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我宁愿多花钱,

也要让公婆留在老家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小倩迫不及待地让公婆回了老家。原因是老人在这里,影响了小家庭的生活方式。

“他妈太不把自己当外人,做饭菜、做家务都按自己的方式来,让我很不适应。就连洗碗都要用自己老家带来的炊帚,不用海绵,油腻腻的……”

“洗完手往旁边的毛巾上一擦,也不管是谁的。毛巾整天湿乎乎的。漱口直接在洗手池里,也不冲一下,总留下一些食物残渣,看到就觉得恶心。”

“最关键的是,晚上不想做饭的时候,想去吃点特色菜,都没机会。婆婆总是自以为是地给大家做所谓的好吃的,孩子其实根本不愿意吃。”

“对,看起来,他们是在付出。但其实这种付出,大家都挺累。这种付出,其实是为了让讨好我们,让我们对他们好,给他们养老,这其实是一种控制……”

公婆回老家之后,每到年节,提前很久就打电话问:“这次过节回来吗?”开始的时候,一家三口只要有机会,尽量都会回去。

后来,小雅觉得,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想去旅游,去散心,不想去农村老家,生活很不方便,而且谁也不认识。但老公心里总是过意不去,感到愧疚。

小雅说,

“看,公婆多有心计,平时对儿子好,对孙子好,其实就是想制造这种愧疚,让我们常回去。这其实就是一种控制……”

小雅老公没有兄弟,在老家只有一个姐姐。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为了防止老人到城里来养老,小雅说,她准备多给老公的姐姐一些钱,就当是雇他姐姐给照顾老人。

“我宁愿花钱,也不愿意让他们来。就当花钱买个小家庭的自由空间吧。”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我们小时候,父母讲“牺牲”;

等我们长大,却开始谈“边界”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有一对老夫妇,把两个儿子培养成才,一个读清华,一个读人大,并且都在北京结婚生子,买了150平的房子。但是,老人最终成了空巢老人,进了养老院。

有一次过年聚会的时候,两个儿媳妇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

“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30平方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

对这些儿女感到愤怒是吗?为这些老人感到无限悲哀是吗?却又好像无法指责什么。

是啊,现在不都是说: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边界的。如果父母越界了,那么年轻人就不能“做自己”了。

尤其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年轻人,说起来更是一套套的:

在西方,老人从来不指望年轻人养老的。孩子成家之后,基本和老人就分开了,很少联系。各自过各自的生活。老人们应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这才叫“每个人都为自己活”。

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的上一个时代,不是这样的。

在以前的时代,父母都是把好吃的留给孩子,都是没有太多自我的。

那个时代,一说到父母之爱,我们会想起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个时候,我们赞颂父母无私,我们赞颂父母奉献。

那个时候,我们很感动,背出另外两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但当这一代人真长大了,时代才开始有了变化。年轻人开始追求不被干涉的生活,不受影响的生活。恰好,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边界”这个词,开始用在人与人之间,甚至是和父母之间。

后来,这个词儿更是被广泛被使用在婆媳战争里,或者女婿与岳父母之间的恩怨里。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不要以自由之名推卸责任

的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拥有自己的自由。但每个生命,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们和伴侣的诞生,都是在上一代人的痛苦和牺牲中迎来的。所以,我们没有绝对的自由。

在人类生命传承的共识里,父母生孩子养孩子是责任,为的是代代相传,家庭圆满。可以说,这是家庭代际之间的隐形契约。

每个生命,都会从弱小变强大;然后再从强大变得老迈。所以,上下两代人之间,有抚养和赡养的天然关系。这其中,既包括生存层面的承担,也包括情感方面的圆满。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成年的时候,我们是有没还完债的。

也许,当你遇到你的伴侣的时候,ta正是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风度翩翩或者风姿卓越,你觉得这个人身上都是美好的东西,年富力强能赚钱。我们会忽略,其实对方是背负着一些责任的。

你想对周围的人说,我只是看中了这个人。他以前的一切,和我无关。但你面前的这个人,却无法这样说。因为他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有一个无形的契约。即便那份契约签订之时,他可能还没有自己的行为能力。

所以,他多少会背负着一些别人的期待。现在,你觉得你拥有了这个人,你想和他过只属于你们的生活。其实,是想甩掉一些你不愿意承认的责任。

如果两个步入婚姻的年轻人生存能力还不够强,而恰恰长辈们实力犹存。那么,也许,年轻人会很愿意谈谈大家庭这个概念,觉得一大家人其乐融融也挺好。

那个时候,长辈们若是肯出些钱帮衬的前提下,同时在买房生娃等事情上,给一些建议,年轻人们往往也是乐于接受这些“关心和爱护”的。但如果长辈们的支持已经完成,年轻人们往往开始要聊一聊“距离”,谈一谈“边界”。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婚姻」多少婚姻,都败在对这个词的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