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辅佐三朝,劳苦功高,为何去世后却没能与皇太极合葬

孝庄太后,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13岁嫁给皇太极为妻,被封为庄妃。后被康熙追尊为“孝庄文皇后”。

孝庄历经三朝,尽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位皇帝。她一生都在竭尽所能地做好女人的三个角色:妻子、母亲、祖母。她为清王朝皇权的平稳交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维护清朝社会的长治久安,呕心沥血。孝庄不愧为万千皇后的楷模,母仪天下的典范。

孝庄太后辅佐三朝,劳苦功高,为何去世后却没能与皇太极合葬

(孝庄剧照)

顺治曾赞其母:“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

康熙也对其祖母给予盛赞:“忆自弱龄,早央怙持,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青史留名的皇后,死后没有和皇太极合葬呢?

第一,孝庄是皇太极的贤内助,但她却不是皇太极的最爱。

孝庄嫁给皇太极,很大原因是政治需要。

《清档案》中记载:“天聪八年,科尔沁部乌克善洪台吉率诸臣送妹至,汗偕诸福晋迎至,设大宴纳之为福晋。”

当年后金为拉拢蒙古族,特别是科尔沁部落,通常都会采取联姻的方式,以确保蒙满同盟,不至于内斗。孝庄的姐姐孝端皇后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嫁给皇太极的。

所以,皇太极和孝庄谈不上有多少真情,只是政治需要而已。

皇太极真正爱的人是宸妃。

宸妃就是海兰珠。在26岁时嫁给皇太极,两人一见倾心,形影不离。皇太极亲自为海兰珠的寝宫题名“关雎宫”,封为四妃之首。

孝庄太后辅佐三朝,劳苦功高,为何去世后却没能与皇太极合葬

(皇太极与海兰珠)

不久,海兰珠在皇太极的专宠下,生下了一个皇子。皇太极大喜过望,召群臣宴舞,大赦天下。

只不过这个皇子早夭,让皇太极想传位于他的愿望落空。

海兰珠因此倍受打击,痛不欲生,终至积郁成疾,于崇德六年去世。

皇太极大悲,为海兰珠举行了国葬。诏令举国禁歌舞,罢朝数日。并亲自为海兰珠撰写祭文:“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

两年后,皇太极因太过思念海兰珠,无疾而终。

第二,孝庄留有遗训。

孝庄弥留之际,曾对康熙说:“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放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矣。”

皇太极虽然不爱孝庄,但孝庄至死都在为皇太极着想。她不想因自己的后事惊扰皇太极,只想一如当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支持和奉献。

孝庄太后辅佐三朝,劳苦功高,为何去世后却没能与皇太极合葬

(孝庄陵)

因此,孝顺的康熙最终将皇祖母葬在了遵化清东陵,和皇太极遥遥相望。

第三,孝庄非正宫皇后。

皇太极的正宫皇后是孝端,也就是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孝庄当时只是被皇太极封为庄妃,皇后之名是康熙为孝庄追尊的。按清朝惯例,非正宫皇后,如果要与皇帝合葬,需皇帝下诏认可。孝庄去世时,皇太极已驾崩多年,自然无法和皇太极合葬。

第四,孝庄曾下嫁多尔衮。

这个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皇太极死后,6岁的福临被诸王推举即位,多尔衮辅政,帝弱臣强。

在这种情况下,孝庄为确保福临皇位安稳,必须全面倚仗多尔衮,诸事都要和多尔衮商议。彼此接触次数较多,相处时间较长,难免引人非议。甚至传言孝庄已下嫁多尔衮。

但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只存在野史和传说中,并无实据。

孝庄最终虽没能和皇太极合葬,但还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入了皇陵,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