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天就从公司裸辞,你将如何谋生?

这是一个跨界融合,你却手足无措的时代。

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你根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的时代。

许久以前,投资人蔡文胜说过一句话,“在大公司待5年以上基本就废了。”

因为多数人在大公司待久了,就会变得眼高手低,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很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了平台,身上的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

人是环境的产物,这又让我想起主持人窦文涛曾在某节目说过的一段话:

假如明天就从公司裸辞,你将如何谋生?

“我的朋友99%都比我有钱。天天和这些有钱人在一起,以至于我以为他们买的东西,好像也是我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总和有钱人在一起,听着他们几十亿上百亿的聊天,好像自己也有钱了似的。”

这段话,真实地反映了职场中很多人的心理状态。

恒定的环境,让人产生了错觉,误以为自己和这世界本该如此运行下去,

但只有你亲身经历过辞职、被裁、退休或者公司倒闭,才能体会到什么叫人走茶凉,光环不在,世界变化太快。

假如明天就从公司裸辞,你将如何谋生?

其实,无论你现在是否有裸辞或创业的想法,这个问题都是你迟早要面对的,因为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多数人都将难以像我们的父辈那样获得一张终身制的工作粮票。

如果,我们换个思维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也未必是件坏事。假使你能够充分的思考清晰个人的价值所在,那么无论是现在打工还是未来创业,都不需要再担心自我身份的转变,毕竟“被需要”才是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核心价值体现,而这一切,绝不是简简单单可以拿“工资”就能衡量的。

假如明天就从公司裸辞,你将如何谋生?

我相信很多人看过《富爸爸和穷爸爸》这本书,里面有一个核心的观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其实多数富人的财富获得是来自于“非工资性收入”,而非“工资性收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工作之余酷爱理财投资和通过技能赚取额外收入的原因。

因为大多数时候,你的工资是死的,是可以看得到增长预期的。所以,掌握一门本领其实应该是你裸辞之前就有所准备的。

比如,将技能放在各平台转化,根据爱好和兴趣培养你的斜杠能力……

总之,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之所以没去做,一个是因为你懒,另一个可能就是因为你根本没有生活的欲望。插科打诨的日子谁都会过,或许就在你天天痴人说梦的时候,人家隔壁的张大妈早就靠58家政月入2万了呢。

假如明天就从公司裸辞,你将如何谋生?

这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你要向别人扩大你的声量。只有当你的技能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才可能产生价值,不然也只能让你的技能默默躺在那里等于零分。

优秀的职场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工资还是级别,都应是个人能力的沉淀物。

但很多人却本末倒置,认为自己只要在一家公司,就应该享受到某种待遇。

但很可惜,在未来的大环境下,无法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终将会被所有平台淘汰。

请记住,无论是你被动裸辞还是主动裸辞,生活可以暂时拮据但是精神不可,千万不要把谋生作为谋取生存的解释。谋生的优先诠释应该是“谋得更好的生活”,不然你辞职的意义又何在?难道是为了越过越差么?

试想一下,你裸辞之后的生活首先获得了成功人士的第一要素:时间自由。你可以花时间做你想做的事,学你想学的技能,不再用理睬老板的想法,干一些你原本可能并不认可的事情,那么你就应该更好的利用这些时间,而不是天天迷茫度日。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接近精神上的自由,从而更加靠近财务自由。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则是恶性循环,最终将你逼上颓废之路。

假如明天就从公司裸辞,你将如何谋生?

回过头再审视这个残酷的现实问题——如果明天就脱离公司,你是否有能力赚钱养活自己?

这个问题并非危言耸听,不信你尝试回忆一下,从毕业到现如今,除了公司给你的薪水外,你有过多少真正的工资外收入?

想到这里,或许你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早已丧失了一种主动创收的能力。

所以,一个聪明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是谁,自己究竟能有几分创造价值的真实能力。

平台再大,你不参与,也永远是观众;平台再小,你若善用,也能施展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