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渠为什么放弃山东?

焦思聪

日军侵华后,一路势如破竹。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韩复渠认为抗战中国必败。在日军的劝降之下,韩复渠有了做汉奸,投靠日本人之心。

但韩复渠又担心万一日本人败了。自己这个汉奸,要被审判处死的。


韩复渠左右为难,一边时日本人的劝降。一边是李宗仁的苦口婆心。李宗仁对韩复渠详细分析了抗日形式:日军虽然强大,但我们可以节节抵抗,最终把日本拖死。

李宗仁显然没有说服韩复渠,日军进攻山东,韩复渠不放一枪一炮,弃城而逃。

韩复渠被追究责任时,称蒋介石丢了上海、南京,阎锡山丢了太原。为何不追究他们的责任。

韩复渠真实不知廉耻。上海、南京、太原都组织了抵抗。打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忻口会战。

你韩复渠在山东没有组织任何会战,把山东拱手相让给日本人的。

韩复渠为什么放弃山东?他想做汉奸,但又有顾虑。先把山东送给日本人,作为大礼。为日后投降,打好基础。


杨朱学派

在日本侵华给中华大地带来烽火连天的时候,各方开始达成了一致的目的,纷纷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抗击起了外辱。

在最开始的时候,韩复榘是很有骨气的,他曾经和阎锡山等人一同拒绝了日本人提出的北方五省自治。


后来在战火初开的时候,又带兵对日本人进行了几场很有力量的阻止,如果不是发生后来那件事情的话,韩复榘在历史中的形象将会正面很多。

韩复榘在山东的作为

韩复榘是山东的大军阀,他自张宗昌之后就开始接管起了山东,在他的治理下,原本被张宗昌折磨得不成样子的山东开始变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起来。


韩复榘在当时是主办教育、实业的,不仅如此,韩复渠在治理农村、打击鸦片赌博上也有着很好的建树。

当时在他的打击下,原本盛行于山东的鸦片开始绝灭起来,这在鸦片盛行的民国时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由此可以想见韩复榘整治鸦片的力度。

这一切都说明着韩复榘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而作为这么一个原本形象还算不错的人,为什么最后竟然做出把10万大军撤出山东,由此使日本人在山东长驱直入的事情呢?

韩复榘和蒋介石矛盾爆发的原因

其实这一切涉及到了蒋介石和韩复榘之间的矛盾,在战争爆发之后,韩复榘抗战热情激烈,但最终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得他有激情变为失望,最终再转变为愤怒,于是才出现了他放弃山东的行为。

而导致韩复榘情绪变化的原因就是蒋介石把在战争中有着无可比拟作用的重炮部队给了自己的嫡系部下汤恩伯。

(汤恩伯)

在西安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开始决心抗日,所以就号召起了全国各地的军阀,开始做起了战争筹备,最开始的时候韩复榘只给蒋介石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让蒋介石调一个重炮部队给自己使用。

韩复榘虽然有着十万部队,他的山东也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但是以当时山东的工业水平,他是根本制造不了重炮的,不要说是他了,就连蒋介石也没有那个能力制造重炮。


原本整个民国是有一个地方能制造重炮的,这个地方就是当时被张作霖治理得工业非常发达的东三省,不过在东北被张学良丢掉之后,整个民国就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制造重炮了,接下来的一切重炮其实都是从外国进口的。

韩复榘非常清楚日本人的武器发达程度,他觉得如果没有这些重炮部队,那自己的10万大军很可能会折日本人的手中。

毕竟不是谁都有底气拿着枪支去对抗火炮的,起码当时的韩复榘还没有这个觉悟。


所以他对蒋介石的重炮部队看得很重,因此在得知蒋介石把对自己的重炮部队给汤恩伯后,韩复渠开始大骂起了蒋介石。

觉得蒋介石是在保护自己的嫡系手下,拿自己等人来当炮灰使用,所以才会在愤怒之下带兵离开山东。

韩复榘和蒋介石很久之前就拥有的矛盾

蒋介石和韩复渠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他们最开始产生交结是在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


那时候韩复渠还是冯玉祥部下的13太保,在冯玉祥、阎锡山等人与蒋介石战争爆发过程中,蒋介石给韩复榘许下了给他山东以及大笔金钱的承诺,这才使得韩复榘背叛了冯玉祥,投靠了蒋介石。

不过在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虽然给了韩复榘山东的地盘,但是他的承诺并没有到位,他并没有给韩复榘发展军费的钱,因此在韩复榘心中埋下了对蒋介石的矛盾。

韩复榘开始在山东铲除、排斥蒋介石的人,开始用无中生有的手段,自己寻找金钱、自己发展军队,自己治理山东起来,最后,山东被他发展得井井有条。

也因为这个矛盾,在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韩复榘公开支持了张学良与杨虎城,对蒋介石开始落井下石。

因此他也在蒋介石在心中埋下了矛盾,所以在关键时刻,蒋介石才会存着私心地没有遵守承诺,把给韩复榘重炮部给抽走了。

在那个时期,蒋介石虽然进行决定抗日了,但是他的私心还是存在的。

在此之前军阀们虽然都归附了他,但却与他离心离德,他所能真正掌控的地方实际上没有几个省,所以在抗日战争的时候,他也是有在借这场战争统筹自己势力想法的,最后再加上西安事变的矛盾,所以造就了韩复榘出走山东的事情发生。

双方各有责任,不过韩复榘死得其所

在这件事情里面,蒋介石有着一定的错误,韩复榘虽然有着他的苦衷,但并不值得我们的原谅。

当时不管蒋介石有着什么样的想法,都是蒋介石决心抗日的时候,在此之前他就和军阀们联手投入了很多军队在淞沪会战中。


那时很多军队没有火炮,他们是用枪支抵挡住日本人的,因此在淞沪战场上,军阀们和蒋介石的损失非常惨重。

如果当时每个将领、军阀都和韩复榘一样的话,那抗日战争就没有打的必要了。

届时将会山河沦陷、国将不国,人们就只能寄希望于敌后战场了, 因此蒋介石后来派人捕杀韩复榘这事情纯粹是韩复榘咎由自取。

只不过可惜了,有的人丢土地比他丢的还要干脆,最后竟然活到了一百多岁,如果和这个人对比的话,韩复榘着实是有点冤。


所以说韩复榘是因为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激化,才会丢掉山东的,不管他自己有着怎样的借口,他都终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留待后人的评说。


孤客生



韩复榘有没有能力呢?当然是有的。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了韩复榘曾经是冯玉祥部下最能打的四个人(韩石二孙)之一,并且冯玉祥的手下基本上全是没有文化的人,韩复榘是其中比较有文化的人。

在战乱的民国时期,能一步一步升职到高级军官的位置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每一个军阀都想吞并掉对方,不任命一些有些水准的将领,根本是没有可能在强者林立的民国活到最后的。

当然因为跟了冯玉祥这样的老大,自然也有很多冯玉祥身上的属性,就是喜欢倒戈。一个随意背叛别人的人信用很容易破产,也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自己也很难相信别人。不管是冯玉祥还是韩复榘都是这样的人。

当时的西北军是民国时相当强大的武装,当然并不是在武器装备上,而是在战斗意志品质上。因此在中原大战中,蒋介石就不惜重金收买了韩复榘。

最终西北军全面瓦解,一个喜欢背叛别人的人,自己的部下也容不下他。冯玉祥从此就成了光杆司令和老愤青,再也无法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了。



韩复榘却因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根据之前和蒋介石达成的协议,他得到了山东的地盘,当上了山东省政府主席的职务。

相对于山东的上一任大老板张宗昌而言,韩复榘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的人,也是真心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地盘来经营的人。

韩复榘任用了一批当时中国比较杰出的人才,比如乡村管理和教育专家梁漱溟先生,让他来规则山东山村建设和发展。梁漱溟也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经费主要是靠中国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冯玉祥,在山东靠韩复榘。”

韩复榘在山东一直致力于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禁止吸毒,在抗战爆发的前几年,快速改变了山东的面貌。

当然韩复榘这么做也是为了争取山东父老对他的支持,他也非常担心蒋介石会联合地方势力把他从山东挤出去。只有得到山东乡绅对他的支持,才能保证他在山东的长期统治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复榘一面发展山东经济,一面又和蒋介石做斗争,防止南京政府向山东渗透。

早在中原大战结束没多久,蒋介石就没有兑现对韩复榘的承诺,他答应给山东的各项建设费用都没有兑现。韩复榘不得不自己筹集资金用来,支援山东的建设和发展。

今天流传了许多韩复榘的笑话:“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 个五分之八啦,没来的举手吧!


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很 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应该互相谅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 中国的英文也不懂。……

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 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蓖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 就象……就象……对了,就象对牛弹琴。



应该准确的说,山东不是韩复榘放弃的,单靠韩复榘是根本无法守住山东的。

张学良拥有当时中国最精良装备的40万东北军,一枪不放放弃东三省。国民党军队拥有几十万德械部队也抵挡不住日本人的进攻。韩复榘的兵力相当他们而言,都是比较差的,自然是没有抵挡的。

反过来应该说,在抗战的最初,韩复榘抗日还是比较积极,也是比较勇敢的。因为对于军阀来说,地盘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地盘,就会变成乞丐。

但日本人的装备和战术素养太好,战争打了没多久,韩复榘的军队就伤亡惨重。在最关键的时候,他的炮兵也被蒋介石调走了。


这时的韩复榘终于明白了,蒋介石是想借日本人的手消灭自己,同时也是希望借他的手消耗日本人,来保全中国的抗战大业。

从这时起,韩复榘就开始保全自己的实力,稍加抵抗就撤退,一直把自己的军队退到河南和江苏附近。

用韩复榘的话说就是:如果山东丢失我要负责的话,那么南京丢失了,谁又应该负责任呢。



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要干掉韩复榘。

相反,韩复榘自己有了疑心病,他担心蒋介石会借机收拾自己。他明白仅仅靠自己的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和蒋介石对抗。

谁又会是韩复榘的帮手呢?

韩复榘看了良久,才发现只有一个刘湘。刘湘依靠蒋介石的支持,占领了四川的绝大部分地区,当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但两人却打起了不同的算盘。

刘湘是想当四川的土皇帝,蒋介石却想把四川变成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于是派出大量的军政人才向四川渗透。

这时的韩复榘和刘湘快速达成一致,计划把双方的军队向湖南湖北一线集结,防止蒋介石军队进入四川,把四川建设自己的地盘。


然而他们只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各种技术太落后,他们两人的电报往来被戴笠的军统给破译了。

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就下令处死了韩复榘。刘湘听到这个消息后,本来身体就不太好,在恐惧中吐血而亡。


新知传习阁

一,说起这韩复榘,也算是个顶聪明的人。穷家出身,早年当兵。后投身冯玉祥麾下。因作战机灵勇猛,一路提拔做到了军长。中原大战时,韩复榘见蒋介石事大,弃冯投蒋。蒋介石“收服”各路军阀完成了形式上的国家统一后,就给了韩复榘一个民国山东省省政府主席的位置。

二,韩复榘在山东经营多年,俨然成了坐拥山东的土皇帝。据说他也办了几件实事,如办学堂兴教育,扫毒戒赌等。但他拥兵自重,跟中央政府搞阳奉阴违,如抗命不遵、截留税收等。这使蒋介石早就对他心存不滿。

三,但韩复榘却很自信。仗着自己有人有枪,上头也奈何不了他。依然自行其是,我行我素。每天喝口小酒,诌首油诗,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的。

四,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很快日军开到了山东。韩复榘是一贯主张抗日的,也跟日本人交过几次手,打过几次还不错的仗,但自己也损失不小。这时韩复渠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五,韩复榘认为,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跟蒋素有间隙,蒋介石部署作战总让韩的部队在前沿打头阵,而中央军则安排在第二道防线。韩复榘因此推断蒋是想借日本人吃掉自己。

六,山东战事正在进行之时,南京失陷。韩复榘判断蒋介石有可能以后会跟日本人和谈。而如果自己的部队这时都打完了,“家当”光光,到时候什么也不是。蒋介石更不把他当回事。于是韩复榘要拥兵自保,一丟黄河,再丟济南,又丟泰安,将整个山东拱手让给日本人。更严重的是,打乱了当时对日作战的战略部署,险些造成徐州会战全线失利,而且在国民党军队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韩复榘逃跑的根源还是在于旧军阀思想严重,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丧失民族大义,不顾国家利益,只为自己打算,只求自保,自私自利。

1938年初,蒋介石借在开封召开军事会议之机,将韩复榘拘捕。如果当时韩复榘能够低头认错,也许老蒋不至于将他置之死地。可他竟对着蒋介石和与会军政要员的面说:“山东丟了是我的责任,那南京丟了又是谁的责任?”。一句话把蒋介石气的脸色铁青。“娘希匹”!蒋介石这句骂词一出口,也决定了韩复榘必死无疑。

韩复榘后被押解武汉经军事法庭“会审”后执行枪决。

韩复榘临阵脱逃,贻误战机,被严惩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



谁怜一灯影



1937年10月韩复榘获命负责山东军事防务,但是在日军进攻时,韩复榘几乎是“不抵抗式”的选择跑路,将山东白白送给敌军。1938年1月,韩复榘赴河南参加高级将领军事会议时被蒋介石诱捕,1月24日即被枪毙。

韩复榘放弃山东这事很复杂,实际上造成最终韩复榘弃守山东的两个关键人物是韩复榘自己与蒋介石,但是无论如何,韩复榘在当时放弃山东确实已经演变成必死的局。韩、蒋两人对山东失守皆负有责任,当然主责仍然系于韩复榘,这事绝不可为韩开脱。

韩复榘与蒋介石在韩失山东这事上究竟扮演着怎么的角色?我们慢慢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扮演的并不是好角色。

韩复榘也应该算是死得恰到好处。


韩复榘曾是“倒戈将军”冯玉祥部将,叛冯投蒋后割据山东,军阀思想浓重,只要手里有兵,处处皆可仗势称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韩复榘是不战而失山东,实则不然。在战事的开端,韩复榘是跟日本人交过手的,甚至亲临前线督战,韩当时差点壮烈牺牲。后来韩复榘心有余悸地给妻子写信:

我部这次与日寇浴血奋战,伤亡惨重,为我从军以来历次战斗所未有,眼见官兵如此伤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后战斗会更加严重,生死存亡,难以预卜。

这封信也成了韩复榘的绝笔,因为他很快放弃了山东,然后又很快便被蒋介石枪毙了。从信中文字可以看出,韩复榘虽然不想惹日本人,但是实际已有作战的心理准备。可是,最后又是什么促使他做出了放弃山东当“逃跑将军”这个找死的决定呢?

韩复榘曾经说过:“我们有了军队,到哪里都可以自立。”这句话是韩复榘军阀思想的体现,如果他坚持在山东与日本交战,那么必然会让他自身的实力遭受严重的损失,在军阀林立的时代,军权是每个军阀得以立身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了军权,他便只会成为让人任意揉捏的附庸。因此,他必须选择保存自己的实力以维护自己的权位。从这点可以看出,韩复榘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国家与民族则不如。


同时,韩复榘当时有“中国抗日必须西撤而后反攻”的战略思想,这也是促成韩复榘选择撤退或者说跑路的原因。事实上,在南京沦陷后蒋介石也将国民政府向西搬到了重庆,却是呼应了韩的战略思想。



蒋介石对韩复榘使阳谋,韩复榘如陷漩涡,几乎已成死局。

在是否坚守山东这事上不仅是韩复榘有自己的小心思,蒋介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并且老蒋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很不厚道。

老蒋让韩复榘带着第三集团军守住黄河,韩复榘说好,但是我第三集团军没有重武器部队,让我守黄河,可是步兵肯定守不住,你得调重炮过来给我。老蒋想了想同意了,然后调重炮第1旅第1团过去给韩复榘指挥。结果在日军即将强渡黄河的时候,老蒋又找借口将炮兵团调走了,韩复榘气得痛责老蒋:“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跟日军拼吗?”因此,韩复榘选择了撤退。后来,李宗仁让韩复榘守住泰安的时候,韩复榘以此怒怼李宗仁: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这事老蒋做得实在太不光彩了,学者梁漱溟亦表示老蒋此举重在消灭异己。老蒋与韩复榘不可调和的龌龊说到底还是韩支持张杨的“西安事变”,称赞张杨乃是“英明壮举”,这让老蒋听了,韩复榘能得好?经此事,蒋视韩为仇敌,因为韩不听自己的话。蒋对付韩虽然用的是阳谋,反正我坚决要求你抗战了,你如果逃跑那便是“违抗命令,擅自撤退”,到时候看我怎么揉捏你!但是,蒋选的时机却很有问题,到底是你老蒋的“独裁”重要还是国家的安危重要?




在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受到侵略者的威胁时,韩复榘选择了保存实力,蒋介石选择了借机消灭异己。

韩复榘,置国家与民族于不顾,当诛。

韩、蒋皆是不顾国家与民族的自私之辈。韩自私,故陨其命;蒋自私,故失其国。

当然,韩复榘被枪毙也是有利有弊,只是利大于弊。在韩复榘被枪毙后,让那些仍然抱着韩复榘式小心思的人受到了警醒,算是杀鸡儆猴吧。在那个时候,确实是将调度与指挥的权力收归中央更适合,否则如同散沙何以御敌。

因此我说韩复榘也算是死得恰到好处。


吾与吾国

韩复榘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逃跑将军,他也因此被蒋介石枪毙。那么韩复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为什么要不战而逃?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个人。



韩复榘这个人很怪,他并不是那种残暴的军阀,在山东主政期间他也颇有政绩。在山东,他厌恶贪官,重视教育,强制戒毒,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做出了不战而逃的举动,不禁让人大跌眼镜。那么是因为他也属于汪精卫一类的投降派么?



事实上他并不是汪一类的投降派。“西安事变”爆发后,

韩复榘曾明确表示支持张学良的行动,并发出了支持张学良和派兵夹击中央军的“马电”。张被蒋扣押后,韩复榘也曾去电要求释张。那么他到底是为什么要不战而逃呢?



我们先来看一件事,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日军进攻山东之时,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曾劝说韩复榘坚持抗日,不要再继续逃跑。 韩却反唇相讥道:

你知道蒋介石什么时候跟日本人妥协吗?我们就这么几万人,拿去跟日本人拼,把这个家底牺牲完了,那时蒋忽然跟日本人来个什么协定,那他倒是没事了,日本人也占了便宜,我就倒大霉了,华北就没有我们的份了。



答案很明显了,韩复榘不战而逃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担心自己的家当会丢光,而自己什么都剩不下。

除了这之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当时韩与蒋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蒋也确实有借日本人消灭韩的打算,所以韩从这两方面考虑才做出了不战而逃的举动。



对于韩复渠的所作所为,我只能说我从感情上理解他不愿意被蒋当作棋子的心情,但从大是大非上来讲,他的行为不可原谅!在国家大义面前,任何的自私自利都是不可原谅的,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军人!想想我们的川军,在大义面前他们是如何抉择的,他们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么!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不是韩复榘想放弃山东,而是守山东很可能会将自己的军队全部打光啊!

军阀的性质使韩复榘不能全力抗敌

任何一个军阀对自己的地盘都是极为爱护的,不管是韩复榘还是宋哲元,阎锡山,甚至是张学良,都是极为标准的军阀。军阀的含义只有两个,一个是军队,一个是地盘,有了地盘自然有军队,有了军队自然还能打下地盘。

在面对日本来势汹汹的气势,不止是韩复渠选择了放弃抵抗,就连一直以正面视人的宋哲元,其麾下二十九在卢沟桥事变后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后,依然抱有和日本人何谈的幻想,总之,如果全力抗战,自己肯定会损兵折将,从一无所有,混到主政山东七年,说实话,他比蒋介石都不希望丢掉山东。

但是韩复榘又害怕抗战会打光自己的家底,所以,放弃山东是韩复榘的无奈之举,但是拒绝蒋介石进入华北,也是其自私之举。

蒋介石谋求夺取韩复榘的兵权

关于蒋介石和韩复榘之间的关系,其实大部分的时候就是矛盾居多,韩复榘以前是冯玉祥手下大将,但是冯玉祥这个人对手下太苛刻,以致后来韩复榘被蒋介石收买,倒戈冯玉祥。

但是,蒋介石和韩复榘之间是相互不信任的,九一八之后,山东本来就是对日的前沿阵地,蒋介石在给了韩复榘之后,也希望能够插手山东事物,毕竟如果让韩复榘成为继张宗昌之后的军阀,那么北伐打这么多年还有什么意义,将地方军权收归中央,是蒋介石从1926年到撤离大陆之前一直作为主线任务进行的。

但是韩复渠不是这么看的,我之所以跟你老蒋,完全是根据你开出的条件,当初中原大战的时候说的好好的,现在你就要反悔,因此韩复榘驱逐了山东境内蒋介石的人手。

在抗战的时候,蒋介石要求韩复榘全力抗战,或者中央军进入山东境内一同抗战(借机夺取兵权,这是老蒋一贯的作风),韩复榘当然不愿意了,韩复榘自治就是蒋的棋子,因此选择放弃山东,宁落日寇之手,也要保存实力。

韩复榘有谋权的进一步打算

但是相对于张学良退出东北后没有脸见人的情况不一样的是,韩复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有理。

在蒋介石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批评韩复榘:“说竟有一个高级将领放弃山东黄河天险的阵地,违抗命令,连续失陷数大城市,使日寇顺利地进入山东,影响巨大,继而放弃济南、泰安、使后方动摇,这个责任,应当有人负担!”

韩复榘听完之后也不惯蒋介石毛病:“山东丢失是我应负的责任,南京丢失是谁负的责任呢?”

结果蒋介石就安排军统特务抓捕了韩复榘,并于几天后审判后进行了枪决。

其实,蒋介石之所以杀韩复榘,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韩复榘带着部队,向山东省西南撤退,再后退就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腹地了,在华北沦陷,南京上海失守的情况下,山东东南的湖北和江苏将要成为战略前线,这个时候韩复榘要是摆蒋介石一道,恐怕蒋介石也吃不消,毕竟,韩复榘作为冯玉祥手下,深得倒戈精髓。

蒋介石也并不是无中生有,当时韩复榘已经在秘密同刘湘联络,企图共同发动反蒋斗争,这是蒋介石决不能容忍的行为。

所以,韩复榘放弃山东,显然是带着那种,丢了东墙要从西边找回来的意思,一个军阀全无大局观念,只为自己着想,于家国不顾,杀之无过。

所有不抵抗的军阀,都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史论纵横

那个时候“打鬼子就是个筐,啥玩意都能往里面装”。正如《霸王别姬》里面段小楼所说“什么玩意,不管什么时候就知道窝里斗,都自己国家的人,天天喊口号,日本人就在城外,你们倒是去打呀!”

所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要看其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到底做了什么。比如同时代的张自忠将军在七七事变后,代表宋哲元军长去和日本人谈判。一时间,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都认为张自忠是汉奸、卖国贼,甚至当时的报纸称呼他为“张逆自忠”,“华北特号汉奸”。


张自忠当然百口莫辩,无奈之中的他逃亡了济南。这个时候作为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把张自忠给抓住了,并把他押送到南京去候审了。当时各大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他们还把行程给公布了,所以张自忠到徐州站的时候,愤怒的学生包围上来了,张自忠只能躲到厕所里面去避难。

当然到了南京以后,老蒋是聪明的,知道张自忠不过是替人背锅罢了,所以让他做了59军的代理军长。张自忠自然拼死作战,在“临沂大捷”中歼灭了日军1万3千人。最后,在湖北襄樊的作战的时候,张自忠死战殉国。正如他给第五战区写的最后一份报告中所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


可是当年在济南的时候,韩复榘抓住张自忠的时候,韩复榘说“张自忠不是当汉奸了吗?来找我老韩干什么,老韩可是要打鬼子的!”所以历史有时候是非常讽刺的。


像韩复榘那样的人自然是聪明人,很懂得迎合国内的舆论。韩复榘说自己抗日,当时一枪不放,可是他一枪不发,丢了大半个山东。张学良也说要逼蒋介石抗日,可是他也是同样是一枪不放,丢了整个东北。

正如李宗仁回忆录里面所说的,韩复榘这个人虽然认定了自己要抗日,当时也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随随便便把自己的军队消耗了。韩复榘放弃山东并不意外,因为在他们这些旧军阀看来,“我们有了军队,到哪里都可以自立”。李宗仁最后一句话说得很好:

“他的愚而好用的简单头脑终于误了他。”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阎锡山为什么放弃山西?宋哲元为什么放弃平津?不说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们也曾英勇抵抗过,就连一枪未放的少帅张学良挥师入关时,心理也肯定眷恋故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眷恋故土是真,眷恋权力更真,离开了东北的张学良领着东北军到处流浪,无以为家,看到他的窘状,后来的阎锡山、宋哲元、韩复榘们才引以为鉴,下定了抵抗决心,组织了顽强抵抗。

淞沪会战打响后,正是看到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几十万几十万的往战场上填,地方军阀们才摒弃前嫌,川军、桂军、晋军、东北军、才源源不断的走向战场,面临生死存亡之争、亡国灭族之痛,由不得把自己的小九九放在前头。

抵抗得住当然最好,抵抗不住(不含张学良)怎么办?

这时候自己的小九九就开始出现了。

阎锡山,从坚决抗日,到边抗日边谈判,从中央军和日军间隙里求发展;宋哲元,误判形势,想以谈判化解敌寇的全面进攻,将北平拱手让于敌寇,毁掉了长城抗战建立起来的十九路军大刀队的美名;韩复榘,上来猛打,拼掉了很多部队,一看打不过,而中央军说好的炮火支持呢?完全没跟上。为了保全实力,决心后撤,拱让山东大部地盘。

让出地盘是很心疼,自己多年经略的地盘给日寇占了,要论心疼,他韩复榘比谁都心疼,但比起命丧战场,或命保住了,但军队拼光了(这也意味着再也拿不地盘来),结果还要好一些,至少底子还在,未来值得期待。

看起来区别也不大,但他们的结果截然不同。

阎锡山,家底厚,山西地形好,没有被日寇和中央军吃掉,坚持了下来。

宋哲元,败退后再也没有机会证实自己,1940年郁郁病终。

韩复榘,被蒋介石设计擒拿,以不抵抗罪名枪决。

张学良有宋家小姐姐撑着,宋哲元有长城抗战英雄的威名顶着,韩复榘?韩复榘只剩下了嘴硬,面对李宗仁对他弃守泰安的质疑,人家韩复榘回答的也在理:“南京不守,何守泰安?”你老蒋的中央军把南京丢了,干嘛非要我一定守得住泰安?

光是嘴硬,未必会死,但韩复榘上有前科(支持张、杨当年搞的事情),下有不轨(联系刘湘继续反蒋),关键是后边没有给力的小姐姐顶着,尤其是在这种需要杀一儆百来稳定军心的紧要关头,不杀你,却杀谁?

据说法庭上的韩复榘一句话也没有辩解,零口供。他心里明镜一样,说什么都是死,本来自己就不很会说话而著称于各个段子,事已至此,还说什么!


历来现实

老蒋撤走重炮,韩复榘火气上来放弃抵抗日军

1938年抗日战争正激烈之时,蒋介石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将韩复榘诱杀于武昌。统治山东八年之久的土皇帝韩复榘这样殒命,真是今朝军阀名晨亡,在战争年代,何种的剧变都是在转瞬息完成。

从军法的角度,不服从军法当然是要立军法,日军攻打山东,作为山东的一把手,韩复榘并没有遵从中央的抗击日军的命令,而是撤退军队放弃了山东,这种违抗中央的军事行为依据当时军法被处决也属正常。但韩复榘率领的第三集团军在日军开始进军山东时候也发起奋勇抵抗,韩复榘曾向蒋介石要求调配重炮,蒋介石将一只重炮团调到济南,但在日军进攻黄河北岸时,中央又将重炮团调给汤恩伯,韩复榘非常气愤。之后在面对日军的进攻时,韩复榘基本就放弃了抵抗。老蒋当然很生气,之后将韩复榘诱骗到临时政府,设计将韩复榘逮捕处决以正军法。


蒋介石和韩复榘

韩复榘是否是草包:他真的只有韩青天和土味诗歌吗?

似乎后世对于韩复榘的印象只有他的“韩青天”称号,韩复榘统治山东八年时间里没少审案子,过了一把土皇帝的瘾,“韩青天”这个称号在民间传播得尤其广。而且韩复榘写的所谓诗歌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像下面这首:

忽见天边一火练,莫非玉帝在抽烟?
如果玉帝不抽烟,为何天边一闪电?

这打油诗真是妥妥的土皇帝风,但也不失一番混不吝的军阀风。但韩复榘就这么多斤两吗?从记载的一些资料中,可以看到韩复榘还是有他的过人之处的:

韩复榘在山东推行了一些改革,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乡,严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项施政计划。特别要提到韩复榘在山东大力支持并推行的“最后的儒家”梁簌溟的“乡村建设计划”,还是可以看出韩复榘确有其过人才能,不单单靠兵权治理山东八年。

你如何看待韩复榘抗日期间撤兵出山东的决定?可以理解同情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