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撰写|易可

关键词

宁浩/徐峥/陆勇事件/药价/审查

本文共2893字,所享阅读时间6分钟

先是宁浩拿到了个剧本。他一年要看好多剧本,很多都是会把他看瞌睡的,但是有一次他看到药神的剧本,从晚上12点看到早上4点看完了,还发现枕头湿了,看哭了。

7月6日,在《我不是药神》上海路演现场。当着上千名观众的面,徐峥把宁浩给卖了。

在他旁边有点不好意思的宁浩,则夸起了徐峥的演技,“徐峥的选角眼光很准,其实最开始这个剧本也给到了其他几个演员,但是反应最快第一个说想演的就是徐峥。”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我不是药神》俨然已经是全民话题。这部电影的热度从上周末点映之后就一路上涨,此后更是借助豆瓣9.0分的好口碑迅速发酵,让片方紧急提档一天。

数娱梦工厂(公众号D-entertainment)对比发现,此前《战狼2》上映首日同样是周四,上映前三天总票房为5.9亿。而《我不是药神》今日上午已经达到了这一数字。

截至7日晚间《我不是药神》的票房已经火速奔向10亿大关。票务平台对其总票房的预测已经高达38亿。

不过,一片好评之外也有不和谐的声音。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我不是药神》原型人物陆勇为影片宣传站台)

7月2日,电影主角原型陆勇在应片方邀请参加完首映式之后,写了一篇名为《我想拍一部更像我的电影》的博客。文中他写到:“那个‘程勇’,除了‘勇’字和我的一样,其他哪都和我不一样。我没打老婆,没卖神油,我没有卖药赚钱,我没有为救病人而对抗法律。

上个月,陆勇就曾在长微博中表达了对片中角色的不满,声称影片花絮和预告片对他造成了不小困扰,原因是他认为影片中的自己被塑造成了一个只为赚钱的药贩子。

不过陆勇显然也明白,电影只是来自于生活的艺术品,“电影就是电影,不可能和现实生活完全一样,我也不能苛求。”

即便如此,在影片大热之际,尤其是当这样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题材被搬上大银幕从而产生了更为广泛影响之时,影片与真实事件的差别就显得尤为有趣。

电影对艺术和商业的考虑,对规避审查所做出的调整,都隐藏在这些细枝末节的调整中。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人物:导演最初的想法是让徐峥学东北话

“我他妈又不是白血病人!”在影片中间的那顿散伙饭上,程勇咆哮着喊出了这么一句,字字诛心。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上有卧病在床刚动完手术的老父,下有刚刚安顿好的儿子,时刻承担着被捕入狱风险的程勇,在尝到甜头后决定将代理权转给一个坐地起价的假药贩子。

影片中的程勇,最初是个卖印度神油的小老板,落魄到连房租都交不起,而在现实中,原型陆勇其实是慢粒白血病患者。

这一设置延续到了最初的剧本中,但导演文牧野对原剧本人物进行了改编。在《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中,文牧野说,“普通人离观众更近,更有代入感,冲突也更大”。

而将原剧本中东北汉子的人设改为上海人,也是为了照顾徐峥上海人的身份。在昨晚的路演中,宁浩调侃道,“最初导演的想法是让徐峥学说东北话,但我对他说,与其让徐峥学东北话,我觉得可能调整剧本来得更快一点(哈哈)。那段时间导演确实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除此之外,故事的主角从1人改成了5人。实际上,四男一女“团伙作案”的人物搭配,颇有好莱坞犯罪影片的风格,其中牧师一角似乎还能看出导演文牧野也受到了韩国电影的影响。

不同阶层、个性迥然的几个主角,因为病痛和苦难走在了一起,也使得影片的内核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别人戴一层口罩他戴三层的吕受益,俨然一副谨小慎微、求生欲极强的患者形象;少时离家、父母都不知道自己还活着的黄毛,代表着这个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大众,自然也承担了不少泪点;而具有讽刺意味和营造喜剧效果的牧师,则是人唯有自救的真实写照。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情节:突出政府作用,弱化个人英雄主义

在得知从印度药厂进药价格仅需每瓶500块钱之后,程勇的眼睛亮了。他看到了商机,因为很多人靠这个药来维持生命,“Life is money”。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将印度格列宁运回国后,他转手卖5000元一瓶,很快赚得盆满钵满,药有了,钱也有了,卖药小组5人个个挺直了腰板。

虽然最终程勇因为对病人遭遇的同情和怜悯,转变为了辛德勒式的“救世主”形象,但前期他确实是一个有家暴前科、唯利是图的人。

现实中的陆勇显然很看重自己的名誉。在被媒体誉为“药侠”之后,他将自己的微博名改为了“药侠陆勇”。如今面对影片前半段冲动自私、扛着钱上大街的药贩子身份,难免会有不满。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根据《南方周末》的相关报道,陆勇早期在确认了印度格列卫的药效之后,不仅向其他病友推广,还因为自己会英语,帮助其他病友办理向印度药企的汇款手续。

随后从2010年开始,他改为宣传推广另一家印度药企Cyno生产的印度格列卫仿制药Imacy,并因此获得Cyno公司为其提供的免费药作为报酬。截至2014年,陆勇获得的免费药大概为1万多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谋利行为。

针对自己形象的这一改变,制片人给陆勇的解释是,出于影片艺术性和商业层面的考量,人物太平容易使故事陷入沉闷,需要有弧光。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陆勇曾在6月份的长微博中表示,自己联系了影片的制片人,要求在片尾加一小段说明,澄清事实,以免造成误会。

不过制片人给他的反馈则是,“因某位领导要求电影突出政府作用,弱化个人英雄主义,某位副局长不同意我在片尾以主角原型说几句。”

从目前的观影效果来看,陆勇的担心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影片中的程勇俨然已经成为英雄人物,正是因为从前期逐利的小商人小市民形象转变为后期的大公无私,程勇的形象才更加充满悲情色彩和人性的光辉。

不过,在一片歌颂中,一个已经被大众忽略的事实却不应该被淹没。

《智族GQ》杂志2017年6月一篇《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写到,印度药监局无法查询到Cyno公司,其生产的印度格列卫(名为Imacy)在当地药店也没有销售,仅对外出口。按照该文的说法,该药不仅在专利和技术上是仿制品,没有得到中国市场的准入许可,其在印度的生产也是违规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指出,经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检验,每100毫克仿制药的有效成分伊马替尼的比例分别约为原研药格列卫的55%和83%。

影片中,当病人吕受益第一次求程勇购药时,后者根本不相信,“药效完全一样价格差20倍啊?滚滚滚~”。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影片没有继续探讨这一话题,全片连仿制药的真正名称也隐去了。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最微妙的变动:药价变了,主角进了监狱

不少观众感叹影片过审不易。

确实,高价药背后指向的医疗机制、跨国采购中走私药物过程的呈现以及情与法的交锋,使该片透露着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也向观众展示了冰冷社会问题的剖面。

不过,国外药企代表的嘴脸、警察曹斌的正义、程勇入狱之后获得减刑,显然也都是主创们为电影劈开的生路。

事实上,陆勇在2002年购买的瑞士诺华生产的正版格列卫,售价是23500元一瓶。而影片中的格列宁,价格被抬升为每瓶37000元。

仿制药的卖价也变了。电影里,程勇最开始以5000元一瓶的价格卖药,不少患者抱怨还是吃不起。现实中,陆勇最开始选择的一款名为Veenat的仿制格列卫卖价4000元,但后来换的Imacy卖价只要750元。

也就是说,现实中慢粒白血病患者购买仿制药的经济成本要低得多,选择仿制药的理由也更加迫切。而电影里,当程勇重操旧业,决定5000一瓶的药只卖500块时,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了。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而在情与法的交锋上,影片则借助警察局长的一句“法大于情的事情你见得还少吗?”,以程勇的违法入狱来给这个故事定了性。程勇去印度走私药品所犯的走私罪,成为压倒他的重要法律依据。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故事是另一个版本,一个检察机关最终有所妥协的版本。

2013年,Cyno公司为方便收取中国病人的药款,请陆勇办理一个国内的银行账号,于是陆勇网购了几张银行卡办理身份证,最终以“涉嫌通过网络实施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销售假药罪”被捕,在湖南沅江市看守所关押了100多天。

一年后,沅江市检察院决定对陆勇不予起诉,认定他没有从格列卫仿制药上获利,“不构成销售假药罪”,且购买银行卡的行为“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可以看出在现实中的陆勇案里,检察机关其实在情与法的博弈中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这样的妥协在影片中变得更为巧妙。

电影里,程勇为了走私和贩卖假药等犯罪行进了监狱,但又最终获得了减刑处理,一方面遵循了“法律面前无人例外”的官方立场,也让观众们的同理心得到了安放。

当事人质疑的《药神》,与真实事件有多远距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