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財商不夠的人,在理財思維上是有一些共同點的。應了那句話:

富人各有各的發家路,而窮人之所以窮,原因大抵是一樣的。

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是的,沒有財商,在理財市場上也將寸步難行。今天,小編就列舉四類常見的錯誤理財觀念,大家對照著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症狀。

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錯誤觀念一錢少不用理財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雞湯文裡說:年輕的時候,投資自己比理財更重要;年輕的時候,就是要恣意享受……之類的廢話!

為什麼說它是廢話呢?

首先,投資自己,在人生的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是重要的。而“年輕時,投資自己比理財更重要”,這句話無非是給收入不高,又追求超前消費的年輕人找到一個完美的藉口——我沒儲蓄,是因為我都投在自己身上了但到底錢都去哪兒了,只有你自己知道吧!

我們要樹立的觀念是:支出 = 收入 - 儲蓄

我們要摒棄的觀念是:儲蓄 = 收入 - 支出

收入低並不代表不能有儲蓄,只要給本金以時間,採用適當的投資方式,人生就會有不同。

因此記住,投資理財的第一步,是不要輕易地花掉你現在的錢和預支你未來的錢。理財就是不要荒廢貨幣在你手中的時間價值,趁年輕,趕緊動起來!

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錯誤觀念二:迷信股票高手

相信大家經常會接到一些微信或短信,什麼期貨冠軍邀你入群、漲停敢死隊力薦牛股…觀察下來,有些股票還真的漲勢不錯,那是不是抱著高手大腿,求老司機帶帶我就可以大賺一筆了呢?

其實,這只是一種倖存者理論罷了,意思是當你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他給你的資訊可能與實際情況並不相同。

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所謂高手,往往是運氣比較好而已,而那些運氣不好的都被淘汰了,所以你也沒看到。話說回來,人家要是真的那麼牛,那還辛辛苦苦的打什麼電話,拉什麼群,早就去夏威夷曬太陽了。

而事實上,騙子常有,而股神不常有。在投資的市場上,從來就沒有常勝將軍,只有堅持資產配置的理性投資者,才能做自己投資領域裡的“帶頭大哥”!

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錯誤觀念三:資產配置就是股票、基金、P2P買買買!

什麼是資產配置?很多人只是膚淺地把它理解為了“自我配置”。

20只股票,15只基金,外加8家P2P……這種配置方式把本來就不多的本金,拆得零零散散,一點也不符合資產配置的正確含義。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裡的籃子,指的是大類資產——股票、債券、銀行理財、另類投資等等,用一句大V的話來說,你把錢都拿去買了20個股票型基金,這不叫分散,而只是把蛋用不同的塑料袋包上,整齊地放在了一個根本不知道好壞的籃子裡。

分散配置,在配置之前,要綜合考量你的資金狀況、家庭生命週期、投資經驗、風險承受力,才能知道怎麼樣的配置比例是最適合你的配置比例。大家可以用80法則考量一下自己:即用80減去你的年齡,剩下的數字,就是你可以放進股權類投資裡的佔比。

比如你今年30歲,那80-30,用50%的資金投在股票、股票型基金中都是相對合理的。

但這個一刀切的算法比較粗糙,而且對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沒有區分,如果想認真做好配置,還是通過專業機構、專業的智能方案的專業建議,才靠譜。

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錯誤觀念四:
我身體好,保險這東西不用買

如果你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資產配置,在長期投資的情況下,可以真正帶領你跑贏通脹,那麼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保險都是要提前做好的。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只有擁有這四個賬戶,並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進行分配才能保證家庭資產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要花的錢,用於短期消費,佔家庭結餘的10%;

保命的錢,用於保險保障,佔家庭結餘的20%;

生錢的錢,重在獲得高收益,佔家庭結餘的30%;

保本的錢,重在安全、穩定和長期性,佔家庭結餘的40%。

買保險就是買倍數,如果某人今天買了一份保險,萬一明天或者後天就發生了風險,那麼保險公司賠給他的錢是他今天所花的錢的多少倍,這是衡量一張保單保障意義的有力數據。對於四十歲以下的人,這個數字應該不低於20倍,如果是消費型的壽險,則有可能趨近於200倍。

理財觀點|有了智商和情商就夠了?沒有它,你還是不會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