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受剖腹產的?

現在剖腹產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選擇,產婦自殺的事件也讓生育究竟選擇剖還是順成為朋友圈裡的熱門話題。不管真相如何,順產也好剖腹也好,受罪的只有產婦,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疼痛,而這種疼痛除了產婦是沒人可以體會的。

在傳統中國,生孩子基本是九死一生的事,一方面古代醫術不發達,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關注產科的醫生太少。當時人們都覺得生孩子是汙穢之事,分娩過程很多禁忌,也沒有專門的醫生,都是靠著穩婆。

外科手術在中國古代也同樣是一種禁忌,在活人身上動刀大多數都無法接受。那麼兩種禁忌碰撞在一起的剖腹產又是怎麼發展至今的呢?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受剖腹產的?

《軍師聯盟》裡虛構的華佗剖腹手術

據《中華婦產科雜誌掙1983年刊登的一篇“醫史資料”稱,我國有關剖腹產的記載,是在公元前2400年。其根據是,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所撰帝王世紀,在五帝章內載:“簡狄胸剖而生契”,第三夏紀內載:“修己背坼而生禹於石紐”。竹書紀年載“高辛氏之世妃曰簡狄,……胸剖而生契,長為堯司徒,成功於民,受封於商。”又載“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修己背剖而生禹。”契是商朝的祖先,其出生年代大約是公元前2400年前後。禹是夏家第一家天子,他出生在公元前2300年。如上述記載屬實,應是我國最早的剖產記載。

較為可信的是三國時代汝南屈雍妻王氏的剖產記錄。在《三國志·魏書》中記載:“黃初六年三月魏郡太守孔羨表黎陽令程放出言,據汝南屈雍妻王氏以去年十月十二日在章,生男兒,從右腋生,水腹下而出,其母自若,無他異痛,今瘡已癒合,母子平安無災無害也。”黃初五年是公元224年,是曹丕的年號。此婦生產從右腋水腹下產出,是很特殊的,否則也不會有孔羨上表啟奏的必要。由腋腹而生,必有剖割,人們認為屈雍妻王氏的分娩,屬於剖腹產的可能性很大,這可能是我國母子存活的第一例剖腹產報告。

司馬遷在《史記·楚世家》中,講述到曾經為帝嚳滅公共氏部族的楚國的遠祖吳回的兒子陸終時說:“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生焉。”這裡寫的“坼剖而生”就是剖腹而生,但真實性就很難說了。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真的在古代進行了剖腹產手術,那都是在“保大保小”的命題上選擇了後者所致的,其結果就是產婦因此身亡。在奴隸制社會期間,人命不值錢,活人祭祀很常見,對於奴隸的懲罰更是殘忍不堪,所以剖腹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留下孩子。

西方社會里,對待外科手術也並非很容忍。現在的人們常把剖腹產術叫做“帝王切開”,這位帝王便是古羅馬的獨裁者朱利亞·凱撒。據說他是剖腹而生,而且是第一個從肚皮這條新道路闖到人世的。

但其實,關於他剖腹而生的傳說完全是後人的猜測,迄今的史料未曾有凱撒出生的記載。這種瓜葛的建立是由於外文剖腹產(caesarean section)和朱利亞·凱撒(Julius Caesar)雷同引起的。

另一個緣由是遠在公元前700年古羅馬的法律曾有這樣的規定:臨近足月的孕婦死了,應剖腹取胎。這在當時或許是作為一種宗教儀式,或許是為了挽救一個為母親殉葬的小生命。這便是剖腹產的起源。雖然它並不是作為一項產科技術出現的,但還畢竟搶救過活嬰。一般說,母親死後5—20分鐘胎兒還可活著,有的甚至可活半小時。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受剖腹產的?

中世紀的分娩手術

那時,醫學的洪荒剛剛被開拓,剖腹手術的粗糙實在近乎於殘忍。一般是在母親斷氣後的幾分鐘內,胡亂地切開腹壁和子宮,取出胎兒,多數胎兒已經死了,只有極少的倖存者呱呱墜地,為自己的生而歌唱,為母親的死而哭叫。真正給活的孕婦施行剖腹產術是16世紀初葉的事,到19世紀末剖腹產術不斷改進,才成為一項重要的分娩處理手段。而凱撒出生於公元前100年,因此,他既不是死孕婦剖腹法典的頒佈者,也未必是剖腹而生的,即便他是從死母腹中搶出來的,也絕不是第一個。

1610年4月21日,維滕堡夫學醫院的手術檯上躺著一個箍桶匠的妻了。她必須通過剖腹取出她的第一個孩子,因為她被撞了一下,子宮位置不正。在兩位醫學教授的監督下,當著教區牧師的面,外科醫生耶雷米亞斯·特勞特曼在助產歷史上第一次為活人進行剖腹產手術。他在另外一個外科醫生和兩個助產士的協助下,首先切開產婦高高隆起的腹壁和腹部脂肪,然後沿子宮長軸切開子宮,把孩子和胎盤一起取出來。

這個孩子活了9年,而母親出於不知名的原因在剖腹產手術後4周就去世了。後來所進行的一些剖腹產手術都屢屢因死人而告終,大部分助產士把剖腹產手術稱為蓄意謀殺,所以只有因產婦骨盆小而使產道狹窄,他們才施行剖腹產手術。

到了1689年,法國的一個外科醫生讓·魯萊奧卻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剖腹產手術。手術後,母親和嬰兒都健康地活著。這證明,只要護理得當,手術還是有可能成功的。其實手術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醫生能力不夠,而是由於術後護理不當,導致產婦傷口感染,引起死亡。

到18世紀末,雖然剖腹產只有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成功的,但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手術了。到了19世紀後半葉,隨著麻醉術、無菌處理傷口和手術程序的改進,剖腹產才得以重新引進醫療中。

而這些西醫上的外科手術,才是近代以來剖腹產手術的開端。那麼這種方式什麼傳入到中國,又經歷了什麼才能讓古老的東方帝國接受呢?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受剖腹產的?

18世紀的剖腹產銅版畫

據《博醫會報》所載,1900年前後,廣東、福建等地的傳教士醫生們觀察到,毫無醫學知識的產婆赤手給產婦接生,產婦即使難產,幾天不能娩出嬰兒,其家人也不會離家求助醫生;即使請來醫生,雖解決了難產,但產婦可能在產後死於膿毒感染。

20世紀初,英國醫生梅布爾·波爾特來到福建福清縣開展產科工作,1911年開始正式建立產科病房,有13間病房、40張病床;同時波爾特醫生還開辦訓練班培訓護士,教授分娩機制等產科基本知識。

1892年,廣州博濟醫院報道了中國近代第一例剖腹產手術,執行手術的斯萬醫生報告詳情如下:“第三胎經產婦,骨盆出口生長一實性軟骨瘤,阻塞骨盆出口。足月臨產後,在氯仿麻醉下,在臍至恥連間行腹壁及子宮切口,順利取出活嬰兒,絲線縫合子宮切口,術後有發燒、盆腔膿腫,術後5周堅持出院。未能隨行,產婦可能死亡。”這可能是我國現有記錄下最早的西方剖腹產手術,只可惜產婦還是死亡了。

19世紀後半葉開始,隨著麻醉、消毒技術的發達,外科手術的進步,剖腹術特別是卵巢囊腫切除手術頻繁進行。1899年,中國出現了妊娠中毒症的治療病例。

1902年,在重慶給一婦女做波羅氏剖腹產手術,術後母子均存活,術者特為母抱子照了一張相片登在雜誌上,這就是現代剖腹產母子均活第一例。

1903年,馬雅各報告在臺灣南部一名骨盆狹小第三胎產婦臨產後入院,在氯仿麻醉下行剖腹產,子宮壁及腹壁用魚腸線縫合,母嬰安全出院。該產婦前兩次妊娠均因骨盆狹小行毀胎術。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受剖腹產的?

民國剖腹產手術證明書

進入到20世紀之後,由於圍產醫學進步,手術操作及麻醉技術水平提高,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國內外剖腹產率逐年增加。根據1985年11月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公眾衛生學會學術會議上統計各國100餘所醫院的調查資料,1973年各國剖腹產率平均約為8%,到1985年上升到9%一12%。美國的剖腹產率為18%,加拿大為16%,澳大利亞為14%,法國為11%,日本為9.5%,荷蘭、葡萄芽、英國、挪威及匈牙利為9%,奧地利為7%,中國城市很多醫院剖腹產率高達20~22%左右。

越來越多的中國女性看到了分娩過程的恐懼,剖腹產就等於解救了她們。而面對難產,傳統的穩婆往往沒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辦法,剖腹產在中國就開始流行開來。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偏遠鄉鎮,也開始流行剖腹產,這大多是因為他們對孩子的出生日有著迷信的說法,想選個吉日生孩子而已。

還是那句話,不管剖還是順,受罪的都是產婦,這個過程中,最需要關心的也是產婦。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那些危機的嬰兒的,到後來女性們為了緩解疼痛也會考慮,但其實剖腹仍然避免不了疼痛。所以如何才能讓無痛分娩推及開來,就像當初的剖腹產一樣,給女性的生育更多尊嚴才是當下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張厚墉漢唐醫文集》康興軍,李亞軍;《醫藥文化史》(德)卡爾格·德克爾;《近代上海的分娩衛生研究 1927-1949》趙婧;《醫學珍聞錄》 楊鋼。

轉載請註明來源: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關注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