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北京时间7月9日,足球记者马德兴在微博上表示,中国足协正在讨论让国足打中超的计划。

马德兴写道:“此时此刻,我们伟大的中国足协正在北京展开会议,讨论中国足球复兴的伟大计划。其核心之一内容就是:中国国家队参加中超联赛!多么伟大的人做伟大的事。作为一名跑了快30年的老家伙,看到国家队打中超的计划,感觉伟大的中国足协终于领悟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这个决定真是太好了,太伟大了,太英明了!我举三只手赞成与欢迎。”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国家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这样的制度也迅速引起球迷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制度太奇葩了。

但是,老球迷表示,中国足协的奇葩政策早就不是新闻了,还有更多让你难以置信的神奇政策让你哭笑不得。

一、客场进球算两个

我们都知道,主客场两回合的比赛,客场进球会给主队带来优势,但这种优势只在双方进球数相同时体现,然而我国足协推陈出新:客场进球算2个。

比如在1990年全国足球锦标赛中,使用了“比赛必须有胜负,相同积分时客场进球一个算两个”的规则。

北京对天津的比赛中,北京队主场1:0小胜天津;在天津主场,两队88分钟战成1:1。按照当时的规则,北京队即便再丢一球也能晋级,天津队必须至少再进两球才能晋级。两队的心理则不同:天津队希望保住平局,将比赛拖入加时以获得更多时间;北京队希望在常规时间内结束比赛,希望天津队再进一球,即使他们1-2输掉客场,也以总比分3-2赢下了这轮比赛。

于是临近比赛结束时,出现了北京队想丢球,天津队不想获胜的场面——北京门将弃门而出,后卫转身倒戈,相反,天津球员则堵在北京队门前,奋力挡住北京队射自家门。最终的结局是,天津拖到了加时赛,仍然没能逆转,晋级的还是北京队。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二、输球才能保级,你见过吗?

为了冲击世界杯,中国足协在2001年-2002年和2004年-2005年曾两次宣布取消职业联赛升降级。

因此2003年甲A联赛,足协推出开创性排名规则:上赛季排名乘以0.5,再加上本年度排名作为最终排名。也就是说,当赛季的排名还要看上赛季的球队成绩。

然后问题在最后一轮出现,重庆和天津队将争夺最后一个保级名额。

重庆队本年度自己排名已定,如果最后一轮输给青岛队,就有机会让青岛队积分超越天津队,从而使天津队排名下降一位,使自己两年的排名超过天津队,从而成功保级,于是重庆队早早的落后,输了个0-3。也就是说,他们可能“输球保级”。

为避免这种尴尬发生,足协只能做足手段让夺冠热门上海中远队最后一轮输给天津队,让天津顺利保级,避免了重庆“输球保级”。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三、90分钟换上2名小将

这两年,中超实行了U23政策,让球迷一直在吐槽。其实,强制上年轻球员的政策早就有先例。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2005年足协规定,凡是没有国奥队球员的球队,每场比赛必须派至少2名20岁以下的球员上场,否则0:3判负!

规则一出,各俱乐部叫苦不迭,而深圳队技高一筹——规定出台的第一场联赛,深圳队在比赛进行到九十分钟时果断换上小将张辛昕,一分钟后用另一小将黎斐将其换下,完美适应规则。

也就是说,一个小球员在一分钟内被连续换上换下,两个替补上场不到3分钟。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四、头球一个算俩

80年代,大洋洲豪门新西兰曾经依靠两记头球击败中国队,其简单粗暴的打法令中国足球大受启发,定下了国足走身体流路线的大计。为鼓励新打法的推广,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头球队”,当年的联赛实行开创足坛新纪元的规定:联赛中头球进球一个算俩!

一时间,联赛中各路前锋单刀不射,到门前也要把球挑起来顶头球,成为一道奇景。好在该规定在实行一年后就宣布取消。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五、赌单双晋级

1999年10月,乙级联赛决赛在天津举行,毅腾连铁和绵阳丰谷并列第二名,但只能有一支队伍晋级八强,到底谁该晋级呢?

当时联赛竞赛部主任郎效农想出了高招,让两队代表分选“单”和“双”,然后两队的代表各写下一个0-9之间的阿拉伯数字,如两数之和为单数,则大连队晋级;如果为偶数,四川队晋级。

结果在抽签当场选择单数的毅腾教练王军将纸条交给郎效农后,郎效农竟当场询问王军数字,王军答曰“9”,而此时绵阳队总经理李海生也在场,随机他也答道“我也是9”,正是依靠这个似是而非的9(也可能是6)绵阳队晋级。事后毅腾向足协提出申诉,足协被迫承认规则存在漏洞,但打死不重新抽签。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上面的这五条只是足协的部分神操作,他们还出台了很多奇葩的规则:

比如上文提到的,为了世界杯,足协竟然废除了联赛的升降级制度,最终的结果是球员无欲无求,赌球假球频频发生;

还有一年,由于球市不景气,足协下达规定,对于上座率不达标的俱乐部,将扣除部分当赛季的联赛分红,此令一下,俱乐部只能通过送票,免费看球等措施强制提升上座率;

国字号球队踢联赛的提议也不是没有,近的有去年U20国家队参加德国地区联赛,最终因为政治事件,很快无疾而终。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而早在2010年年初,从水上中心空降中国足协的韦迪,就曾为各级国字号队伍打造了一揽子计划:国奥打中甲,国青打中乙,国少打U系列联赛。

后来方案甚至升级为国奥打中超,一时舆论哗然,最终在外界和业内人士的坚决反对和狂轰滥炸下,韦迪最终放弃上述方案,改为国奥队和中超球队打10场热身赛。

国足踢中超不稀奇,细数中国足协的那些奇葩规则

总结下来,足协的奇葩政策起码有两位数。

对中国足球来说,他们每一次的政策都没能带来好的结果,反而因为这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规则让球迷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也有失望透顶的网友这样讽刺:至少在创新方面,我国足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