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達內幾乎拿遍了所有的冠軍,爲什麼卻沒有被公認爲「球王」?

H何出此言


一覺睡醒才發現這個提問,回答的人太多了我也就不多說了。簡單發表下三點個人意見:

1,同時代因大羅的存在,齊祖無法做到獨一檔。

2,齊祖雖然是難得一見的中場大師,踢球優雅自如,但踢給觀眾帶來的視覺衝擊力不夠。

3,世界盃上的統治力不夠,如果06年奪得世界盃也許封王免強就可以了。


陳金偉


國際足聯目前只承認兩個球王,一個是貝利,一個是馬拉多納,齊達內是歐足聯承認的“歐洲50年最佳”,但也不是球王。具體原因,除了世界盃冠軍,還有一點,就是南美足球更重視個人狀態,歐洲足球更重視技戰術革新——簡單說,馬拉多納在獲得世界盃的過程中,是“一己之力”!他更具備同時代的“獨一檔”和“統治力”!先說統治力:齊達內是大滿貫,沒錯!不但有世界盃歐洲盃冠軍,歐冠金球獎這些也拿到了,更厲害的是,世界盃和歐洲盃,齊達內都拿過最佳球員。但話說回來,馬拉多納在1986世界盃奪冠的過程中,可是“一己之力”,連國際足聯的世界盃官方紀錄片,都把1986世界盃標題取為“一個人的世界盃”。這說明什麼?就是老馬個人表演,他的作用,不僅僅是5球5助攻的數據,還有關鍵時刻永不言敗,強強對話越戰越勇,帶球控球昂首挺胸等“精神屬性”,都給隊友甚至給世界盃足球賽事帶來莫大的信心。

要知道,那支阿根廷隊,才啥實力啊?根本就是馬拉多納一個人扛著球隊跑。與此相比,齊達內的法國隊,算是巨星雲集吧?馬拉多納和齊達內,世界盃戰績都是一冠一亞,但馬拉多納在1986和1990那兩屆世界盃陣容,哪有齊達內的1998和2006這兩屆那樣,先後有圖拉姆,布蘭克,維埃拉,亨利和馬克萊萊這樣足球巨星級別的隊友?在俱樂部層面就更別說了,馬拉多納時期意甲是“小世界盃”,馬拉多納是在那不勒斯這樣的球隊力挫三劍客三駕馬車普拉蒂尼等巨星領銜的北方三強,而齊達內效力的尤文圖斯和皇馬,也是大牌雲集,他獲得冠軍的難度,比馬拉多納低多了。
再說獨一檔:馬拉多納的統治力超過齊達內,而且在同時代,馬拉多納是“獨一檔”的存在,甩開身後的其他球員兩個檔次。齊達內時期,雖然也是當時足球第一人,但對於同時代的球星們,並沒有達到“獨一檔”的存在,至少在1996-2006年之間羅納爾多,裡瓦爾多或羅納爾迪尼奧等人,也有壓過齊達內的時候吧?齊達內連羅納爾多都不敢說穩壓,當然無法叫“王”了——因為“球王”,應該是同時代,甚至往前往後各十年那樣獨一檔的存在,所以在“統治力”和“獨一檔”方面,馬拉多納是球王,而齊達內不是球王。為什麼馬拉多納是公認的球王,而齊達內幾乎拿遍了所有的冠軍卻很少認為是“球王”?你覺得還有哪些原因?梅西和C羅,在世界盃上和馬拉多納相比,還差了什麼?歡迎一起討論。


綠茵守望者


2006年世界盃決賽,齊達內鐵頭功染紅離場,與第二座世界盃冠軍擦肩而過,這是法國人沒能成為第三代“球王”的直接原因。

齊達內是後馬拉多納時代最偉大的球星之一,與外星人羅納爾多並稱,其技藝、地位、成就與今日之梅羅並無二致。僅有的差別在於,齊達內和羅納爾多國家隊成績更為突出,梅羅二人俱樂部成績更加優秀。

其實球王這個概念本身很虛,在世界範圍內,“球王”一般專指巴西傳奇貝利一人

而在中國民間,習慣把某一時段傑出的球員稱之為“球王”,最為熟知的是1930年代的李惠堂。

中國還曾將“球王”頭銜多次賦予外國人。第一位便是是奧地利中場馬修斯-辛德勒,這位被希特勒列為危險分子的傳奇中場,曾率奧地利打進1934年世界盃半決賽。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辛德勒的故事在中國上海廣為流傳(上海是猶太人聚居地),中國媒體開始稱辛德勒為“球王”。

我們最為熟知的球王貝利,則來自巴西國內某記者的一時金句,他在連續觀看貝利的精彩表現之後,在報紙上打出了“球王”的標語。這一名號當時並無特殊之處,1970年代貝肯鮑爾在歐洲名號“凱撒”,翻譯過來也是球王的意思

。而在西方語境中,King和Caesar並不是最高級,更高級的應該是Emperor或者Augustus。


真正為世界熟知的球王人選,是1976年德國《環球足球》雜誌的評選活動,當時選出貝利、迪斯蒂法諾、普斯卡什、貝肯鮑爾和李惠堂共五位球王,那時馬拉多納還在玩泥巴。

至於貝利和馬拉多納被認定為球王,則是2000年前後國際足聯舉辦的世紀最佳球員評選活動,當時官方評選的最佳是貝利,而網絡球迷評選的最佳是馬拉多納,因此Fifa最後決定給兩人都頒發了世紀最佳球員的名號

這一活動被中國媒體直譯為“球王”。韓喬生第一個在電視上稱馬拉多納為球王的中國名嘴,隨著當時逐漸普及的網絡傳播,球王這一稱號飛速擴散,越來越多的人也就認定馬拉多納是球王了。

Ps,國際足聯並不是很認可馬拉多納的世紀最佳稱號,以至於幾年後又搞了一次類似評選,得主是貝利和貝肯鮑爾。如果國際足聯要搞一場活動,貝利永遠是當之無愧的C位,馬拉多納很可能要在貝肯鮑爾、克魯伊夫、迪斯蒂法諾之後。


因此,筆者始終覺得“球王”這個名號真的是個很虛的概念,無非是特定群體對某人成就的高度概括。出於厚古薄今的傳統,這些偉大球員的成就,在當時普遍不會被認定為王,只有在後來者的追憶中才會被發現、感動。

如果公平對待,貝利、迪斯蒂法諾、普斯卡什、克魯伊夫、貝肯鮑爾、馬拉多納、巴斯滕、羅納爾多、齊達內、梅西、C羅都是各自時代的佼佼者,他們都是各自時代的球王。


正品足球


能夠在足球界稱作球王的,貝利、馬拉多納那是供人的,巴喬和齊達內應該是最接近球王的人了!巴喬已經退役修佛去了,齊達內仍然沒有離開球場,從星級球員走到教練的位置,帶領球隊奪得西甲、歐聯的皇者地位。

齊達內的足球生命,從13歲就加AS Cannes,,在1988年,亦即16歲的那一年,他已經第一次代表AS Cannes於法國甲組足球聯賽聯賽上陣,一名稚氣未除的小子就在甲組的那種壓力下成長,不用多久,在1992年就轉會至波爾多,96年已經幫助球會打入歐洲聯盟杯決賽!

在齊達內為波爾多服務的同時間,他更被選入法國國家隊,1994年,亦即他22歲之時,已經代表國家隊上陣,以後備入替的身份,在法國隊以0:2落後之時披甲上陣,只用了15分鐘,他已經分別用左腳和頭頂攻入兩球!

齊達內真正讓全球見到他表現的時代,當然要數他身處於尤文圖斯的時代,當年他第一季由波爾多轉投尤文圖斯,就已經協助球隊打入1996/97年歐聯決賽,不過最終以以1:3負於多特蒙德,令齊達內跟歐聯冠軍無緣。但當然在他的帶領下,在96年至98年間,尤文圖斯已經奪得過兩屆意甲冠軍、97年意大利超級盃冠軍及96年歐洲超級盃!

接著就是98年的世界盃,2000年的歐錦賽冠軍。2001年轉投皇家馬德里後,拿下西甲冠軍寶座、西班牙超級盃、歐洲超級盃、以及歐冠冠軍。

他的告別賽是2006年世界盃的決戰,不怎麼光彩,是以紅牌出場作完結,向馬特拉斯頂心口的經典畫面,相信大家都記得,就是這一撞,令他被紅牌出場,法國更只能飲恨奪得亞軍。

其實按照最早貝利時期得標準,齊達內完全有資格成為球王。不過隨著時光的變遷,標準和口味在慢慢的升高。特別是老馬的出現,重新的定位了球王的定義。這個標準說白了,就是擁有超凡的球技,成為球隊的核心並取得眾多榮譽的同時,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能夠帶領8分以下的球隊打出10分的成績才算球王。

按照這個標準,98年法國隊,起碼8分以上,不符標準。06年勉強算8分以下,但齊達內那一頭,讓他離球王的目標漸行漸遠。


大牌情報局


踢球時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拿起教鞭後迅速從菜鳥轉型為頂級名帥;放眼世界足壇,在歷史上符合標準的,也無非就是克魯伊夫、貝肯鮑爾這麼幾個,而齊達內已經邁入了這個行列。

球員時期的齊達內是個偉大的球員,退役10年才獨立執教的齊達內,一上來就得到了在皇家馬德里這個世界上最頂級平臺練手的機會。接手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齊達內可能只是過渡人選,未曾想在主教練的位置上,一上來齊達內就帶隊創造了歐冠三連冠的偉大功績。

然而執教不能算在球王的考核裡

無論是球員時期的齊達內還是執教後的齊達內,都已經跟“偉大”掛上鉤了。但球員時期的齊達內,他離成為球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按照馬拉多納來考量的話,那齊達內在好幾個方面都差了一些(由於貝利在足球世界屬於上古時期的人物,他的完整版比賽錄像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僅以馬拉多納作為參照物去比較)

1:單獨帶隊能力

論職業生涯獲得的榮譽,拿到全滿貫的齊達內,肯定比馬拉多納要多。但是與馬拉多納在阿根廷單核扛著球隊拿到了世界冠軍不同,98年世界盃決賽,雖然齊達內用已經謝了頂的大腦袋砸了巴西隊兩個,但法國隊的冠軍之路,更多靠的是團隊作戰;而在團隊中,最出彩的球員也不是齊達內。因此我們可以說86年世界盃冠軍等於馬拉多納,但98年世界盃冠軍跟齊達內肯定是畫不了等號的。

而在俱樂部層面,雖然齊達內無論走到哪都是球隊核心;但是齊達內在尤文和皇馬效力這收穫頗豐的10年,他的隊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他在俱樂部層面,也沒有像馬拉多納那樣單核扛著去奪冠。

當齊達內身邊的隊友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時,在無形中,也是齊達內成為球王的一個減分項。

2:領袖氣質

齊達內球員時期是否俱有出色的領導力?當然有!要不也不會出現他在宣佈重返國家隊沒幾天,圖拉姆和馬克萊萊跟著齊達內一起重返國家隊的情況。但球員時期的齊達內,在法國隊一直都是帶頭大哥麼?顯然不是!98年法國隊奪冠時,那支冠軍隊的帶頭大哥,是他們的場上隊長,現法國隊主帥德尚。

法國權威媒體隊報在2016年發起過,關於誰是法國足球歷史上最偉大隊長的評選,在幾萬張選票中,德尚拿到了超過72%的選票,高票當選;其次是普拉蒂尼,至於齊達內,那順位都已經跌出了前5。而在俱樂部層面,無法是在尤文還是皇馬,齊達內也不是球隊真正的領袖。

所以一個在球員時期無論在俱樂部,還是國家隊都不是絕對領袖的球員,你要說他是球王,恐怕也很難令人感到信服。

3:影響力

在前些年,法國足球和阿根廷足球一樣遭遇過低古。2008年,當阿根廷隊遭遇低古時,馬拉多納是在全民請願的情況下,成為國家隊主教練;日後他帶隊成績雖然不怎麼樣,但他至少接手前被公認為阿根廷足球的救世主。而法國足球的救世主,依舊是德尚!10年世界盃和12年歐洲盃,法國隊相繼爆發了嚴重的內訌,當布蘭克落荒而逃時,德尚在千呼萬喚中出任法國隊主教練。

而貝利和馬拉多納這兩位球王,球員時期在同時代的球員中,可都是“獨一檔”。因此在巴西和阿根廷的街頭,很多孩子都把像馬拉多納一樣踢球落實到實踐中。但是齊達內,在他那個時代,他在球場上的表現,羅納爾多至少跟他是一檔的;離開球場,那個時代影響力最大的球員是貝克漢姆。當像貝克漢姆一樣踢球被拍成了電影(我愛貝克漢姆),而像齊達內一樣踢球僅僅存在於教學片中時,這不應該是球王應有的“待遇”。

銀河戰艦雖然豪華,但戰績。。。

所以齊達內球員時期雖然很偉大,但是當他的每一項指標都跟球王的標準差一些時,他真的夠不著球王這個稱號。


央視劉思遠


齊達內已經相當相當不錯了,在梅羅時代之前,齊達內的輿論巔峰期,幾乎是貝利和馬拉多納之下的歷史第三人,在球迷票選的歐足聯50年曆史(1955-2005年)最佳球員中排名第一,高過克魯伊夫,貝肯鮑爾,斯蒂法諾等人,暫且不論是否真的如此,但是至少說明齊達內在公眾心中的地位是相當之高的。

所以可以說,齊達內和貝利馬拉多納二人的差距,其實也就是張窗戶紙,只要是球王標準降下來,最先碰到這個標準的人裡面,齊達內不說是第一個,至少是前五個。

齊達內和馬拉多納的差距並不大。

但是總還是有差距的,那麼差距在哪呢?

其實就是有沒有以“一己之力”帶隊獲得過世界盃冠軍。當然了,這是個比較理想化的說法,代表一個球員在單屆世界盃上的閃光度。

只有拿過3屆世界盃的貝利和1986年幾乎承包了阿根廷所有進攻的馬拉多納最符合標準。

齊達內,為什麼不行呢?齊達內不也是1冠1亞,起碼和馬拉多納一樣啊。

不是那麼簡單的,我們應該看齊達內具體的表現。

首先1998年世界盃,雖然法國是冠軍,齊達內其實總體表現不是很好,第二場小組賽,因為惡意犯規,被禁賽兩場,直接錯過了和1/8決賽,如果不是布蘭科的話,法國已經回家了。

1/4決賽淘汰意大利靠的是點球大戰,半決賽和克羅地亞,是後衛圖拉姆發威,打進2球,幫助法國殺入決賽。

雖然世界盃最佳球員這個稱號的公平性有一定問題,但是至少,法國隊入圍的也是圖拉姆,而不是齊達內,就證明那屆世界盃上,如果不看決賽的話,齊達內貢獻其實不大,即便算上決賽,其實也相當有限。

再來2006年世界盃,齊達內又因為累計皇牌被禁賽,缺席小組賽最後一場,實際上也是被亨利拯救了。1/8決賽踢西班牙,發揮最好的是維埃拉。

當然了和巴西隊時,齊達內踢出了大師水平。

但是總體上看,齊達內的代表戰,並不多,救世主的光環,更多是他作為球隊最大牌的球星而被賦予的,成色不是那麼足。

相比馬拉多納的世界盃代表戰,對英格蘭,對比利時,90年世紀助攻幹掉巴西,3次助攻瓦解韓國,86年決賽靈光一現鎖定勝局,齊達內主要就是兩戰巴西,比較之下,並不如馬拉多納耀眼。


有人覺得韓國成色不足的話,那麼請回想一下,2006年世界盃,法國可是被韓國逼上了絕境,韓國那場比賽裡,法國被逼成1:1,齊達內累積黃牌被停賽,只有最後一場背水一戰,世界盃上任何對手都不是那麼好踢的。

而齊達內比馬拉多納多的那些俱樂部榮譽,實際上,是和年代有關的,馬拉多納那個時代,球員轉會還不像如今那麼隨意而頻繁,如果不趕上一個遠勝的好環境(如克魯伊夫之於阿賈克斯,貝肯鮑爾之於拜仁),很難同時做到俱樂部國家隊兩不誤的,歐洲的榮譽更值錢,其實也就是近20年來才建立共識的,90年代前,歐洲比南美俱樂部還真的沒有多大優勢。

這麼多年來,不變的最高比賽只有世界盃,當然了,這裡我也不是唯世界盃論,但是起碼來說,世界盃上的表現,是決定齊達內和馬拉多納中間那層窗戶紙的核心因素,齊達內在世界盃上的表現確實不如馬拉多納一樣閃耀。


Xinxin的體育世界


國外和國內對於球王的概念不同。國內對於球王的概念大約等同於領域內的王者、最強者。國外所謂的球王,僅僅是個稱號,大約意思就是很厲害,並沒有嚴格的標準。貝肯鮑爾還是足球皇帝呢,那豈不是比貝利老馬都厲害了?

大約可以從歷史原因來說,自從秦始皇終結了分封制而採用郡縣制以後,國內就沒什麼王了,只有唯一的皇帝。而國外的分封制一直延續到近現代,隨便什麼大點的領主都可以稱個王。

天朝打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大戰數不勝數。而在外國,斯巴達三百勇士都能吹個幾百年,滅國戰往往才幾千幾萬人。幾十萬人簡直不可想象。

總而言之,國內所謂的球王和國外所謂的球王不是一個概念。


areca99


謝謝大家!

球王的基本標準是《不是全部》:

1,同時代沒有比肩的人,能夠甩開其他球員,不在一個級別。

2,而且有以一己之力奪得重要冠軍的經歷。

3,進球數也是指標!

4,不是前鋒很難成為球王。

5,連續過人突破的美觀性!

6,國際足聯評選人的《認可》

齊達內可以說是盤帶大師!控球大師!

球王的評選是有時間框的,比如貝利,馬拉多納都是20世紀的最偉大的球員。羅納爾多和齊達內在許多年後評選21世紀偉大球王他們肯定是會考慮到的。

另外可能因為齊達內的進球少,他的喂球都是給別人做嫁衣,功勞都是前鋒的,進球,進球,進球,足球講的永遠是進球。進球才有激情,才能讓大家記住你,所以榮譽基本都是前鋒的。

但是齊祖的控球太好了,帶球大氣,步子大,哪裡沒有防守球員往哪走,所以很少有人能斷他的球。





恆德謙


在足壇的歷史上稱得上球王的就只有阿根廷的馬拉多納和巴西人貝利了,你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隻能說明你沒有看過86年和90的世界盃,是不是球王關鍵是要看這個人的精氣神,在球隊和球場上有沒有靈魂作用和統治能力,這兩屆世界盃🏆完全就是馬拉多納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體現,帶領阿根廷國家隊奪得86年的冠軍打進90年世界盃的決賽,在決賽中裁判給了當時的西德隊一個點球,讓西德隊撿了個便宜,阿根廷隊痛失冠軍,馬拉多納打入了神奇的上帝之手和連過五人的世紀精典進球,球王就是這麼來的,至於其他人只能說是叫球星。



12345688順流


看來很多體育專業人士對這個問題也是很模糊啊,馬拉多納之後踢球出色的人也很多啊,為啥沒有一個叫球王呢?

就讓我來科學認真的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國際足聯根本沒有所謂"球王"的說法,沒有這個認證,也沒有這個獎項。 所謂球王,完全是大傢俬底下的叫法。

但是為什麼國內外媒體都喜歡管 貝利和馬拉多納叫球王呢?

其實是這樣的,2000年的時候,國際足聯搞了一個活動,叫做"20世紀最佳球員"的評選活動。

這個評選活動當年搞的特別盛大,畢竟剛剛垮越千年嘛。有網站投票,媒體投票,和國際足聯內部投票。

最終的結果是,FIFIA內部,貝利以72.8%的高票當選,而FIFA網站上和其他渠道球迷投票,馬拉多納以53.6最高票數當選。

最終,國際足聯決定這兩個人並列被評為"20世紀最佳球員"

正是因為這個評選,後來慢慢的大家才叫貝利和馬拉多納為球王。

所以現在你們明白為啥齊達內不能當球王,梅西不能當球王,c羅不能當球王了吧。

這些人想要當球王,就只有等待2100年,國際足聯"21世紀最佳球員"的評選了。

齊達內年齡有些尷尬,95年後才開始黃金年齡,2000年的評選肯定不會有他了。

喜歡梅西,c羅的球迷,如果你今年10歲左右,注意養生,有機會活到90歲,也許能趕上"21世紀最偉大的球員"的評選哦,那時候就可以給梅西投票了,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