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点击上方“芝兰园”关注我们

「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原创首发】作者 | 李爱红(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这条河叫漳河。

山之间,河水悠悠,两岸葱茏,九折东流;跌宕处,奔浑湍急,瀑布如练,飞琼起舞。“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漳河自西逶迤而来,流进红旗渠,流经沿途大小村落,旱季纤若柳带,雨季咆若蛟龙。

人生如旅,忽东忽西,多少次沿着漳河上下漫行,寻章问句,在乡土的呢喃中谛听田园牧歌,领略自然之美。

「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从任村镇北牌坊过石岗村、豹台村,近二十余里的乡路,洁净通达,少有车辆。仲夏时节,绿色无孔不入,弥漫了所有的空间,尽管炎阳高照,蝉儿嘶鸣,但万物生长拔节的蓬勃力量扑面袭来,顿觉神明开朗,瞬间被这青山绿水裹挟,燥热全无。不觉行至花同栈(旧称古城客栈),这是南漳河和北漳河交汇之处,正好处于前峪和古城两村之间,也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河水蜿蜒,大片整齐的稻田水清如镜,倒映着天上蓬松的白云,人们躬身插秧,孩童沟渠嬉戏,真是一幅绝美的山水图画;刚从田里出来的大爷坐在渠岸上,双足泡在水里,任水濯洗尘泥,如果不是乡音在耳,我还以为穿越时空,一脚踏进江南水乡了。

事实上前峪和古城两个村子,因毗邻漳河,河水经年冲积,形成一个扇形平缓地带,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是林州市为数不多的集中种植水稻的村庄,与对岸的河北省涉县合漳乡隔河相望。南方有“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的说法,北方山城,四季分明,村人会根据气温高低,在夏至前后开始种植水稻。

「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水是长流水,日夜不停,人是劳作人,耕种无闲。和稻田里低头插秧的大嫂攀谈,询问田间水的冷暖、收成如何、稻的品种和味道?大嫂手中秧苗入水成行,说话爽利:“太阳晒过,温突突的,踩在泥水里很舒服呢,要不你下来试试?”她善意地调侃我。想到脱鞋去袜很麻烦,只好蹲在渠边玩水,心里想,我从来都是你们中的一部分啊,是自由的大地女儿,任何时候都是。

走在前峪村的石板路上,人都下地了,村里静悄悄的,榴花簌簌落,一只土狗跟来,嗅嗅又走开。村委戏台前几位老人闲坐,在他们指引下,找到村里人引以自豪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院”,青石台阶,木质门楼,古朴敦厚,主人尚未从田间回来,坐在草垫子上,看门前石槽里的小月季,想起了汪曾祺《人间草木》里一句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不觉泯然一笑——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傲不等人,要看机缘。

信步前行,一家青砖门楼的门额上题字“如竹苞”,很是让我讶异,院子先人该是怎样的风雅人物,竟然取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寓示主人品行高洁、居室清幽,期冀家庭和睦,福泽绵长。古建筑里的老灵魂,古诗词里的旧风情,在失散的时光里被慢行的我捕捉,是何等欣喜的相遇啊!

「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行重重行,前往古城村路上,青山翠屏,天光云影,时逢村人,即使荷锄垄间,也神闲气静,富足恬淡,蓝天、白云、一片片黄澄澄的向日葵花,热烈生长的玉米……山川大美,让人忘情而无言。

借水而居,供奉龙王再自然不过,“龙王殿”前旧石碑,一座庙宇的规模印证着村庄的繁荣衰落,村民们农闲时,今儿添一个砖,明儿加一片瓦,新旧重叠,就有了它的前世今生。

「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自然灵秀之地,滋养朴素的乡亲和他们的子孙,斜阳在山,丝绸般晚风徐徐而来,孩童稚语欢跑,巷子里已氤氲着饭菜的香味,太平岁月,尽是让人忍不住亲近的烟火气息。

他们用勤劳讲述光阴的故事,我是那听故事的过路人。


李爱红笔名远萍,喜欢在安静而丰富的文字里寻求禅心和定力。

「美文」李爱红|借水而居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网图提供证明付酬 打赏>10元付酬 <10元平台维护

因微信系统修改,【原创】标识处只能显示开通赞赏的账户,芝兰园公众号公用赞赏为“作家吕志勇”,此账户即为【公用账户】。

作者版权仍归作者所有,我们在题目、开篇及作者简介处均清晰标明作者,尊重原创,拒绝抄袭,未经平台和作者同意,不得私自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