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轰炸》“燃”哭观众 “血战到底”拍出民族精神

近日,不久前才定档的电影《大轰炸》在重庆举办了一次特别放映,而这距离之前电影官方公布的正式档期(8月17日),可是足足提前了两个多月。

原来,正值6月5日“重庆大轰炸纪念日”,电影首次赴渝放映也是由于受到重庆市相关部门的邀请,面向的是重庆当地的市民代表。虽然没有明星现身,虽然主创依旧延续了之前的低调作风,可还是让人忍不住地好奇——这部曾被整个娱乐圈瞄上的电影,究竟是何“庐山真面目”?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当初项目启动的时候,整个娱乐圈谁不知道《大轰炸》呀!”没错,《大轰炸》最最最初的目标是成为“让中国人挺起胸膛走出电影院”的“国民电影”。可偏偏命运弄人,变故之上又加变故,当年“轰动一时”的项目渐渐被人遗忘。

更令人唏嘘的是,它的导演萧锋曾一度沦落为“全中国最穷的导演”。这称号听起来虽有几分玩笑,但其背后长达八年的曲折惊险,却不是寥寥几笔便能概括的。

导演生日那天,在微博回顾电影的诞生过程,写道:“自2011年1月6日启动仪式至今已是第八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对这部承载着民族灾难、国家记忆的电影有着庄重的承诺:拍一部让中国人挺起胸膛走出电影院的电影,可与此同时,《大轰炸》的拍摄却经历了太多难以想象的坎坷和艰辛。”我们都知道情怀不能当饭吃,可这位导演当真是铁了心,就算吃不上饭,也要守住对这部电影和那段历史的承诺。

从目前唯一曝出的预告片看,《大轰炸》似乎并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反而将目光投向了一些“无名氏”,把“生命脆弱却也顽强”这种看起来十分矛盾的命题融进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中。在大银幕上看惯了英雄们的勇敢与无畏,看惯了群众的软弱与渺小,这样一部靠百姓撑起一座城的故事,反倒让人觉得真实。

这次特别放映,也使得很多重庆人对大轰炸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年作为防空警报在山顶升起的红灯笼、摆起龙门阵的老茶馆,对于上了年纪的重庆人来说,是记忆中最真切的日常琐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则是长辈们交谈间的旧时光。长嘴壶里煮的是长江水,麻将大赛提的是精气神,电影从炮火中重庆人的生活小细节切入,却带出了中国人的乐观豁达。

其实,决定一座城是否真正从创伤中走出来的,不是重建了多少房屋,而是我们能否直面过去重新开始,并将绝不屈服的精神永久地传承下来,镌刻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纪念日的这次特别放映,不只是电影面向普通观众的第一次亮相,也是城市记忆首次以这种形式被揭开。

不过,究竟是不是“好饭不怕晚”,究竟耗费八年磨的这把剑有多利,作为普通群众的我们,还是要等到两个月之后电影上映才能评定了。

《大轰炸》“燃”哭观众 “血战到底”拍出民族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