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門檻開綠燈,不可忽視的長線牛股搖籃

今年4月24日香港交易所宣佈,為拓寬香港上市制度而新訂的《上市規則》條文將於2018年4月30日生效,有意按新制度申請上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可於該日起提交正式申請。

其中,頗具吸引力的一條是,尚未有收益、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港元的生物科技企業,可在香港上市。

港交所跨出歷史性的這一步可謂意義重大,十幾年來港交所進步緩慢,所在上市公司權重多為傳統行業,長此以往必將從國際視野中淡去,但自從滬港通開通以來,這一切正在反生反轉性的變化,港股中的新經濟公司隨著眾安在線、閱文、易鑫、小米等到來,以及政策上快速落地鋪墊,恆指必將在完成第一階段估值修復之後,在一片懷疑踟躕中,完成步履蹣跚的中場,並再次進入冉冉升起的新階段。

近日由於小米上市提上議程,港股中的新規"同股不同權"和小米IPO不斷刷屏,佔據了多數財經媒體視線,實際上不僅是小米和同股不同權,這一新政同樣不可忽視。

話說A股和港股由於政策問題,錯失了不少互聯網企業,這不僅對交易所不利,缺少了新經濟公司的填充,也更在很大程度上讓中國投資者減少了分享新經濟紅利機會。而如今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之際,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大力發展自己的資本市場了。香港作為我過資本市場對外的橋頭堡,理應擔當起這樣的責任,與國內市場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但你思考過沒有,為什麼開綠燈的偏偏是生物科技公司?

實際上很重要的一點,聰明的投資者看到我的標題就略知一二了,說白點,港交所瞄準的正是新興生物科技企業可窺一斑又未顯全貌的價值,希望在它們的潛力彈簧發射前將其收歸帳下。看看恆瑞醫藥(600276.SH)、石藥集團(01093.HK)、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華東醫藥(000963.SZ)等等,你應該能明白,類似的基因可都是有望構成貨真價實的長線牛股搖籃啊,並且港股市場現有的一眾生物醫藥公司,加起來的佔比也早已是舉足輕重的權重之一,對支撐港股市場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和作用,且現如今不少公司大趨勢都仍在走牛之中。

降門檻開綠燈,不可忽視的長線牛股搖籃

降門檻開綠燈,不可忽視的長線牛股搖籃

降門檻開綠燈,不可忽視的長線牛股搖籃

降門檻開綠燈,不可忽視的長線牛股搖籃

其次,生物技術領域被認為是下一個'十萬億'產業,光是中國13億人口就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提前強化對該領域優秀企業的佈局,顯然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並且港交所降得只是財務門檻,監管門檻卻更嚴。文件顯示眾多規定都是針對生物科技企業的資質而設,所以這類生物科技公司可能雖然暫時無法取得盈利或收入,部分原因是監管部門尚未批准其產品銷售,一旦允許銷售,公司盈收有可能出現較大轉機,且生物醫藥行業有著嚴格的技術壁壘和專利保護等高門檻。

此外,如果你足夠的細心的話,你一定能發現中國對各個新興產業,都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屬性,展開了產業政策,最明顯的,從長期制約我國發展的集成電路產業,涉及國家安全的軟件信息技術,到顛覆傳統制造的3D打印技術,都有可見一斑的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實際上,對於前期同樣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又缺乏盈利能力的生物科技公司,融資需求也非常旺盛,而國內現有的產業政策支持貌似仍有所不足,可見香港是抓住了這樣的縫隙,在更好發展自己的同時也是對內地新經濟產業發展很好的促進,同時也是增強港交所相對美國交易所市場競爭力的一個選擇,可謂一舉三得。

當然,近年來內地藥改動作頻繁,臨床試驗數據造假核查、推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仿製藥一致性評定等,也進一步奠定了香港市場伸開雙臂的信心。

最後,也是實惠的一點,最近市場狀態一直不穩,而醫藥板塊本身就屬於具有防禦特性的避風港,疊加行業利好不斷,以及這方面對生物醫藥類個股可能形成的明顯支撐和刺激,建議投資者適當關注這一類股,大的趨勢而言它們向上的勢頭也都並未改變。個股如: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康哲藥業 (00867.HK)、白雲山(00874.HK)、中國中藥(00570.HK)、麗珠醫藥(01513.HK)、石藥集團(01093.HK)、聯邦制藥(03933.HK)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