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爆裂無聲》處聽驚雷

這是一部角色智商全部在線的電影,這是一部充滿伏筆與線索的電影,這是一部看完久久難忘的電影,這是一部故事情節緊湊、多線敘事有條不紊、角色個性生動鮮明的電影。但我們用以上語言卻遠遠不能很好的形容《爆裂無聲》,因為這些詞語也同樣適用於《心迷宮》。

於《爆裂無聲》處聽驚雷

對於忻鈺坤導演來說,這兩部電影無疑樹立了其個人玩轉結構主義和深諳電影語言的標籤。似乎不應把《心迷宮》與《爆裂無聲》對比,但人們又很難不把這兩部評分相近、結構相似的電影放在一起,因為對於解讀同一個導演,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很好的信息庫,而參照則可以更好的幫助理解。

《心迷宮》的故事並不複雜,但很多人並未因此而覺得乏味,因為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將多線敘事和命運交織進行了很好的契合,這種專注電影敘事結構而又取得不錯視覺效果的方式廣泛存在於現今的電影中,但能讓人印象深刻,殊為不易,忻鈺坤做到了。在《心迷宮》中,一個想要掙脫父權控制的青年,一個飽受家庭暴力摧殘的留守女人,一個行為正直嚴格自律的老村長,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命運軌跡,卻因為一個無名屍體而交織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卻無法對人訴說,在電影鏡頭下,層層展露出一個真實而血淋淋的現實。

於《爆裂無聲》處聽驚雷

《心迷宮》在電影敘事結構中的成功為其贏得了豆瓣8.6的高分,很多人認為《爆裂無聲》也套用了這種形式,其實不然。忻鈺坤導演有意識的在《爆裂無聲》中進行了新的嘗試,不再是一味的把玩多視角,而更多的關注故事的完成度和內在隱喻。

如果你認真看完《爆裂無聲》,你會發現你所有的疑惑影片中都有著或直接或間接的暗示,而那些你沒注意的細節,則揭露著讓你久久難以平復的真相。是的,在《爆裂無聲》中,導演設置了太多的門檻,它們讓我們逐層深入,最後看清矛盾的本質。

於《爆裂無聲》處聽驚雷

張磊的死亡雖然最後都沒有明確說明,但電影本身已經給予了多出暗示,無論是信號塔下推到的石塊,還是鄰家兒子在牆上畫出的真相。昌萬年為何對張保民一再忍讓,也是因為心懷愧疚。而作為律師的徐文傑,因為一開始的誤入歧途,導致最後即使面對救了女兒的張保民,也不願說出真相。張保民、昌萬年、徐文傑最後的對峙,就像三條河流的交匯,有著偶然,更有著必然。

影片名為《爆裂無聲》,表面上指的是不願說話的男主一路尋子爆裂之路,其實更喻示著底層人民面對類似事件無法發聲的悲慘遭遇。殘酷的真相是,被自己戳瞎眼睛的屠戶卻一次次幫助自己,而被救下女兒的律師,卻自私的不願透露事實。人性的陰暗與磊落,也是一種鮮明的對比。而類似的對比,在這部電影中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