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拯救”自己的拖延症?

如何有效“拯救”自己的拖延症?

拖延的产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我们不喜欢做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想要延迟痛苦;

另一方面,我们做的事情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导致我们迟迟不愿开始。

拖延症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却是普遍存在多数人的身上,

轻则导致计划目标延迟完成,重则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损失惨重。

所以越来越多人会开始关注到拖延,企图战胜它。

与拖延的战斗,其实就是与自身懒惰的习性相抗衡,

我们要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才能克服拖延的困扰,让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明老师举一个拖延症的例子,看看学渣是怎么炼成的。

如何有效“拯救”自己的拖延症?

拖延症,我该拿你怎么办?

这是困扰了很多“学渣”的问题,明老师觉得对于一种坏习惯,一下子克服会很难,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所以,想要克服拖延症一定要有坚定的决心。明老师建议可以尝试下面两种方法开始尝试改变。

如何有效“拯救”自己的拖延症?

一、设定“专注”时间

就是通过计时器为自己规定一段段小的“专注时间”(通常为30分钟),在每段“专注时间”里,你只能做和工作(学习)相关的事,连喝水都不可以,直到铃声响起,你就短暂休息一下,再开启下段专注时间,4次“专注”后,能休息15至30分钟。

这样的设定是考虑到,对庞大任务的恐惧和抗拒是导致拖延的重要原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集中精力、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和对“万一任务完不成”的焦虑。而“专注”期间的休息安排,这样的小小激励能使下一个30分钟更有动力。

这种方法很有效,明老师自己以前也试过,会让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工作(学习)上,而且效率也很高,这样子久而久之,你的坏习惯就会被慢慢改变,切记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潜移默化,贵在坚持。

二、结构性拖延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佩里,在他的《拖拉一点也无妨》中提出了一套对付拖延症的方法,即结构性拖延法。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战胜拖延的方法。先放着重要的事先不做,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小事,这样你就觉得自己好厉害了做了那么多件事,然后自我成就感爆棚,最后就很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做完了本来该做的事。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今天需要做这些事:

1.拖地2.洗碗3.和朋友玩游戏4.读书5.写文章

于是我们根据这五件事,制作了这样的列表:

如何有效“拯救”自己的拖延症?

可以看到,在今天要做的5件事里,虽然最紧急也最重要的事情是拖地和洗碗,但是我们会因为对拖地、洗碗这两件事的拖延,最终和朋友玩了游戏,甚至读了一本好看的书,还写了一篇点击量还不错的文章。虽然拖地、洗碗我们没有做,但是明天拖地、洗碗也来得及。可至少今天已经过的非常充实了。

也就是说,在“结构性拖延法”里,我们可以列出我们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的任务计划,在计划的最上层,我们应该放置一些完全没有Deadline的任务。由于我们是按照任务列表进行“拖延”的,而一直没有“偷懒”,最终我们完成许多工作,也不会让自己变得焦虑,把生活搞的一团糟,一无所获。

上面推荐的两种方法是从正反角度出发的,这两种方法能够非常有效应对拖延症,或者说可以解决拖延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家不妨试一下,如果第一种方法你坚持不下去的话,可以尝试第二种,最好的两种方法一起实行,那样效果相信会更明显。

看了上面的讲解,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拖延症终于有救了呢?赶快行动起来吧!不要再让拖延症耽误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明世学习课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