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兵开启中期反弹行情?量能不足恐成最大障碍

  • 来源:深圳商报
红三兵开启中期反弹行情?量能不足恐成最大障碍

红三兵开启中期反弹行情?

分析师认为市场认同目前已处于底部,但量能不足制约股指反弹

沪深股市昨日整体呈现窄幅震荡走势。早盘各股指小幅低开后一度出现震荡翻红;不过,市场买盘始终不济,随后各股指出现小幅震荡回踩;午后股指继续震荡上行,上证指数在3100点上方蓄势,尾盘翻红并站上10日均线。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3115.18点,微涨0.03%;深证成指报10365.13点,下跌0.20%;创业板指报1743.25点,下跌0.16%。成交量方面,沪市日成交1628.80亿元,深市日成交1970.67亿元,均与上一交易日基本持平。

盘面上,昨日个股涨跌家数基本持平。非ST个股涨停39只,跌停5只。板块方面,知识产权保护、机场航运、物流、富士康概念、独角兽、次新股等板块领涨;钛白粉、环保工程、化纤行业、保险、银行、国产芯片、铁路基建、石墨烯等板块表现较弱。

资金面暗流涌动

临近年中,市场资金面忧虑加剧。不过,昨日资金面利好频传。

一是昨日央行开展MLF操作,向市场投放4630亿元一年期MLF,利率为3.30%。4月降准置换部分MLF存量后,6月共有2595亿元一年期MLF到期。央行6月通过MLF续作向市场净投放2035亿元中长期资金。中信证券(19.08 +2.03%,诊股)研究部认为,货币政策在稳健中性基础上灵活性明显增强。本次央行继4月和5月MLF等额续作后重回超额续作,为市场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呵护年中资金面。

二是5月底上报的南方、华夏、易方达、嘉实、汇添富、招商六大基金公司的“3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昨日早上全部获得批文,下周一或正式进入发行期。单个基金产品募资规模的上限是500亿元,拟共募资3000亿元。

三是,今年以来,创业板ETF份额屡创新高,易方达创业板ETF在4月规模首破100亿元,华安创业板50ETF近期份额首次突破80亿份。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市场上8只创业板ETF份额合计达到172.01亿份,相比去年年底的43.58亿份增加接近300%。

值得一提的是,A股6月1日正式纳入MSCI以来,短短三天吸引近120亿元海外资金流入A股。盘中,医药股、食品股、饮料股、化妆品股、机场股等品种持续活跃。金百临投资秦洪认为,境外资金买入此类个股,并不是避险的要求。因为避险,最好的操作就是空仓。但是在A股市场存量资金犹犹豫豫的背景下,这些境外资金却大手笔买入,只能说明境外资金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看好中国巨大消费潜能渐次释放。境外资金已成为A股新的做多力量源泉。

量能不足制约反弹

昨日市场小幅波动,未能有效上攻,但上证指数日K线呈现“红三兵”组合,是否预示后市将开启中期反弹行情?

机构认为,目前上证指数一是有3100点整数关口的支撑,二是有连续下跌之后的反弹诉求。从形态上来看,上证指数形成的是站上10日均线的小阳线,而创业板股指形成的是十字星。而这两种形态的K线,都是明显开始上涨的信号。5日均线已经开始拐头向上,而10日均线也存在转向的迹象,短期5日均线有望上穿10日均线,同时20日均线和30日均线继续向5日均线和10日均线靠拢,市场将真正的开始由空转多。

机构认为,目前市场情绪仍较为谨慎,但认同目前指数已经处于底部位置。短期看,谨慎情绪是基于贸易摩擦、信用债违约、美国加息等因素的扰动。而中期看,仍是关注经济具有韧性,业绩向好与估值配置的支撑等。整体上看,当前市场情绪面一方面是对做多保持谨慎,另一方面是杀跌意愿并不强。预计短期行情仍将会维持弱势震荡的运行节奏。而基于系统性风险有限,建议投资者逢低把握结构性机会。

机构认为,自上周三暴跌见底以来,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均已经回补上方的缺口,短期反弹目标已然实现。目前整体格局仍处于底部箱体震荡。对于后市的行情发展,不能对反弹高度和反弹持续性过于乐观,本周不过是技术性反抽而已,A股整体弱势仍没有改变。一是目前的量能水平难以支撑指数走出箱体震荡格局。二是市场情绪也非常谨慎,资金扎堆防御板块,而题材股却鲜有被爆炒的踪影,这是典型的弱势行情的盘面特征。

大盘震荡整固 放量才可看高一线

在前一交易日出现明显反弹后,周三两市出现一定幅度震荡。沪指全日多数时间绿盘运行,尾盘勉强翻红。深成指则在早盘反弹靠近压力线后出现回撤,最终未能翻红。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115.18点,微涨 0.03%;深成指报收10365.13点,下跌0.2%;创业板指报收1743.25点,下跌0.16%。两市成交量小幅萎缩。

盘面上,仓储物流、知识产权、次新股、稀缺资源等板块反弹居前;保险、多晶硅、半导体、银行等则处在板块跌幅榜前列。个股方面,大盘震荡中涨跌个股各半,涨停个股达到39只,同时也有5股跌停。

大盘在快速反弹后迎来震荡整固,在业内人士看来,大盘走势相对健康。源达投顾表示,从技术上来看,沪综指分时上大部分时间在平盘线下方展开整理,分时上黄线领涨白线,市场存在赚钱效应。日线上站于10日均线之上,震荡上行之势依旧保持。小时级别上运行于布林线上轨附近,还需关注上轨压力;深成指在十日线上方展开震荡,5日线出现拐头之势,趋势运行相对良好;创业板指日内振幅相较主板而言幅度较大,小时级别上展开横盘整理,当下在MA5附近展开争夺。整体而言,市场运行相对健康,大涨后夯实整理利于后期上涨空间的打开与延续。

但需要提出的是,虽然大盘有脱离底部的苗头,但在诸多压力之下投资者也不宜过于乐观。广州万隆指出,6月是A股大事件重叠的关键时间窗口,既有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在即,还有银行将迎来资管新规实施以及MPA考核的双重压力,再加上中美贸易争端反反复复,暂时还未达成真正实质性的成果,在这些压力下市场自然也就缺乏做多底气。虽然周二中阳一方面宣告短期市场大跌风险解除,将迎来短暂的喘息窗口,但极弱难返的A股就此转强也不现实,短期继续维持震荡分化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指数这段时间才会出现在3000点到3200点之间反复震荡的走势,短期这一局面似乎难以得到明显改观。唯有多只靴子一一落地后,市场才有望真正迎来底部反转。

就短期走势来看,成交量依旧是影响市场运行的关键。源达投顾表示,周三沪指高位震荡,沿着五日均线继续向上,从均线系统上看,5日、10日均线即将交叉形成支撑,但是上方20和30日均线仍有一定的阻力。从量能来看,要突破必须同时出现放量,才能确保后期反弹的持续性。创业板指在五日线上宽幅震荡,午后回踩了5日均线支撑,暂时处于波段反弹中,只要短期均线未破有望继续看涨,但是上方的缺口叠加10日线压制,不排除出现冲高回落的情况,关注1700点支撑和1760点压力。

3000点“市场底”逐步夯实 布局紧抓“消费+科技”

昨日上证指数微涨0.03%迎来三连阳,但盘中波动幅度仅14个点,如此窄幅波动年内尚属首次。但是盘面上,近期的赚钱主线——大消费品种,依旧保持整体强势,贵州茅台(782.10 -0.46%,诊股)更是一度冲至800元上方,创出历史新高。

对此,分析指出,一方面,在今年指数3次杀跌过程中,每次接近3000点就被市场合力拉起,市场围绕3000点构造的“市场底”愈发清晰。而昨日指数较为罕见的窄幅波动,也验证在一个较大级别底部中,市场情绪往往较为极端。短期来看市场面临方向选择。另一方面,大消费品种分化中整体依旧保持强势,表明即使在底部区域,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

“市场底”愈发清晰

从上证指数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自2016年9月30日收盘站稳3000点后,已在3000点上方运行至今,其中多次破位杀跌,但均在3000点上方被市场合力拉起。

具体看几个重要点位,2017年1月16日,上证指数盘中跌至3044.29点,随即拉升开启一波反弹;2017年5月11日盘中见低点3016.53点,5月24日二次探底见3022.3点,此后指数一路反弹,见阶段高点3450.49点后开始回调;2018年2月9日盘中见低点3062.74点,4月18日再次探底见低点3041.63点,5月30日见低点3041点。

分析指出,从技术角度看,一条趋势线被验证的次数越多,其支撑或压力强度也越大。同理,在上证指数近2年的运行过程中,尤其是最近2个月,沪指动荡加剧,消息面利空交织,仍未跌破3000点,已充分验证了3000点的强支撑力度。可见上证指数3000点“市场底”愈发清晰。

市场人士表示,下跌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3587点到3300点,这是第一阶段,属于市场自我调整过程,原因是前两年的慢牛征程后面由慢转快从而带来阶段回调。第二阶段是3300点到3100点,三道防线接连失守,诱因则是资金价格、融资环境、债务违约以及长期经济增长前景影响投资者短期持股信心。

但是可以看到,影响市场第二阶段下跌的因素也在逐步退去。方正证券(5.94 +0.68%,诊股)认为,目前经济的变化更多是结构性而非趋势性,即基建和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而出口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经济结构性变化决定了盈利趋势并非系统性回落。

从微观层面来看,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仍处于提升过程中,全部A股(非ST)从去年四季度的2.36%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2.77%,相比去年1季度的2.67%也有所提升,ROE的提升更多源于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意味着更多源于经济活动的活跃以及公司盈利能力而非杠杆提升。而优秀公司更加受益于这种结构性的经济环境,从数据上来看,大盘蓝筹股2018年1季度ROE为3.72%,要显著高于A股整体的2.77%,在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中,优质公司更快成长的能力更强,未来中国有望涌现一批的超级公司。

数据支撑“市场底”

与此同时,多项数据也可支撑3000点“市场底”这一论断。

首先,破净个股数量创2016年以来新高。这可以作为市场底部的一个很好的观察指标。历史数据说明,破净数量较多一般意味着市场底部,但是并不意味着市场能够马上见底回升。

从近十年在股市每个低谷期选取一个时间点,比较破净个股的历史变化。券商数据显示:金融危机重创之下的2008年四季度A股破净个股数量最高。而在2012年-2014上半年的三年熊市底部,破净数量都在150只以上。但在2016年慢牛启动前夕,破净数量只有62只,包括2017年中的阶段调整底部只有更少的42只。而今年最多曾达到125只,创下2016年慢牛以来的新高。

其次,回顾沪股通、深股通开通以来的3年多时间,海外资金往往在A股市场处于阶段性底部区域时加速流入,如2015年8月、2016年5月、2017年5月。

券商研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A股纳入MSCI事件的驱动下,外资积极配置A股,2018年陆股通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1316.93亿元,在4、5两月呈现加速买入。5月陆股通净流入508.51亿元,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入最高规模(2017年月均才166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267.9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40.55亿元。5月末陆股通持股6855亿元,较前一个月增加931.8亿元;占同期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的比例为3.17%,较前期明显提升0.43%。其中沪市对应市值4216.9亿元;深市对应市值2638.9亿元。

最后,从估值端数值看。在经历了前期的调整之后,市场目前的估值更加稳健。由于盈利的增长,目前市场的估值接近前期低点的位置。可以说,A股自身系统内估值风险相对较小。海通证券(10.55 +1.15%,诊股)表示,当前A股PE已经回到2016年1月底上证综指2638点时位置,只要2016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长L型的一横这个大背景不变,估值底就有效。估值底后,市场的情绪修复仍需一个过程。如果把上证综指3587点以来的下跌看成对2638点上涨的回调,参考波浪理论,2016年1月底2638点以来上证综指最高涨到3587点,上涨949点,目前最大回撤已达到最大涨幅的0.57倍(略超0.5倍)。

关注两条主线

在今年上证指数的三次剧烈杀跌过程中,市场仍不乏结构性机会。如5月中旬以来,大消费品种市场情绪持续升温,成为赚钱主线。那么,在当下“市场底”、“估值底”已相对清晰情况下,投资者该如何布局?

方正证券表示,关注两条主线,一是二线消费龙头,二是一线真成长科技龙头。消费品一方面业绩稳定,另一方面整体估值合理,经过去年的一线龙头大涨之后,二线龙头具备了安全边际,社会财富的稳定增长带来的次高端消费有望保持,从性价比角度考虑二线消费具备配置机会,细分领域关注食品饮料、医药、纺织服装、商业零售等;科技股更多来源于自主可控的驱动,未来政府将加大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支持力度,在生产要素更多转向技术的背景下,有业绩的科技龙头值得长期关注,细分领域关注高端机床、芯片、新能源汽车、机器人(18.27 -1.35%,诊股)等链条。

中信证券表示,建议以大消费品种为底仓配置,兼以高景气品种。5月领涨的消费股多为基本面具备可持续性、长期逻辑难以被打破的细分行业龙头,而竞争力较弱、或者行业景气没有明显改善的个股走得仍然十分疲弱,即使上涨,也很快就出现了回调。持续上涨个股普遍具有坚实的基本面逻辑。总结下来可以分为3类,一是行业层面景气改善,如畜禽养殖、二线白酒、中端酒店;二是加速渠道扩张,如家纺和区域性白酒;三是受益于品牌溢价。(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强化品牌影响力、享受品牌影响力和扩展新品业务)。后面两条逻辑其实都是指向低线消费升级,一是渗透率的增长,二是消费者对品质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市场避险情绪较浓 大消费仍为首选

周三A股大致走平,上证综指收扬0.03%至3115.18点,深证综指涨0.08%至1779.15点,中小板、创业板综指分别涨0.06%、0.10%。

昨日盘面相当沉闷,虽然贵州茅台盘中一度站上800元大关,但市场对绩优股的态度不冷不热,贵州茅台也最终收跌。这并非市场投资理念变了,而是消息面上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首先是中美贸易摩擦。以美的集团(54.47 -0.49%,诊股)这样的绩优股为例,其公司产品线很长,产品种类十分丰富,普通投资者很难弄明白中美贸易问题究竟会对其产生什么影响。其次是美联储6月加息,这个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美联储加息后,我国央行会如何应对以及应对力度如何。

第三个因素是债券违约频现,投资者吃不准下一个会波及到哪家公司,出于谨慎考虑会规避一些品种。比如银行股,部分投资者可能会这样想——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会承担一些债券违约成本。所以,即便银行股市盈率、市净率极低,短期内恐怕也不会有多少上行空间。

把上述情形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就是市场“避险情绪”较浓。当然,有板块受到压制就必然有板块受益,毕竟银行这样的板块聚集的资金量是相当大的。

由盘面看,当前最能吸引资金的主要是大消费板块。其中,现金流充裕、应收账款结构健康的公司是避险首选。多数投资者应能明白这种道理,但在具体操作时可能无所适从,因最适合避险的个股目前价位普遍较高,令不少人望而却步。

个人认为,目前投资者要么离场观望,要么就是勉强介入这些避险品种。对于既不想空仓,又不敢追高的投资者来说,还有个取巧的做法,这就是盯住“入摩”后外资经常增仓的品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