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暑,形聲

從日,者聲

本義:炎熱

在《易·繫辭下》和《韓非子·顯學》等文獻均有記載

寒一暑

——《易·繫辭》

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

——《韓非子·人間訓》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說文解字》中把“暑”分成上面一個“日” 下面一個“者”來示意

“者”不僅是指人還包括世界上的萬物

所以“暑”即有太陽下的萬事萬物之意

除此還有人把“暑”拆分成“日”、“土”、“日”來理解

表示夏季土地上下都很炎熱

因此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民間諺語

《素問·脈要精微論》:“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

指“炎熱”

《王冰注》:“陽熱大盛,寒不能制,故為病曰暑。”

指暑病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

夏天的第五個節氣

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小暑為小熱

還不十分熱

意指天氣開始炎熱

但還沒到最熱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小暑時節

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各地農民搶抓農時

對作物進行夏季田間管理

為秋季豐收打好基礎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元稹說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白居易說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這“心靜自然涼”的消暑納涼法

至今扔被掛在嘴邊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季夏

中醫術語謂之長夏

這個時節更注重化溼

出汗即刻換衣

瓜果、冷飲、燒烤食品需適量

可入山或臨水避暑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食補上

可配藿香、新鮮蘇葉、新鮮薄荷、西瓜、蓮子、薏米熬粥

清熱化溼,祛除溼邪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文天祥說

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

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下嚥頓有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本早綱目》中記載

因性寒、解暑

西瓜在古時被叫做"寒瓜"

為何“寒瓜”變“西瓜”

一說由於其水多肉稀

一說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中講 "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蘇東坡把西瓜叫做"冰漿仙液"

冰鎮西瓜幾乎是溽暑唯一的解藥

入腹後就能清徹心扉

醍醐灌頂

一股子涼舒在身體中打上八個滾

心中便覺得夏日卻也無傷

反倒是為這極致爽快做足了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