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在新疆兵團第八師149團團史館裡有一組照片,讓我久久地不能離去,彷彿照片上 講訴的故事就發生在眼前一樣,在萬古荒原上,在梭梭叢生,野狼出沒,沒有路沒有水,荒涼的通古特沙漠的南緣走來了一個滿臉黃沙的中年人。就是他在自己的腳下盯了一個樁子,從此拉開了建設莫五場的序幕。他把紅旗插向了莫索灣,他把希望帶到了萬古荒原上,他用腳步丈量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在帳篷裡用一支鉛筆描繪出建設一個現代化農場的藍圖。沉寂的荒原從此有了生機,改變了模樣。 他就是莫五場第一任政委高錫彪。

高錫彪陝西清澗人,1947年8月參加工作。上世紀50年代末,在國家急需糧食的時候,八師從各團場抽調幾千人開赴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的莫索灣荒原開荒。莫索灣有起個農場,。高錫彪時任發莫索灣五場政委。1958年2月的一天,高錫彪接到上級任命後就立即搭乘一輛拉運物資的汽車前往莫索灣五場。當時氣溫轉暖,積雪融化,汽車不時陷入泥潭,90多公里的路程,他們走了兩天。

高錫彪就在距東阜城三公里的地方安營紮寨,一頂帳篷、一張行軍床、一口鍋、一輛汽車、一名炊事員、一名技術員和一名戰士,這就是莫五場的全部“家底”。一個領導三個兵,開啟了用腳丈量萬古荒原,在哪裡建連隊你,在哪裡修大渠,在哪裡開條田,在哪裡修林帶,走玩了一天的他,晚上點亮一盞馬燈,全然不軌蚊蟲的叮咬,一把尺子一隻鉛筆,描繪出一個現代化農場的雛形,

在黃沙滾滾的亙古荒原上開發出一片綠洲——莫五場。當年收穫糧食532噸,穀草1986噸,創產值20萬元,盈利1.04萬元。取得當年墾荒、當年生產、當年盈利的好成績。1959年10月14日,高錫彪代表全團(場)職工赴北京參加全國群英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鄧小平、賀龍、宋慶齡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切接見。國務院授予莫五場錦旗一面。

當時的艱苦是一般人想不到的,歷經六十年的風風雨雨現在的莫五場已經是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的邊陲小鎮,百分之九五的機械化作業,寬闊的大道鮮花盛開,幽靜如畫的植物公園,獨具農場特色的休閒廣場,別具風格的幸福小區,葡萄園瓜果飄香,棉花種植一體化種植收採技術,徹底解放了生產力,團場發展走向快車道,職工富裕團場強。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一四九團陳列室雕像。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建場初期的郵局、銀行。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據記載,清同治三年(1864年),洪福王阿古柏(中亞浩罕國入侵者)割據南疆,清真王妥明割據北疆。此時,阿古柏勢力已侵入北疆,全疆一片混亂。瑪納斯的百姓為避戰亂,於北沙山子(今莫索灣、呼圖壁)一帶,自發地組織起來,築城練勇,保家衛國,避難百姓推舉趙興體為首領,練勇千餘人,活動於東起馬橋子城(今呼圖壁縣芳草湖),西至小拐、大拐一帶,結成一道抵禦外來侵略的防線。趙興體還在莫索灣建成西營城(今一四八團)、東古城(今一四九團),在此帶領避難民眾,屯墾練兵12個年頭。光緒二年(1876年),趙興體民團配合清軍收復瑪納斯縣城,肅清阿古柏匪幫的殘餘勢力。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用“苦難的歷程”來再現那個時代開拓者最為精確,他們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信仰更加堅定,理想更加明確,鬥志更加堅強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一茶缸水,你抿一口轉給下一個人,可以轉10來個人。有一天,十七隊隊長給高錫彪打電話:“政委呀,連裡沒有一滴水了,地裡幹活的戰士渴得都張不開嘴啦,一張嘴,嘴角就流血。”高錫彪心裡一陣酸楚:拉水車的輪胎被紅柳根扎破,拖拉機駕駛員要到老場去補胎,來回就得3天呀。當時一名職工編了一句順口溜:“四月中旬雪水光,拉水供應太緊張,吃了苦水光拉肚,下工路上追黃羊。”實在渴得不行了,有的職工就追殺黃羊取血解渴。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缺少耕畜,就用原始的二牛抬扛。四個人一組,一人扶犁把,三人用肩拉犁,衣服磨破了就光著膀子拉,左肩磨破了用右肩拉,寧可身上掉層皮,也要開出荒地種出糧。石河子軍墾文化廣場上的‘軍墾第一犁’雕塑就取材於這個故事。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打井見水了。可人們一嘗,水苦得像黃連,喝不成,洗臉總行吧,誰知,洗過臉後,臉上一層白鹼末子,蜇得臉生疼。也有的戰士從低窪處找來了水,可水中有許多紅色小蟲子,燒開後,喝起來一股馬尿味兒。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那是一個火紅的年代,那是一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時代,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創造奇蹟的時代。開荒當初可用的生產工具少得可憐,而開為了早日實現當年開墾當年收益的開荒目標,班排之間開展了開荒勞動競賽活動。看誰開得多,看誰開得好。大家自覺早出工晚收工每天苦幹14個小時,超時超強度開荒,造成過度疲乏:有的戰士走路睡覺撞在樹上,有的困得端不住碗,把飯碗掉在地上。不少戰士的手磨破,鮮血染紅工具把子,仍然堅持開荒不止。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1958年的夏天,南乾渠通了,大海子水庫的天山雪水一路歡歌流到了莫四場、莫五場,人們沸騰了,墾荒人知道,有水地裡就能長莊稼。當年秋天,莫五場在新開荒地上壓種了1.8萬畝冬小麥。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莫索灣荒原像是有意考驗墾荒人似的,等1.8萬畝小麥長到小孩般高時,一連颳了5次大風,每次大風過後,小麥一片一片倒伏。刮一次,人們扶一次,後來收割時,那小麥莖稈上有“五道彎”的痕跡,人們戲稱是“五道彎”牌小麥。就是這“五道彎”小麥創了兵團的紀錄,單產高達265公斤,總產達到477萬公斤。為此,兵團黨委為莫五場發來了賀信。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七十年代大單位都蓋起了蘇式建築的大禮堂。也稱為飛機頭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莫索灣開發在兵團開發建設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它幾乎與塔里木開發同時進行。1958年7月5日兵團《生產戰線》報在一版刊發消息《莫索灣要和塔里木賽跑》,文中的主人公高錫彪就是在兵團農業大開發背景下湧現出的成百上千個基層幹部中的一員,他們都有一個在亙古荒原上建農場的故事。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能裝一噸的酒罈子。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老照片:一個人叩開萬古荒原建新鎮,一種精神與一個人

莫五場後歸兵團統一序號:第八師149團。是全國機採棉示範區(團場),全國節水灌溉示範區,全國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全國優質棉高產示範區,全國農機標準化團場,連續5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稱號,機械化率達到95%。149田在2011年就實現機採棉全程機械化,從採收、打模、運模,到解模、自動輸送、加工皮棉,全是由機械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