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养殖、兴产业 巴中八家坪成大山林中的“金凤凰”

搞养殖、兴产业 巴中八家坪成大山林中的“金凤凰”

八家坪

四川新闻网巴中7月9日讯(何雪萍 记者 李桃)关渡乡八家坪距巴城47.9公里,这里不仅与通江县火炬镇接壤,更属于贫困村中典型的“三边村”。然而自2014年,八家坪与巴州区人民检察院结对帮扶以来,该村村民艰苦创业、积极发展养殖业,最终把曾经的“三边村”变为了关渡乡有名的绿色生态养殖村。

搞养殖、兴产业 巴中八家坪成大山林中的“金凤凰”

养牛场一角

回家创业,搭建致富桥梁

殷先桃是八家坪土生土长的村民,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眼见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家乡发展前景愈发广阔,便决定回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养牛场。四年间,殷先桃不断扩大养牛场规模、完善管理方式、修缮舒适的圈舍,建造专门的饲料库房。

“我的牛就是吃我自己种植的草。”殷先桃承包了村上的土地,种植鲜草700多亩,他坚持“草—牛—粪—草”的良性循环模式,牛吃草健康成长,牛粪浇灌麦草,麦草迅速生长供牛养牛,这样既保障了牛的绿色喂养,又净化了养殖场内环境。同时,殷先桃通过对养殖场内的庭院再打造,使得场内整体环境优美,提高了饲养员的居住环境水平。

“这几年每年都要养100余头牛,年收入都在三、四十万左右”,殷先桃在谈到自己的收入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殷先桃在自己初尝养殖甜头过后,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带领村里其他村民开设小型养牛场,带动乡亲致富。

殷先桃表示,村民们的养牛场基本上都有20头左右的牛,赚钱不成问题。除此之外,殷先桃雇佣村民给自己打工,让村民在家乡有了挣钱的机会。与此同时,殷先桃继续开荒拓土,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养殖类型,如养上羊、鸡等,在新养殖场种上木瓜与地黄,既美化养殖场环境,又增加收入。

加盟连锁企业,拉动当地致富群

2017年以前,温旭和其它村民一样,靠天吃饭,温饱不成问题,但是想要存钱几乎不可能。而就在2017年,温旭加盟广东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创办了八家坪村拓兴种养殖场,每年基本能养1500多头猪。温旭笑着表示,不仅年收入均在三、四十万左右,且他手里结余多了,日子也比以前好过多了。

一样的养殖,不一样的打理。温旭的养猪场采用干湿分离的方式分离粪便,部分粪便进入发酵床,做成肥料,再倒入田中滋养猪草。这样既避免了对养猪场附近的空气、土壤、水流污染,也减少了化肥开支,提高了收入。

温旭说:“这几年,多亏了巴州区检察院的干警帮我们了解政策,协调提供培训机会,普及国家惠农优农政策。我也要把这种关爱传递下去,带动更多人致富。”

搞养殖、兴产业 巴中八家坪成大山林中的“金凤凰”

梅花鹿养殖场

天然养殖环境,探索致富新方向

“通过借贷,投入30多万元,就为了养这群梅花鹿,年轻人想干事,想致富”,八家坪村村民郑超的父亲如是说。

2015年,年仅19岁的郑超放弃在汽车修理厂的工作,决定利用家乡的地域环境优势发展新型养殖业。于是他说服全家,去东北买了八只梅花鹿,从此,“兴兴梅花鹿养殖场”便走进了八家坪村民的视野。

但由于梅花鹿不适应气候导致疾病、意外伤亡等事件频频发生,增加了养殖的难度。为此,郑超没有少吃苦,努力钻研梅花鹿的生活环境、疾病救治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郑超基本可以充当梅花鹿的专职兽医了。

“梅花鹿不能吃活麦草,要进食晒干后的麦草,梅花鹿喜欢安静的环境,绝不能受惊。”了解梅花鹿习性后,郑超从带领村民来参观到适当阻止人流、谢绝参观,养殖技巧日渐成熟。同时,郑超组织成立了“巴中市巴州区关渡乡种养殖协会”,为农民自身发展种养殖提供技术支持;组织成立“巴中市巴州区冉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集体智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据郑超的父亲介绍,郑超还将继续扩大规模,让老百姓看到养梅花鹿的收获,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从脱贫到致富奔小康,八家坪有众多像殷先桃、温旭、郑超一样的创业人,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利用自身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大办养殖场,提高了自己生活质量的,且在互帮互助下,带动彼此致富。而如今的八家坪也似山里的“金凤凰”般,飞出大山,飞向全国。

(图由巴州区人民检察院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