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鯉魚,因為數量繁多,生存水域廣泛,而經常被釣魚人作為目標魚來作釣。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釣好鯉魚,瞭解它的生活習性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我個人也經常在野釣時把鯉魚作為目標魚來作釣。今天我為大家整理了一部分關於鯉魚生活習性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建議在作釣時選擇底釣),葷素兼食(可選擇的餌料品種很多,但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調配)。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這個看嘴巴就能看得出來了)。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鯉魚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既然少吃多餐,控制窩料的量,保持少量多次的續窩也是很有必要的)。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係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作釣鯉魚也是有季節性要求的)。

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鯉魚冬季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冬季不適合釣鯉魚),春季一到,鯉魚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春季是鯉魚攝食高峰期,這個季節適合於鯉魚的作釣,餌料偏向於高蛋白類餌料)。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鯉魚入冬前的能量補充時間,此時也是作釣鯉魚的黃金時間段),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餌料味型以高蛋白類的腥餌為主)。

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裡,鯉魚都以素食為主(暮春到初秋這段時間裡,作釣鯉魚以穀物一類的素食為主,且餌料和窩量要儘量做的多一些)。

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鯉魚在水底覓食時,是用吻和胸鰭攪動水底泥沙,把吻伸向下方尋找食物。因此,鯉魚覓食時,水底發出陣陣成團的氣泡(鯉魚魚星就是這麼來的,這也是判斷鯉魚是否進窩的一個參照)。鯉魚靠視覺、嗅覺、觸覺覓食(分別對應餌料的色澤、味型、狀態)。鯉魚雖然貪食,膽警惕性高,它在吃餌時十分謹慎,往往先圍著懸在水中的釣餌繞來繞去地遊動,有時還用尾鰭拍打試探,當它認為無異常時才咬鉤吞餌(鯉魚的漂相特點較為明顯,前期的蹭線,緩慢的上頂或小幅度下拉都是試探,當出現較為明顯的吃口動作時再揚竿刺魚)。

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在江河、湖沼等自然水域,鯉魚喜歡生活在溫暖、肥沃、雜草叢生的水域下層(選擇釣點的條件)。鯉魚食性較雜,幼魚吃浮游動物和昆蟲的水生幼蟲;成魚吃螺、蚌、蜆、小蝦、水生昆蟲等低棲動物,以及水草、樹葉、草根、絲狀藻類、植物碎屑等,養殖時投餵的糧食類的玉米、稻穀、大豆等也是其重要的攝食對象(這就是餌料味型的框架,根據實際情況在其中做挑選即可)。

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想釣好鯉魚,它的生活習性我們必須要了解!

鯉魚雖屬底棲性魚類,但這並不是說它的活動區域一成不變。季候變化、水溫冷暖。風力風向、氣壓高低、朔望更替、水質清濁、水流大小、水位漲落、水體溶氧、餌物環境等,都會隨時改變魚兒的活動區域,使它們常常進行較大幅度的位置移動,若在較大水域,這便叫做“洄游”(作釣鯉魚並非一成不變的,當上述條件發生變化時,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對應的調整,找到鯉魚的活動規律,才能有好的收穫)。

以上就是我對於鯉魚生活習慣及作釣一些小看法!感謝您的閱讀

您的每一次打賞、轉發、留言、收藏都是對我的認可!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