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今年小暑時間:2018年07月07日 農曆戊戌年五月廿四星期六 。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舒舒服服過小暑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隨著7月17日入伏(進入三伏天),高溫、高熱、高溼的天氣將頻繁出現。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小暑三候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一候溫風至

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二候蟋蟀居宇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三候鷹始鷙

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小暑習俗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食新

民間有小暑“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封齋

湘西苗族的封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後的巳日。這段時期,禁食雞、鴨、魚、鱉、蟹等物。據說誤食了要招災禍,但仍可吃豬、牛、羊肉。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吃伏面

入伏之時,剛好是我國小麥生產區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麥滿倉,而到了伏天人們精神委頓,食慾不佳,餃子卻是傳統食品中開胃解饞的佳品,所以人們用新磨的麵粉包餃子,或者吃頓新白麵做的麵條,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據考證,伏日吃麵習俗出現在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伏天還可吃過水麵、炒麵。過水麵,就是將麵條煮熟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敗心火”。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吃暑羊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舐牛

山東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捕黑鯛

小暑時節是臺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候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臺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獲黑鯛。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吃芒果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炒鱔片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根據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蜜汁藕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及膳食纖維,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小暑養生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同時,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炎熱的氣候,由於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乘風涼

從詞意上說,"乘涼"的出現應該在"納涼"之後。"納"是"入",南朝陳徐陵有詩"納涼高樹下,直坐落花中",標題叫《內園逐涼》。從"納涼"、"逐涼"到"乘涼",詞意明顯深了一層。"乘"是駕馭,比"逐"更主動。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我記憶中的乘涼,始於落日西斜。夕陽餘光一旦被簷角擋住,第一步先以吊桶從井中提水,將天井潑透,驅走地上日影。井水的好處在於,天越熱,水越寒氣逼人,如天然冰窖。西瓜用網袋吊在井裡,酸梅湯灌在葡萄糖瓶裡沉在井底,都是乘涼必需之物。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等日影消盡,兩條長凳架上門板,就變成一張張床,長輩們則搬出藤椅。門板先用以晚餐。夏天晚餐吃得最多的是南瓜糊加麵疙瘩,或者清熱去火的綠豆粥。天熱,肉食不多,最誘人的河鮮是籽蝦。經蔥油一爆,紅香撲鼻。吃完蝦,濃汁中的蝦籽拌冷麵,美味至極。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晚飯後是河邊最熱鬧時分。幾級水橋擠滿浣衣家婦,一人一根洗衣槌,將一件件衣服捶成水花四濺。等天黑家務都忙完,乘涼才正式開始。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所謂乘涼,我總以為是集體等候涼風的一種儀式。樹梢一動不動,蟬聲幸災樂禍此起彼伏,風就顯得特別珍貴。在等候中,每人一把蒲扇,扇熱風也拍打蚊蟲。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候風儀式中,大家以最散漫姿態,侃天南地北。從傳奇到神話到天文地理,再到家長裡短,像繞線團一般又繞回來。往往越候風,越杳無蹤影,於是拉起被井水激了一天,浸透了清冽水分的西瓜,剖瓜解暑。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常常等不來風就被母親逼著上樓。小木樓上,除無西窗,三面都有成排的窗戶貫通。最好的乘涼位置,是將門板一端搭著桌子,另一端伸出南窗口。仰面繁星滿天,身下就像枕著鄰家屋頂的瓦。躺在窗外,風來時,常常悄無聲息潛在月華似水中輕拂而過,輕柔到感覺不到纖冶之態,周身就已涼爽。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小暑,風攜熱浪滾滾來

夏天樂趣,我以為就在這等風、賞風間。燠熱難耐中,八窗盡落,八面來風,這是何等愜意!由此常感嘆,如今夏夜,粉牆影壁都成了極端的奢侈,就只能以厚簾包裹臥室,夜夜睡在空調製造的人工涼意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