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红白喜事随份子全家去吃的现象?

棒奔霸


农村红白喜事,图的是热闹,图的是人气,通常情况都是全家去吃,除非两家要矛盾,才会不愿意一家人同去。

有的地方,随礼比较多,一般都是二三百,还有五六百的。有的地方,随礼比较少,一般都是一百左右,甚至更少。

在我们老家,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只有同学和工友,才会随礼,通常是一二百,其余的邻居都是帮忙。相当于连礼钱都不出,但可以免费吃几天的饭。

在我们县城,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都是在大街上支锅,随便大家抢,都是拿着塑料袋子或者锅去端饭。抢完一锅还会接着做,让大家接着抢。

随一份礼全家去吃,这种情况奇怪吗?

一点也不奇怪,难道一家派一个代表?我还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我老家是豫北的,红白喜事都是大锅饭,一般都是全家人去吃。我婆家是豫北的,实话实说,条件比我们差远了,但人家的红白酒席,比我们高档多了,都是正宗的流水席,也是随一份礼,全家去吃。

通常都是10个热菜,8个凉菜,一桌下来也要不少钱。可以说办事,不是一件赚钱的事,反而是一件赔钱的事情。主家也是以人多为荣,以人少为耻。

也许,这也算一种风俗吧!


快乐农人驿站


在农村,特别是小村子。有红白喜事全家去吃饭是很正常的,虽然礼金是只随了一份,但有很多看不见和看得见的付出,和那些牵着全家蹭吃喝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农村办喜事,大多在村里办,首先你需要人手帮忙吧,在我们这边的小村子很多还不请专业厨师队伍,都是村里有这方面能力的妇女组队掌厨。

农村喜事先有一个总管(有的地方叫执事),他会列出一和执事单,上面写的都是村里在某一方面有些能力的人。以前电话和公路、车辆都不方便的时候,每一家的喜事光“接吃酒”(专人去东主亲戚家打招呼接客人)的人就要十几个,因为光靠走路啊,想想一走几十里山路免费帮忙是什么概念?现在还有人愿意做吗?

有外出按吃酒的,还有家里帮忙整理桌椅用具的,都得要人手,在农村办喜事没有人手啥也干不了。

妇女们也是分了工,洗菜、切菜、炒菜、洗碗等粗细杂活。一般家里正劳力(夫妇)都会上阵帮忙了,那么孩子和老人肯定也是跟去吃饭了,在农村喜事这几天多个人不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嘛,根本没人觉得你多吃了他一碗饭。

相反,如果村里有人办喜事,你们一家都不去,那才是不正常的,一定是有怨仇。红事现在还好了,有人情来往的去,没有人情往来可以免。但白事是不用请的,自觉报到去执事处领任务。不管执事派给你什么任务都不能埋怨。

这就是农村的喜事,没来过农村的或许是不能体会的。


乡村搜罗社


在农村红白喜事都会办宴席来宴请八方来客,去赴宴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一份礼金,或多或少聊表心意。

亲戚朋友办喜事,最高兴的莫过于小孩子了,一是好玩图个热闹,二是可以见到小伙伴,表兄表妹,三是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搁在以前啊,亲戚家里办喜事,都会全家出动,随一份子钱,七大姑八大姨的坐一起围着一张大圆桌,吃喝玩乐,谈笑风生。毕竟那时候穷啊,平常都舍不得吃好吃的,也只有在喜宴上,能满足一下口食之欲了。

主家办事也希望图个热闹,去的人越多,心里越高兴,感觉在村里倍有面子,你不去,主家还不乐意呢?



其实真正全家都去赴宴的,都是关系比较近的,谁也不会计较什么,礼尚往来嘛?关系远一点的,去的人都比较少。

农村办喜事,全家都去,说明关系好啊!没什么稀奇的,在农村都这样,我感觉很正常啦!


乡间一抹阳光


这在农村各地有各地的风气.各族有各族的约束.我们老家邻县有地方就是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凑个份子,然后全家老小全家搬都去吃席几天,而我们户族不是这样,一般有个红白喜事主家都要邀请户族.亲戚长辈参加,其他平时有礼来往的户也会去送礼主家还会请一些年轻晚辈邦忙.还有些灵活人会主动来邦忙,被邀请的长辈当然'有他的席位(有时他要参与主事,也代表家里送礼)邦忙的人忙来跑去值得感谢当然要管吃,其他家里来看热闹的人一般到开席前自觉离场回家,不走的家长会提示:不要都在这吵闹麻烦人家;

老叟愚意认为;农村中的红白喜事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民俗礼仪文化,有其特有的意义,这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但不常有,主家为莊重起见力求操办得完美这无可非议,但,还是要办得节俭实在为好;左邻右舍,戸族亲戚送个礼,邦个忙,凑个热闹这也没啥不对,但一人送礼全家都去吃老叟以为不值得提倡,他会促长吃喝风,也给喜事百忙中的主家增加了吵闹,麻烦和负担,也有失尊重,礼仪的意义、这仅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妥请谅解。


牧牛老叟


在我们农村,只有自己家庭没有分锅的送礼才待全家,一般街坊邻居不是自家的,谁送礼谁去,哪有全家都去的??一般规定自家人都是按已结婚的人每对夫妇一份礼,未结婚的小青年随父母去帮忙,街坊邻居不送礼又不掏力帮忙就不去了,家里没有塌锅!至于没有结婚的光吃棍汉一般不随喜事街坊礼,只有亲自家才出陪客礼,出嫁女是自家姊妹的,只要通知的,才送礼,不通知的不去送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