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点击上方“芝兰园”关注我们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原创首发】作者 | 崔广生(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父亲住院期间,我结识了老郭夫妻。一来二去,还真像一家人一样。朝夕相处五十多天,如今老郭领着病愈的妻子,手里拎着东西向卧病在床的老父亲道别,老郭握着我父亲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妻子明巧握着我父亲的手几句话抹起了眼泪,弄得我心里酸酸的、眼圈红红的,泪珠在眼里打转。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把老郭两口子送出病房,我真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在病房认识,在病房结交,算是同病相怜、患难之交吧,但病房必竟不是久留地方,病人稍微好点,谁都得出院。

望着老郭夫妻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那一幕又一幕,仿佛老郭还未走。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去年腊月到现在,父亲因病住院己两个多月了,在同一个病房也换了好几家,但是过了春节和老郭家一住就是五十多天。父亲的肺部肿瘤去年放疗后出现放疗性肺炎,一直医治到近一段出现奇迹般好转,比较稳定。

父亲今年八十三岁,在他的一生工作和家庭中,对人温和,待人热情,办事可靠,勤俭持家已成为他的宗旨,也足足影响了我们兄妹几个和他身边的人。

在病房的闲谈聊天中了解到,老郭今年五十二岁,长年在建筑工地做技术员、资料员,练就了一身管理工地的好手段。上有七十多岁的父母双亲,下有三个儿子。一到星期天或隔三差五,他的儿子、儿媳妇就带着孙子孙女来医院探望。同室的人都夸老郭夫妻真能干,年纪不大,在老家盖了三院房子,三个儿子都己成家,这得多大能耐,花多少钱。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老郭夫妻非常尊重我老父亲,只要给我父亲一说话,就一口一个大爷。一到饭点,去外边拎回来饭,总要问一句大爷你吃这吃那。

一次,老郭买回来一份饺子,他走进病房把拎饺子的饭盒特意提高,望着躺在病床上的我父亲:“大爷,饺子不错,来几个吧?”看着父亲心里想吃,嘴上却说:“不吃,不吃。”说时迟,那时快。老郭已打开饭盒要先拔过来几个再让媳妇儿吃,老郭的媳妇儿明巧也咐和着:“快给大爷拔几个尝尝。”父亲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很开口味,边吃边说:“好吃,好吃。”我和在场的妹妹说:“也是,两个多月以来,除过春节让爹吃了几个饺子外,天天忙的,也没有让爹再吃几顿饺子。”真心感谢老郭夫妻了。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在这个健康人不愿待的病房里,病人和患者家属无不传递着一个信号——“一切为了病人”。父亲在渐轻一点以后,能吃一些流食开始,我们姐妹几个轮流来照顾,从家做好饭带来。根据医生建议,父亲喜欢吃的蒸鸡蛋、挂面汤、小米粥、米饭、面条等替换着送到医院,同时把父亲一天的健康状况和送饭安排及时发布到家庭的微信群《温馨家园》里,让家人适时关注。

父亲近段身体恢复很好,我和弟弟商量着,原来父亲喜欢吃小米稠饭,改改色也好。于是布置我早晨送稠饭,饭里除小米外,放萝卜块、豆角、葱、姜等,不能太硬,稍软乎点。早上六点,我媳妇儿按照这些要求备料、开锅做好(特意多盛一点,方便同室病房里那位病人如要喜欢吃,可直接盛过去)。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打开送饭盒子,告诉父亲,今天是特意做的小米稠饭,香喷喷的味道都出来了,老人家满心欢喜,吃的不少,超出了以往饭的用量,令在场的我和弟弟非常高兴。

父亲吃完,饭盒里还剩的不少,看看老郭刚从外面打的饭还未让媳妇儿吃,我说:“老郭,赶紧让弟妹吃了这多半碗稠饭,剩的不少,趁热吃。”老郭看着媳妇儿脸色愿意,客气几句:“好啊,那就……”我说都拿过去吧。看着弟妹明巧边吃边流露出非常可口的样子,老郭也顺便夹了两筷子,连声说:“就是好吃,就是好。”也是,老郭离开家以来,一直在外买饭,换换味儿,吃吃家里做的饭求之不得。老郭夫妻非常感激,在外看病能遇到这些热心人连声说:“谢谢啦!以后咱们都好了,去俺家北采桑,咱想吃啥就做啥,就当走亲戚一样。”

浓浓的病房友情,浓浓的爱在继续传递。老郭夫妻回到了他可爱的家乡,病房里的互相照顾、互帮互爱仍在继续……

(文中照片为作者提供)


崔广生 林州市合涧镇东山底村人,长期从事建筑业。业余酷爱音乐和文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随笔」崔广生|病房里的半碗稠饭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因微信系统修改,【原创】标识处只能显示开通赞赏的账户,芝兰园公众号公用赞赏为“作家吕志勇”,此账户即为【公用账户】。

作者版权仍归作者所有,我们在题目、开篇及作者简介处均清晰标明作者,尊重原创,拒绝抄袭,未经平台和作者同意,不得私自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