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清明将至,要说起春茶,最近当然是属于“明前龙井”的黄金期。

“明前茶,贵如金”,眼下也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此时采摘制作的龙井茶叶,青绿透亮,叶片匀整而有光泽,将茶叶进行冲泡,芽叶舒展,鲜绿漂亮,味道清甜可口,入口柔和清香,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在我国的绿茶品种中,龙井茶也算茶中翘楚,龙井茶在一整年中可以采制三季,这三季可被称为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春茶的品质相对后两者来的好,而春茶又可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其中以明前茶的品质为最佳。这时的季节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对于茶树的生长十分适合,采摘的茶叶原料品质也是最好的,自然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也是最好的。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这就是明前龙井,娇小的个头,青如莲心的嫩芽,像含苞待放的花蕊。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磨砺之后不是生命的枯萎,茶青在火烧火燎中不停地翻滚、卷曲又被压扁,然后浓缩成精品茶干呈现给世人。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春日、午后,看茶水涤荡中,绽放、飞舞、沉淀,邀三五好友,远望青山、近听细流,闻着清新雅致的馨香,品味先涩后甘的味道,中国悠久的禅茶一味尽在心旷神怡之中。

一片树叶的曲折史

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唐代以前,茶字写成“荼”字。中唐之后,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唐朝以前,茶的用途多在药用,仅少数地区以茶做饮料。《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知解之。”

自陆羽后,茶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饮料。茶盛于唐,饮茶之风普及于大江南北,饮茶品茗遂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也因《茶经》一书,被后人称为中国的茶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是《茶经》的开篇。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杭州西子湖畔群山之中,有一座狮峰山,这里还流传这一段乾隆皇帝下杭州采茶的十八棵御茶的美丽传说。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所以明前龙井是龙井茶中的极品。

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文人骚客的挚爱”团宠“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居士的集名茶联将美丽的西湖和芬芳的茶香都作了拟人化。如今杭州的茶室茶馆都喜欢挂此妙联。无论古代,当代还是现代;无论魏晋,唐宋还是明清还是后代以来,为茶痴狂者,大有人在,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

鲁迅先生就生长在茶乡绍兴,喝龙井茶是他的终身爱好。在他的文章和日记中,提及茶事甚多。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20年代的北京城,茶馆遍布,与人民的生活关系密切,举凡联络感情,房屋交易,说媒息讼,都离不开茶馆。鲁迅在北京的时候,也是茶楼啜茗的座上客,这在他的日记中记述很多。他去得最多的是青云阁,喜欢在喝茶时伴吃点心,且饮且食。常结伴而去,至晚方归。

1912年5月26日记云:“下午同季市、诗荃至观音街青云阁啜茗。”同年12月31日记云:“午后同季市至观音街……”又共啜茗于青云阁,食虾仁面。”1917年11月18日记云;“午同二弟往观音街买食饵,又至青云阁玉壶春饮茗,食春卷。”也曾同徐悲鸿等人在中兴茶楼啜茗畅谈,尽欢而归。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1918年12月22日有记:星期日休息。刘半农邀饮于东安市场中兴茶楼。晚与二弟同往,同席徐悲鸿、钱秣陵、沈士远、尹默、钱玄同,十时归。”

北京当时还有一类公园茶室,绿树荫中,鸟语声声,啜饮清茗,情趣倍生。鲁迅也常去。1924年4月13日记云:“上午至中山公园四宜轩,遇玄同,遂茗谈至晚归。”同年5月11日记云:“往晨报馆访孙伏园,坐至下午,同往公园啜茗,遇邓以蛰、李宗武诸君,谈良久,逮夜乃归。”

公园茶室环境幽静,也是著译的理想场所。1926年7、8月间,鲁迅与齐寿山合译《小约翰》,就是在公园茶室完成的。前后约一月余,鲁迅几乎每天下午去公园茶室译书,直至译毕。鲁迅离京前,朋友们为他饯行,也选择在公园茶室,那是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漪澜堂”茶室。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30年代的上海,每至夏天,沿街店铺备有茶桶,过路者可自行用一种长柄鸭嘴状竹筒舀茶水,渴饮解乏。鲁迅的日本好友内山完造,在上海临近四川北路山阴路开设内山书店,门口也放置一只茶桶。鲁迅会见友人、出售著作、购买书籍常去内山书店,他看到茶桶,十分赞同内山此举,多次资助茶叶,合作施茶。

1935年5月9日记云:“以茶叶一囊交内山君,为施茶之用。”鲁迅还托人从家乡绍兴购买茶叶,亲自交内山先生。鲁迅逝世后,内山曾写过一篇《便茶》的回忆文章,记述其事。

一生淡泊,关心民众的鲁迅先生以龙井茶联谊,施茶子民的精神,更为中华茶文化增辉。

大有内涵的”明前龙井“

作为名人名家的”团宠“——明前龙井,上市的具体时间会因立春后清明前的天气提前或延后。如立春后天气一直晴好,没有雨雪天气,茶叶上市时间会正常或提前,反之则会推后。

天气也会影响龙井茶的产量——2016年3月10日惊蛰后下了一场雪,茶山上出现明显的积雪,气温骤降,很多刚冒出的茶芽经受不住低温,被冻坏了。

明前龙井茶采摘有严格要求,有只采一个嫩芽的,有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采摘时须细心嫩采,选取茶枝上之鲜嫩芽叶,以大拇指与食指柑紧,折断采下,投入竹笼。最忌用指甲刻摘,以免断部水份榨出,内部组织受损而酦酵,损及色味。且忌握手中,以免受热萎雕。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故说明前茶是龙井茶中的珍品。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清明时节烟雨濛,采茶女工双手忙。谁知莲心明前茶,片片摘来皆不易。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龙井茶炒制工艺也极为讲究,有抖、挺、扣、抓、压、磨、搭、捺、拓、甩等十大手法。操作时变化多端,令人叫绝。

龙井茶属于绿茶,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是它最显著的功效。绿茶里含有儿茶素,还能能有效地抗衰老、抗囷、降血脂。另外,它还能清肠胃、瘦身、清口臭及改善消化不良。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清代品茶名家赞誉龙井:“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无味,而饮后感太和之气弥漫齿额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至此茶 “鲜”之际,烫杯、投茶、摇香、注水……一杯在手,芳香萦绕。

喝过明前龙井,却不知它背后的这些讲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