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不好?这个人因为在大城市里经历见识过,后来混成了皇帝!

对于曾经在北上广生活过的年轻人,这种人生的经历是是那么的难忘和难过,有些事情是那么的难以企及,有些人物又是那么的高不可攀。

领跑全国的房价以及充满地域保护的户籍政策,都让一个个奋斗在这些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倍感焦虑和艰辛,很多人已不堪重负的选择逃离。。。

哦,当然,上面说的不是我,因为我只是从三线城市来到二线的郑州,可能以后也会升级到一线了。

为什么会有上面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感慨?因为一个十六杆子都打不着的人,他的传奇经历给了我这些淡操心的启示。

这个人是谁?他就是离我们一千多年远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北上广不好?这个人因为在大城市里经历见识过,后来混成了皇帝!

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的历史书里讲了不少,耳熟能详的有“陈桥兵变”、“杯酒士兵权”等。

可是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我们大多是不了解的。

别说我们不了解,后世的史官也不了解,因为赵匡胤20岁之前的历史在史书上是空白的。

只有一些简单的介绍,比如说他的父亲赵弘殷在“京城”做官,这个京城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梁都城开封,就是我们熟知的河南开封。

官位不大,但是也算官二代。赵匡胤20岁已经娶妻生子,无所事事,靠着老爹的薪俸过日子啃老好闲。

结果遭到妹妹数落,说他丢人无耻,没本事养活自己和妻儿,小赵同志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就这样把养活妻儿的锅甩给了老爹。

其实,他在家混日子的时候这口锅更加沉重,因为他吃的比谁都多。在20岁时的离家,要去外边闯荡一番。

来到了陌生的地方,在父亲朋友的城市找点事情做。不得不说,这个人是很有人格魅力的,首先牛皮吹的好,一线城市出来的,见过大世面。

北上广不好?这个人因为在大城市里经历见识过,后来混成了皇帝!

什么是大世面?比如说我们三线城市的市民以前是通过电视来了解世界的,我们姑且叫看电视。

而老北京的市民看的是什么呢?人家看的是兴亡。嗯?兴亡事什么鬼?懵了吧?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作为800年古都,北京市民有着不同凡响的淡定和从容,一句话,见的太多了。

小赵同志作为官二代,在当时的一线城市开封,那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他还有一项个人绝技,那就是战斗力超群,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他武功高强。

赵匡胤同志是我国古代帝王中个人技击技术第一名,这真不是吹牛。

而因为能吹,因为能打,所以他很受欢迎,所以他也很遭嫉妒,所以不到半年,他就被赶走了。

下一站,父亲朋友做县令的某县,一见面县令好吃好喝好招待,还给钱,只不过这钱是礼送出境的盘缠,只见了一面而已,何其薄情。

北上广不好?这个人因为在大城市里经历见识过,后来混成了皇帝!

~好哀怨~这往后如何是好呢?没了收入,没了依靠,何去何从,不知所终。

这里插入一个小神段子:某位和尚高僧,某日突然看见有一条神龙降落在自己的菜园子,和尚赶紧出去细瞧,这条龙正在拱他种的大白菜。

这个神段子发生的时间与小赵同志花光盘缠的日子高度重合。真实的情况,请自行脑补。

后来某日,后梁大将郭威接到报告说赵弘殷的儿子求见,郭威其实对老赵不很熟,认识而已,但还是见了小赵。

一见面,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眼前的赵匡胤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分明就是一个乞丐。

但是郭威却没有任何轻蔑之感,为什么呢?他也说不清。这个人的举止从容,谈吐有礼,态度不卑不亢,一眼看去是那么的淡定。

其实这个场景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两位开国皇帝(郭威是后周太祖),都在没做皇帝之前的见了面,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有趣。

郭威问来我军中想干什么呀?小赵说只想当个小兵。经历了一番挫折,看多了世间的百态,也许此时的赵匡胤已经参透了很多事情,所以不再不切实际。

郭威答应他了,只不过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兵——随身侍卫。

随后的日子里,赵匡胤便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以职业军人的身份起家的总统,哦不是,是皇帝。

这些跟开头有毛线关系?没有关系。

但是同为在一线城市生活过的人,我想他们的身上一定具有某些特点是一致的,比如见识广泛。

仅此一点,互联网比不上,电视比不上,书本比不上。

北上广不好?这个人因为在大城市里经历见识过,后来混成了皇帝!

这才是本尊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代大师王国维宴请溥仪到家中做客,酒酣耳热之际拿出自己所藏珍宝,颇为自豪的请溥仪品鉴,溥仪当场指出其中几件是假的,好尴尬。

经过在场专家鉴定确实为假,又一细问,只听溥仪悠悠的说到:“我不懂什么鉴宝,只是觉得这几件,和我家里的那些不太一样”。。。。。。

谁让人家从小就在故宫博物院文物堆里长大呢~~

所以,见识和经历往往带给人不同一般的气度,这方面处在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人是没法比的。

气度能干啥?气度能找个好工作,说不定有朝一日就混成CEO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