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坐南朝北吃西瓜

今日小暑。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天六個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說文解字》言“暑,熱也”,是炎熱的意思,許慎認為暑和熱是可以相通的,但是如果細分,兩個字的意思還是有所區別的。 暑主要是在說溼熱,而熱是一種燥熱,所以《釋名》中說暑,是說“煮也。熱如煮物也。”因此人們也就把炎熱的季節也稱為暑了,大暑小暑的時候,可不就是熱得好像被放在鍋裡煮嗎。所以民間怎麼說呢,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是對暑字的完美解釋,對小暑大暑天氣感受的精準描述。 當然,這種熱還是要分個大小的,所謂小暑,是說小熱,還沒那麼熱,沒到最熱。古人說大小暑是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小暑有三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其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擊。 溫風至:至,極也,溫熱之風至此而極矣。人站在陽光下,就能感覺到四面八方吹過來的風,帶著一股熱浪,“烘”的一下,像進了蒸籠,像被大地被太陽炙烤蒸煮烘曬。 蟋蟀居壁:《詩經·七月》裡說“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七月在田野,八月則來到屋簷下,九月開始進門口,十月就鑽到了我的床下。那麼六月呢?此時蟋蟀又在哪裡?古人就說在壁,這是因為古人認為蟋蟀生於土中,此時羽翼稍成,但還是居穴之壁,不能出去,要等到七月才出去,活躍于田野草叢間。 鷹始擊:擊,搏擊也。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其實就是天氣太熱了地面溫度太高了老鷹也受不了了,於是飛翔在高空中尋找清涼。 小暑時節裡,有些東西最美。清晨的微光,午後的煙雲,傍晚的彩霞,夜晚的星空,不眠的蟲鳴,還有捧在手上的西瓜。 夏天當然是不能缺少西瓜的存在。當人們從炎熱炙熱快要把人煮乾的室外回到家,就特別想吃一口西瓜,像中毒的人急需解藥一般,急急忙忙啃一口,清澈心扉,長嘆一聲,活過來了。好吧,當然也得承認這種感覺可能幾年前會有,現在漸漸淡去。 浙江人吃西瓜,喊切西瓜叫“殺西瓜”,頗有點血雨腥風的感覺,其實不然。你看西瓜,一刀切下去,紅色的汁水滿溢出來,似血,引渴,而那一聲清脆的開裂聲,又將人拉回來,原來不過是切一個西瓜。挺有意思。古人用詞更不同,文天祥寫的就更生猛了,說是“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斫是砍啊,用刀砍西瓜,霸氣,威武!吃下西瓜呢,又感受到“下嚥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可真是解暑又解渴啊。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 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下嚥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 吃西瓜前,最好是能在井水裡浸過,或者在涼水裡放上一宿,拿出來便能感覺到西瓜由外而內的沁涼。不過現在人們大多會選擇放在冰箱裡冰一下,但到底是沒有那種意境了。吃西瓜呢,則最好是對半分,一人捧著半個西瓜,拿個勺子挖著吃,挖著挖著,挖出一個瓜皮帽,裡面盛滿玉液瓊漿,用蘇東坡的說法,是“冰漿仙液”,歇一歇一口悶,滿足。 蘇東坡吃西瓜好像更為與眾不同,據記載有這樣一副出自其手的對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甩;思前想後觀《左傳》,書往右翻。”有意思,真灑脫。暑日裡如果真的可以這般灑脫,也算是不曾荒廢光陰了。

小暑詩選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欹枕見,暮雨閉門愁。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宋·劉克莊 微官便有簡書畏,貧舍非無水菽歡。插架籤存先世舊,堆床笏美一時觀。 遠書且問平安好,前哲曾嗟嗣守難。了卻臺參早懷檄,暫歸亦可小團欒。 宋末元初·方回 夕陽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漸晴。南北斗杓雙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猶在,末俗何為路未平。似覺草蟲亦多事,為予悽楚和吟聲。 金·龐鑄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薦枕,黃妳亦升堂。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晚窗無一事,步屧到西廂。 以上為廉廉看網絡廉政文摘閱讀所推薦內容,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廉廉看頭條號的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