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难民:不一定特指非洲战乱中流离失所的民众,也不一定特指自然灾害中背井离乡的人们,它可以延伸到更宽广的领域,可以有更多的理解与诠释,甚至我们不必非得定义在物质层面,还可以扩展到精神层面——精神上的焦虑、担心、忧伤,时间长了,也是难民;喝茶喝到离婚,种茶种到将财富挥霍、沦为当下的负面典型,这也是难民,且暂定为“茶叶难民”。

“茶叶难民”这个说法源自于之前发过的一篇文章:“资源诅咒”焦虑里的茶叶“难民”,文章引起了大家很多共鸣,所以我们搜集了身边几个爱茶人的极端处境,或许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身边的“茶叶难民”!

故事一 存茶存到买不起尿不湿

一片茶叶,虽然柔软,将一壶无味之水浸透得有滋味,甚至将生活浸透得有惦记、依赖,但同时也是一个甜蜜的坑,缓缓走进去,却很难爬出来。比如我们的同事老杨,中年得子,却因囤茶买不起孩子的尿不湿,等到财务紧张的时候,才会深刻体会到这个坑的“迷人”之处。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老杨说:对于普洱茶,喝到一定地步,几乎都会走上囤茶的路;囤到一定地步,几乎都是专业茶客,或者茶商,怎么都会有一个至少小型的仓库,财力厚实的,甚至会有一个专业的仓库。什么样的才是专业仓库呢?花钱,大把的钱标准出来的。谁都不希望自己手头的茶串味、变质,带来损失不说,传出去还会成为业界的笑话与谈资。

慢慢的了解了不同茶区的特点,慢慢的囤了更多不同特点的普洱茶,生茶、熟茶、各个茶区的、各个年份的,到最后,囤得自己财务紧张,想换车,车钱在茶里;想换房,房钱在茶里。对,很多大的开支,都可能在茶里,茶占用着钱。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职业玩家,更多的只是普通的、财力有限的爱好者,也确实是从喝茶喝到了囤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现在所囤的茶,足够下半辈子喝的了。但,面对遇到的好茶、喜欢的新茶,却有点忍不住、止不住,还是会纠结,买,还是不买?直至最后咬咬牙、继续囤。

有个爱好是好的,但为这个爱好买单,嗯,一边肝疼、心疼,一边舒坦、满足。可如果因为茶叶,活得苦逼,家里遇到大一点的开支,又有可能捉襟见肘,最后:

你换车了,我有茶!

你换房了,我有茶!

你出国旅游了,我有茶!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故事二 爱茶爱到妻离子散

李先生是一个爱茶如命的人,哪里有好茶就往哪里去。喝酒会上瘾,抽烟会上瘾,他说自己烟酒不沾却喝茶上瘾了,时间一长,在他前妻眼里茶和烟酒就一概而论了!上瘾到什么地步?说说他的两个奇葩事。

自打喝茶以后,每次前妻生日或者过年过节什么的,送给前妻表示心意的只有一种——茶,各种各样的茶,让他生活五彩斑斓的茶。后来,他前妻悟出来了,这哪是送给我啊,这明明就是送给他自己嘛!还说什么你不喜欢就放着嘛,以后万一涨价了再卖出去给你买衣服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还有一个事,也是让人看不下去了!李先生工资有限,买不了太多好茶贵茶,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天生的,一听见哪里开汤品鉴级别的茶,他就去哪里,一听见谁在喝他没喝过的茶,他就去哪里。即使是三更半夜,只要一个电话,李先生一定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赶到现场。

没过五年,李先生就成了茶叶难民,自己都说自己“嗜茶如命”,老婆孩子都没了,真是一声叹息!

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有人视茶如命。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故事三 卖茶卖到不敢辞职

小余是个美女茶艺师,每次有好茶都会找她来泡,于是乎她从不问茶叶价格,喝到的也总是好茶。

某天她想辞职,去开始一段身体与心灵的旅程,于是开始分析辞职利弊。好处就是可以到处走走看看,接触一些新的人与事;缺点就是没人找自己泡茶,可能无法免费喝到以前的好茶了。

最令她绝望的是,被好茶滋润的她,发现如果辞职后,自己根本买不起那些平时经常喝到的好茶,一般点的茶都觉得难以入喉。

平时喝的冰岛以万起,喜欢的易武以千起,连好一点的台地茶都要几百块,分析了利弊之后,小余决定不辞职了。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故事四 找茶找到无家可归

茶会让一个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茶甚至可以偷走一个人的灵魂,让他魂不守舍。这种灵魂出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也不分国界。

4年前在泰北认识了法国人路易,一个为茶叶离开家乡,交出了灵魂的“难民”。2012年,路易放弃了在法国很好的工作,结束了一段很长的恋情,为茶离开了家乡,开始四处漂泊。泰北清迈有他的一个小据点,他在森林里盖了个小木屋,每年5、6月份他都会带着从世界各地苦苦寻觅而来的茶叶,到那里住一段时间,邀请朋友们喝茶聊天。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那是一个很简陋的小木屋,路易就住在那里,像一个闭关修行的人,除了茶和茶具,只有基本的生活用品。路易的茶具是很普通的盖碗和茶壶,但他对每一泡茶都很认真。他记得每款茶生长的森林,认真分享喝每一泡茶的感受。他告诉我他到过云南西双版纳,那里的茶树很高,森林很美。为了找到品质优秀的古树茶,他长途跋涉,背着睡袋和干粮深入茶山。

比起“茶叶难民”,“茶叶信徒”这个词或许更适合他,他匍匐在茶叶面前,都不知道是几体投地。

如果你在茶山遇见路易,看他那不修边幅的外表,你会以为他只是一位来自西方世界的流浪汉。你不会知道,是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让他居无定所,也使他内心平静。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茶里的精神难民

做茶,很容易让青春丢失。茶喜静,是一种深沉内敛的文化底色,沉浸其中确实可以步入曲径通幽的秘境。但这种感觉和体验是很难分享的,因为在茶的深层次话术里,对于一人喝、两人喝、三人喝乃至众人喝做了定论,在那套定论里,喝的人越多,好像就距离茶的真味越远。所以感觉喝茶是一种很私人的事情。

但这种很私人的理论逻辑是基于饮茶的人有了很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世间的事情已然有了自己的理解,渴望营造一个独享的空间。

这是一条自我修行的道路,茶叶产业的从业人员是无法打造这类服务产品的,因为在这个产品里并没有凝结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情怀付出是无法估价的,但又是耗费成本最大的。

从事物的客观规律上讲,一个历经沧桑的人独处,那是看尽繁华后的一种了悟和笃定;一个青年人独处,那极有可能是自闭症和抑郁症患者。

做茶的都来看看,你是不是已经“沦落”成茶叶难民了?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茶叶对大家生活的影响,你是如何“沦落”到一个茶叶难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