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點名區塊鏈,是打壓還是準備規範化?

在李笑來剛剛登陸央視引起幣圈和鏈圈巨大關注後,今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又評“區塊鏈+”,稱並非所有領域都適合“區塊鏈+”,要警惕跟風炒作區塊鏈概念,同時今日數字貨幣市場全線下跌,進一步佐證了目前市場火熱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對此大象君認為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目前對於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正迴歸理性,因此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探索區塊鏈和投資時,需要把握政策風向,理性判斷入場時機。

人民日報刊文如下:

央視點名區塊鏈,是打壓還是準備規範化?

區塊鏈的火爆,有比特幣暴漲的“功勞”。前些年持有比特幣的人,如今笑了;手中沒有比特幣的人看著比特幣的價格直竄,眼紅不已。

專家告訴我們:比特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而產生的虛擬貨幣。但要問什麼是區塊鏈,頂多有人回答:這是一種智能合約。再然後呢?知之者甚少。

但這似乎沒有妨礙人們的關注和熱情。一時間,各種各樣號稱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虛擬貨幣和產品橫空出世,人們你追我趕,還來不及瞭解其中的真真假假,“先上車再說,晚了就沒機會了”,這是很多人在面對區塊鏈時的態度。

事實上,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而且,區塊鏈的影響早已超出了虛擬貨幣的範疇。打開某會議活動網站,關於區塊鏈的會議和活動明顯增多了不少,“區塊鏈+金融”“區塊鏈+能源”“區塊鏈+廣告”……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區塊鏈似乎就到了能無所不包、無所不聯的地步。

區塊鏈的作用和價值正在得到大家越來越多的認可,但是,現在的區塊鏈真的已經能夠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了嗎?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現在的區塊鏈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方面都需要完善。

所以,要警惕跟風炒作區塊鏈的概念。在當前區塊鏈的發展階段,並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可以實現“區塊鏈+”,要防止新瓶裝舊酒,尤其要防止觸及監管紅線的行為。

之前有一家公司,把房屋的產權進行分割之後放在區塊鏈平臺上,通過代幣的方式讓投資者進行交易,投資者買的是產權其中的一份。這個商業模式雖然很好地應用了區塊鏈的思想,但是因為代幣涉嫌非法融資,嚴重擾亂金融秩序,觸及了監管的紅線,被叫停了。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循序漸進。就拿前些年火起來的大數據來說,到如今,仍然有些地方簡單地認為發展大數據就是買越來越多的服務器。由此可見,大數據的發展尚需要時日,毋庸說剛剛興起的區塊鏈。

將世界帶向更好的遠方的,乍看是技術,背後一定是人。區塊鏈要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要有“人”在裡面做一些建設性的嘗試和探索。但就目前區塊鏈的發展來看,我們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還有很多。

央視點名區塊鏈,是打壓還是準備規範化?

主頁有多有趣的新聞

央視點名區塊鏈,是打壓還是準備規範化?

央視點名區塊鏈,是打壓還是準備規範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