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征文」铜陵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有奖征文」铜陵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近年来,铜陵市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统一规划、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基本生活条件差距较大、农业产业化仍是弱项,农业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乡村振兴缺乏专业性、针对性人才,致富带头人难找、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等问题,需要关注。

1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主要做法

一、铜陵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主要做法

当前,铜陵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主要做法有:一是金融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的深度和广度,重构农业产业链的价值体系,加强技术中心、行业协会等组织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金融支持延长产业链的长度,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增加,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三是金融支持扩大产业链的宽度,使得产业环节和产品功能得以扩充。四是金融支持增加产业链的厚度,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由低效益行业向高效益行业配置,即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建立信息支持技术和信息咨询交流制度,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统一规划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尚缺最后一公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不强,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指导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水平落后,远远没有达到科学种田的水平。三是枞阳县农村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乡镇电力供给严重不足。四是枞阳县乡村路网缺乏规划建设,乡村道路杂、乱。

(二)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基本生活条件差距较大

一是农村自来水厂供水能力和质量不高,部分乡村仍没有通自来水。二是美丽乡村示范规划建设力度不够,生态化的宜居家园建设需提上日程。三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金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四是广大农民群众没有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未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

(三)农业产业化仍是弱项,农业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

一是缺乏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目前铜陵市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不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二是缺乏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群体。在农业产业链上,农民处于产业链的最低层,普遍从事最原始、产品附加值最低的种植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潮中,农产品流通市场仍不发达,农产品价格缺乏保障,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引导不足,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滞后,各地农产品种植单一,结构趋同,容易加剧竞争而对农民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近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农民收益空间收窄、承担风险加大,不利于农民进一步扩大种养业规模,必然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入。

(四)乡村振兴缺乏专业性、针对性人才,致富带头人难找

乡村振兴是一场硬仗,这场硬仗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离不开乡村振兴的人才。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铜陵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制度、政策,缺乏试验田、产业园,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另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素养、专业素养、政策素养不高,缺乏年轻干部、后备力量。

(五)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

首先,正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目前铜陵市农业领域的正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但对于农业产业化的融资服务都不完善。由于银行向龙头企业或农户贷款,将面临比普通的贷款更大的风险。因此流向农业企业的信贷资金比例很少。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支持农业的主要金融机构,其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而且其主要业务是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村专业化经营尤其是农产品基地的融资需要。其次,真正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仍然较少。目前,制约“三农”资金需求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村信贷有效抵(质)押物缺乏。尤其是中小企业常因抵押物不足而难以获得贷款,贷款审批程序繁杂、时间过长,不能满足企业在收购季节急需资金的需要。

「有奖征文」铜陵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3

政策建议

(一)金融要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就要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金融要积极服务农村深化改革,着力服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入现代金融产品,完善农村金融、保险体系,采取市场化手段,支持结构调整、资源环境保护和科技研发等,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设计。农村金融要积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新思路,参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和渠道优势,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二)金融要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农村金融要积极服务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服务乡村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和恢复湿地、天然林。支持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通过金融的要素配置机制,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业。

(三)金融要助力乡村乡风文明

农村金融机构要积极融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引导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要积极挖掘、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支持有实力有情怀的农村文化创意企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的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要积极服务农村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机构一道,引入社会力量,推进文化惠民,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四)金融要助力乡村治理

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民群众的朋友,是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推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长治久安。推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引荐金融机构的规则意识,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农村金融从业人员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导农民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

(五)金融要助力乡村生活富裕

农村金融机构要切实担负促进农民增收的责任。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制定乡村就业创业促进金融行动计划,通过支持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通过实施“资本下乡”引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多年外出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管理经验,支持他们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信任关系,给予资金支持,可降低经营成本、道德风险,实现企业与农村社区的高度融合。

「有奖征文」铜陵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