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01

週末我去影院看了口碑爆棚的《我不是藥神》,確實是一部難得的優秀作品。

這麼年觀眾們對中國的電影失望太多了,狗血的劇情,低水平的演技,糟糕的特效,透支了觀眾們的期待,每次看到國外上映的優秀影視作品,都會感嘆一句:何時中國也能拍出反映現實的好作品。

《我不是藥神》彌補了現實題材影視作品的空缺,4天的時間票房破了13億,我查看了一下製作費,據說在7000萬左右。從製作成本來看,是一部中小成本的電影,但是網友們拿這部劇,跟去年斬獲50多億票房的《戰狼2》作對比。

沒有當紅的流量明星,沒有所謂的小鮮肉,沒有炫目的特效,最後的成績,讓動不動投資多少億卻迎來一片罵聲的電影,紛紛被打臉。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5人販藥小團隊,中間的是程勇)

誰說只有流量明星才能撐起票房?

我想起阿基米德一句名言:給我一根槓桿,我就能撬動地球。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好的成績,口碑票房大豐收,確實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我不是藥神》的成功給很多人一個啟示:只有用心做事的人,才會贏得更多的掌聲。也給很多電影人士一個啟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作品的好與壞一清二楚。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這部優秀作品如何把人性的光輝和黑暗,揭露的淋漓盡致。

人本性善惡自古以來,爭論不休。人性原本是複雜的,既有讓你感到溫暖一面,也有讓你感到殘酷的一面。

02

人性的善良VS邪惡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影片中最開始流露出善良的人不是程勇,起初用他的話來說,我只是為了賺錢,販賣印度格列寧是他謀生存的一種方式罷了。

一開始流露出本性的善良是心懷善意的教堂老牧師。他表面上看上去唯唯諾諾,但卻有著自己堅定的信仰,並且有著對信仰堅守的勇氣。

偽醫生張院長在一次賣藥的宣傳會上,大肆宣傳假藥“德國格列寧”。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程勇販藥小組5人聽完後怒氣衝衝,4人準備離開現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頂多報個警就算了。

回頭一看卻找不到了老牧師,原來表面膽小怕事兒的老牧師,自己偷偷跑上臺搶過麥克風,當著患者的面揭發偽醫生張院長的真面孔,不顧保安的武力,就是要把實情告訴無知的患者,生怕患者們的錢被騙子騙走了。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老牧師的善良正義與偽醫生張院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是想方設法幫患者省錢,一個是絞盡腦汁騙患者的錢。

人性的善與人性的惡在一場鬧劇中體現出來。

03

人性的知足VS貪婪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先不論印度格列寧的合法性不說,只談同一件事情人性的不同。

程勇之前將印度格列寧定價5000,市面正版藥4萬,8倍的差距。

偽醫生張院長調查出陸勇的底細,以此要挾程勇將藥品的渠道賣給他,程勇逼不得已向現實低頭。但是程勇對偽醫生張院長有一個要求:定價不能超過1萬,出售給以前程勇團隊的4個成員們(其中3個是慢粒白血病的患者,1個家屬是患者)按照3000塊錢的標準,不準漲價。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但是沒想到這個貪得無厭的偽醫生張院長,違背兩人的約定,最後把藥瘋狂的漲到了2萬,以此謀取更多的暴利。

雖然散夥前的程勇,沒有多麼高尚,他賣印度格列寧是謀生的手段,但是至少還有自己的良知底線,不貪得無厭,這樣的商人不讓人痛恨。

但是張醫生就不同了,他想的不是謀生,他完全是想一次性,血洗患者家當,賺取所有財富。

同樣的是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因為人心的知足和貪婪不同。

04

人性的無私VS自私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無私”這個詞最開始體現在黃毛身上。一個看起來放蕩不羈,地痞混混的黃毛,本性卻非常無私仗義。

黃毛是一位慢粒白血病的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心知肚明,大量的醫藥費必將會給父母帶來負擔。所以選擇遠走他鄉,只是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單單這一點兒就能看出這個孩子同理心強,事事為他人著想。

再看看他痞裡痞氣的搶呂受益手裡的格列寧,等追到手之後,大家才明白:這個看起來放蕩不羈的小混混搶藥不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很多買不起藥的患者。雖然行為有些野蠻,但是背後的性格中不乏俠義之風。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他看到團隊的老牧師被保安哄抬,二話沒說上去就為朋友出氣,雖然表面沉默寡言,但是心裡愛憎分明。從他身上看到一個詞“無私”,從他剛開始為貧窮的病人搶救命藥,到最後悄悄為程勇頂罪命喪黃泉,一個表面看起來心術不正的黃毛,內心卻最單純。

而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張醫生,卻喪盡天良,有時候我們在想:人的眼睛會騙人,人心不是靠眼睛去辨別。

我們再看看程勇的心路歷程,剛開始他是一個打老婆,搶孩子撫養權,給父親看不起病,連房租都交不起的保健品店的小老闆,一個十足的loser。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因為謀生走向了走私印度格列寧藥的這條路,從剛開始的5000售價,賺的盆滿缽滿,到後來不得已和其他4個成員散夥。接著從頭再來,以500塊錢的售價分文不賺,純屬無償幫患者代購救命藥。

最後明知自己會被抓,提前把孩子送回前妻手裡,為患者拿到最後的救命藥。

這是程勇心路的變化,讓他變化的原因第一個是:昔日團隊好友呂受益的故去,讓他良心不安,認為自己應該為廣大患者想想;一個是黃毛的慘死,讓他堅定了援救患者的決心,哪怕付出以前他不敢付出的代價。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我們不能認為之前的程勇膽小不仗義,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雖然幫助患者拿到救命藥,但其行為必定是違法,換成誰都不能為此鋌而走險,程勇之前退出繼續販賣格列寧的做法並無不妥,為自己著想是人性的一面。

但是,經過身邊友人的離去喚醒後來程勇人性中的無私。所以說人性是複雜的,同樣的一個人會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人會有更多不同的特質。

05

我為什麼說《我不是藥神》這部劇非常優秀?因為它揭露了社會最底層人的真實心聲,代替了很多人說話:想活著但是買不起藥,真的是貧窮的問題嗎?

我看未必。這樣的天價藥90%的百姓們都吃不起,這個情況不是單單貧窮的問題,就像影片中的老奶奶說的:我為了吃藥把房子吃沒了,把家吃空了。

再多的錢都最後都吃空了。

透過《我不是藥神》,我們看到哪些人性?

如果面對高價藥,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是窮人,那麼就不能認為是個人能力問題了。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為錢犯罪,這個人有罪;一個人為麵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一個人為尊嚴犯罪,世人都有罪。

一部好的影視作品是幫助廣大百姓吶喊,它推動體制改革和社會的文明進步,為廣大百姓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才是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的價值和偉大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