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齡童持刀搶劫逼女孩脫衣究竟該得到怎樣的寬恕?

近日,湖北孝感公安局高新分局的一則通報驚起千層浪,對一箇舊案的處理結果,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這是今年3月底的事,一名13歲女生,放學回家時,被同一個小區的13歲同齡男生逼進電梯裡,試圖搶劫,問她身上有錢麼,持剪刀脅迫她脫光衣服,並劃破她脖子多處,如果不是女孩聰明冷靜,裝作暈倒,男孩不知如何是好,去另一個房間想辦法,女孩才趁機跳下陽臺逃脫,被媽媽和鄰居發現時,渾身是血,全身一絲不掛,在遮陽棚上瑟瑟發抖。

根據警方調查,男生家長說男生是想買手機,家裡不給買,所以動了搶錢的心思,之前和女孩並不熟識,女生家長估計是因為看女生經常換穿媽媽衣服,顯得家境寬裕,身材瘦弱,感覺比較好欺負,因此男生選中了女生,搶劫的手法也很周密,男孩直接把電梯按到最高層,躲開了相應的監控設施,據說他曾多次踩點,籌劃這次搶劫。

案發後,因為這個男生未到承擔法律責任的法定年齡14歲,警方不予立案,直接撤案了,男生沒有受到任何司法處罰,學校把他勸退了,父母基於輿論壓力,把他送回了老家近郊,離原小區並不遠,這樣給女生和家庭還是造成了極大困擾。

13齡童持刀搶劫逼女孩脫衣究竟該得到怎樣的寬恕?

原因有二,第一,男生此前曾恐嚇女生,如果聲張此事,他一定會報復女生,第二,男生沒有受到法律懲罰,勢必感覺犯錯成本很低,加之失去了正規學校的管束,很有可能隨波逐流,就此遠離正常的同齡人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沒有看顧好,很有可能變成報復社會的問題青年。顧忌到這些,女生家庭目前搬離原小區,暫居親戚家中,每日不安度日,女生自己,也出現了較大的心理創傷,原來性格溫柔老實的她,一邊治療身上的刀傷,一邊揚言要弄死男生。

整起事件的輿情焦點,都集中在男生不滿14歲能不能立案的問題上。

雖然大多數輿情都認為現在營養好,互聯網資訊發達,孩子不僅生理上發育成熟早,而且心智上也普遍比過去的孩子成熟,應該把法律量刑的年齡適當降低,但我國法律是成文法,沒有明確之前,警方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13齡童持刀搶劫逼女孩脫衣究竟該得到怎樣的寬恕?

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關注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非常關心這個事件中的兩個主人公,將來還能不能正常交際。

這可能只是兩個孩子將來諸多成長問題中的一個,但也非常重要。

記得中國公安大學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說過一個案例,北京發生過一起未成年人集體綁架案,四個孩子商量一起去綁架一個孩子,綁架案是一種對罪犯素質要求很高的犯罪,不可能一個人完成,需要罪犯集體分工合作,還要積極應變,萬一人質生病了,萬一人質家庭報警了-----很多意外和突發情況,都是需要商量著來,那麼,這起案件裡的四個孩子,深深知道自己是未成年人,不會承擔法律責任,在犯罪過程中,大家互相打氣鼓勵,堅持到最後,直到警方把他們抓獲,他們交代案情都供認不諱,到法庭宣判,因為年齡不到,無法承擔法律責任,法官宣佈當庭釋放,這四個孩子相視一笑,那種得意,那種狡黠,令無意中拍到這一幕的媒體記者非常震驚------

這就是犯錯成本極低的代價,說這個案例,我們是想說,上文說的湖北13歲男生,他發現他只是被學校勸退,也許他正巴不得不上學,他會否醞釀下一次的“犯錯”?這個可能是無法排除的。

13齡童持刀搶劫逼女孩脫衣究竟該得到怎樣的寬恕?

既然法律保護身為未成年人的受害人,也保護身為未成年人的行兇者,那麼,家庭和社會能否給未成年人行兇者一席之地,既不是對他全盤放棄,放任自流,也不是選擇性遺忘,既往不咎,而是給他一個“長考”的反思空間,讓他一樣有同齡人的受教育機會,但比同齡人,多一個重要的日常內容--反省,至於反省是身體上的受罰受虐,還是心靈上的鞭笞,形式不一,施教對象不一,可以因人而異,因具體情況而異。

這並不是簡單的寬恕,而是要讓他自身實現救贖。

他只有繼續擁有這個社會,擁抱人群,而不是雖然活在人群中間,但被人群另眼相看,被人群斥罵和鄙夷,這樣的話,他至少還有向善的機會,法律之所以暫時放過他,沒有讓他失去人身自由,估計也是這個意圖。

不然的話,13歲被劫持脅迫脫衣的女生家庭,估計終生都會惴惴不安,這個男生就是在女生未來人生道路上隨時會引爆的定時炸彈。

13齡童持刀搶劫逼女孩脫衣究竟該得到怎樣的寬恕?

反過來,已經形成心靈創傷的13歲女生,也需要得到救治和干預,否則,無論是電梯這種密閉空間,還是同齡男生、剪刀,有關的物象,都會引起女生的不良回憶,她長大以後,能否和職場、生活中的異性正常交往,恐怕都會出現問題,被脅迫脫衣的羞辱,也會常伴她的青春記憶。

總之,歡迎直接留言或評論,多多關注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