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昨天是立夏,江南开启了雨季,在多云、雨、多云、雨不断变换着,春季是复苏的季节,夏季便是生长的季节,万物接受着老天的馈赠,爱鲤同样如此,大家都说着水清鱼欢,而好水的大致定义又是什么?

养鱼先养水,这个观点已被大家共识。“水”是鱼的生活条件,但什么样的水才是好水?什么样的水质才能被称之为“肥活嫩爽”?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含义:有人把渔农看中的好水概括为肥、活、嫩、爽四字,这样的概括较之仅凭水色要全面得多,然而这四个字的生物学含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通过浮游生物种、量测定等方法,摸清这方面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肥水的概念,或以营养盐类和溶解有机质量为根据,或以浮游生物总量为根据,或以所谓“可消化”浮游植物数量为标准。但渔农对“肥”的看法是水色浓,也就是说浮游植物量很大,形成强烈的水华。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水色的浓淡即决定于浮游植物量,也与水层的厚薄有关。在水深1米左右的鱼池里,浮游植物量<5mg/L时一般水面无色,5~10mg/L时水色轻淡(透明度>50㎝),10~20mg/L时水色较浓,大于20mg/L时水色很浓(透明度<40㎝)。可见,20mg/L(透明度<40㎝)大致是肥水中浮游植物的浓度起点。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活是指水色和透明度有变化,渔农所谓“早清晚浓”以及“半塘清半塘浓”等都是这个意思。菱湖有的渔农特别强调“活”,认为水色怎样并不重要,只要活就是好水。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华,这种鞭毛藻类游动较快,有显著的趋光性,白天常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垂直或水平游动,清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之后又逐渐下沉分散,9点和13点时的透明度可相差7㎝,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或一隅时,就会出现所谓的半塘清半塘浓或浓淡相间的状况。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其它甚至冬季冰下水体中的鞭毛藻类也有类似现象,一般的午后表层的数量均较早晨增多,但是光甲藻等适低光照的种类其分布可能与此正好相反。

不管怎样,鞭毛藻类的运动是水色日变化的重要原因,也是活水的重要标志。渔农看水时,不仅要求水色有日变化,还要求每十天半个月常有变化,因此“活”还意味着藻类种群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即池中物质循环处于良好的状态。


水色也就在褐、绿、青之间变化着。这些变化和鱼类的强烈滤食有关,因此也是池鱼生长良好的一种标志。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嫩是指水肥而不老。所谓水老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含义,渔农把浮游生物大批死亡使水色发黑叫“老”;水色过浓、透明度过低也叫“老”;但是作为“嫩”的对立面,“老”应是后者,即浮游植物量过大(>200mg/L)、透明度太低(<20㎝),随之而来的是光合速率下降,昼夜氧差减小,PH值居高不下(>9~10),水色发白。这种浊白的水是CO2缺乏使碳酸氢盐形成碳酸盐粉末的结果。“老水”的成因比较复杂,从渔民用氨水加塘泥或者大粪水或石灰水拌塘泥全池泼洒对付老水的措施看,水老应与养分不足有关。实践表明,藻类细胞老化后浮游动物和鱼类通常摒食,食后消化也很差,渔农排斥这样的老水是合理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爽水的基础是嫩,即浮游植物处于种群增长期同时兼备水中很少浮游生物之外的杂质、泥砂和其它悬浮物,也就是混浊度不宜过大。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总之,根据“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分析,可以看出渔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的养鱼最适水质的生物指标应是:A.游植物量20~100mg/L;B.鞭毛藻类较多,小型蓝藻较少;C.藻类种群处于增长期,细胞未老化;D.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过多。

肥水不流外人田,好水不外乎就是这样子

“肥、活、嫩、爽”是群众经验的概括,而经验的东西毕竟有其局限性,合乎四项条件的是好水,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也有好水。比如螺旋鱼腥藻和拟鱼腥藻的水华都是极好的水,但是这类水只具“肥”的一项条件;北方有些鱼池水源来自江河,硅藻较多,水色肥爽但不活,也是好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