲,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下子被弄得瞠目結舌。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這裡真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操’便能沒馬蹄”,給人一種“娛樂至死”的錯覺——我真懷疑會不會有那麼一些“錢多”的傻瓜來了之後捨不得離去,被這裡眾多的新奇怪異的遊戲給俘虜了去做奴隸。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雖然現在不少夜市已經成為景點,像臺中的逢甲夜市就基本上都是遊客,但士林夜市的週末,還是能聽到滿街的“臺灣腔”。我不清楚現在還有多少臺灣人會去逛夜市,但觀察他們晚上的娛樂活動如此豐富,想來臺灣的特點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的。她既有保存過去的能力,又有接納新生的胸懷,也有讓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總之,這是一個多元文化共存、政治風貌特異的地方。臺灣,希望下次再見,我能對你瞭解更多!也希望下次再見,你能為我帶來更多的驚喜與美好的回憶!

臺北印象:飆車成風!“娛樂至死”?

感謝臺北!對於這個地方,我實在懷有好感,在那裡所遇到的許多人與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發前我特意做了手帳,旅行的點滴也都記錄在上面,因為學習安排充實而精彩的緣故,回來之後未能一氣呵成彙集成篇,最後這一期的文章滯後了許久才發出來,感謝一直以來關心我、支持我的讀者朋友,感謝你們的包容與一路相伴!目前我的學習生活非常愉快,只是學習內容豐富了些!╰(*°▽°*)╯期待自己每天都能多進步一些,為大家呈現更多的內容和觀點,謝謝!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