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明末清初的时候,风云人物相继涌现,崇祯、皇太极、多尔衮、袁崇焕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在这乱世之中,男主角应该属于登场较晚的吴三桂。他不仅献关投降,结束了清朝与明朝长期的拉锯战,同时还充当了剿杀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的急先锋。最后,吴三桂一锤定音,在昆明勒死了永乐帝,终结了明朝。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这还只是他的上半幕演出,当康熙即位宣布撤藩的时候,吴三桂断然起兵,酿成了三藩之乱。此时,他是毫无争议的明星,也是整个中华大地的焦点所在。

三藩之乱,首先是清廷挑起来的,年轻的康熙皇帝,生怕三藩最终会像唐朝的藩镇割据一样尾大不掉,将此事日夜悬在心中。此后,在三藩使者到觐见时,清廷在京师南苑举行大范围阅兵,军容整肃,公然向他们炫耀武力,令藩王们恐惧害怕。

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先后向朝廷恳求撤藩,以做试探。老奸巨猾的朝臣们当然也清楚三藩的心思,迟迟下不了决议。但是,年少气盛的康熙皇帝,自认为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和耿精忠的诸弟都在京师做人质,毅然下令撤藩。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撤藩令一下,吴三桂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以六十多岁高龄横刀跃马,继续征战天下。他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高举“兴明讨虏”的大旗,将矛头对准了清廷。

要说清廷没有准备,这是说不过去的,在撤藩之前,康熙皇帝也说过:“吴三桂撤亦反,不撤亦反,不如先发制人。”既然如此,在下撤藩令的时候,是一定做好了相关的应对工作。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不过,吴三桂一起兵,便势如破竹,不可收拾。他从云南、贵州出发,迅速占领了湖南,进而又向西攻破了四川。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纷纷响应,一时间,三藩饮马长江,俨然与清廷形成了划江而治的局面。极盛之时,甚至连陕西、山西也落入他的手中。

但是,令人吊诡的事情出现了。气势如虹的吴三桂在长江南岸停下了北上的步伐,突然向清廷提出了停战的要求,并开出了条件:一是取消撤藩,承认三藩的地位,让他们永守边关。二是要求将京师的长子吴应熊放回来。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按理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吴三桂的要求并不过分,清廷还算是占了大便宜。恢复原有的局面,损失的只不过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质而已。清廷之中,以索额图为首的大臣欣喜若狂,他们将吴三桂的意思转达给康熙。

此时的吴三桂,为什么会出此下策,实在让后人感觉困惑。更大的可能性还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他已经不起折腾了,这也从两年后他病逝的事实可见一斑。而他身后,除了几个幼子,只有几岁的孙子吴世璠,实在难堪大任,还不如见好就受,迎回世子吴应熊。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说吴三桂老奸巨猾,康熙确实是少年老成。他仿佛将吴三桂的心思全部看透,在征求了明珠的意见后,断然拒绝了吴三桂的条件。他表示,撤藩是肯定撤定了,而且吴三桂既然反叛,就没有和谈的必要,只有刀兵相见。

做得更决绝的是,康熙下令将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在京城绞死。噩耗传来,吴三桂晕死过去。这个决定看起来不起眼,却让双方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拥护吴三桂的将领们,见进军迟缓,又没有特别坚定的决心,自然也处于观望的态势。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说:答应我两个要求,可以收兵

相反,康熙坚定了朝廷军的意志,同时派人到处游说叛军的官员:如果停止谋逆,可以不追究他们的罪行,如果有功还可以再次任用。这个分化瓦解的策略孤立了吴三桂,在军事上更以湖南为进攻重点。天平就这样逐渐向清廷倾斜。

眼见大势将去,为了激励将士,更为了过一把瘾,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庆典的当日,大雨滂沱,仿佛预示了结局。就在礼成后不到八天,这位明末清初的男主角,因病去世。他一死,虽然战乱还持续了三年,其实是强弩之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