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版听书〡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黔版听书》是由贵州人民出版社与贵州数字出版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听书产品。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图书是《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乃中国人人文精神的一小部分内容。要全面了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认识我们作为人的独立意志,以及如何做到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请从此书始。

黔版听书〡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书 名: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作 者:张岱年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听书节选】

礼义与人心

《庄子》批评儒家“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庄子·田子方》)。这句话近年也常被引用。从儒家的著作来看,儒家是自以为知人心的。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秦汉以来历代兴亡的历史都证实了这句话。儒家何尝不重视人心?在先秦时代论心较详的是孟荀。孟子讲“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认为人心有所同然。“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告子上》)而庄子却将人心与礼义对立起来,其所谓心的内容何在呢?

我曾见一篇文章,引《庄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而加以解释说:“人心,情也欲也。”但是人所共知,庄子是主张“无情”的,老子也宣扬“无欲”。“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扬朱,据《淮南子》说,是主张“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也非追求情欲的满足的。所以,以为道家所谓人心是指情欲而言,是没有根据的。

从庄子的思想体系来看,以人心与礼义对立起来,乃是对于等级制度的批判。礼义肯定上下贵贱的等级区分,道家则对于上下贵贱的等级区分表现了严肃的不满。《庄子·马蹄》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批评儒家“陋于知人心”,确实具有深刻的含义。

道家反对等级制度,但又忽视了人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心。儒家强调社会责任心,而肯定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别,认为贵贱区分是合理的。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项“两难”。只有到了现代,我们明确了个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才有可能摆脱这项“两难法”。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不仅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也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本书主要为张岱年先生阐述“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的诸多内容,包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独立意志、理想人格、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等,全面深刻地展现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与人文风貌。作者以哲学大师的严谨,一丝不苟,潜心作文,文理虽然艰深,但文风亲切,深入浅出,读之易懂。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贵州人民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图文编辑:杨茗 / 资料提供:黔版书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