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子彈」廣州造,讓重大疾病「無處藏身」

生物藥是製藥行業近年來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而單克隆抗體藥物(簡稱“單抗藥”)則可以被視為生物藥市場上“閃耀的明星”。在去年全球銷量最高的十種藥物中,單抗藥就佔了七個。其中,銷量最高的Humira(修美樂)2017年銷售額達到184.27億美金。

“魔术子弹”广州造,让重大疾病“无处藏身”

作為從廣州科學城企業加速器成長起來的企業,百奧泰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在靶點開發、抗體工程、治療方法開發、抗體生產等方面,已成功獲得多項國內外專利授權。尤其是其自主研發的BAT2094巴替非班注射液,屬國內外均未上市銷售的國家1.1類新藥。

“我們的目標按照國際標準開發出優質醫療產品,惠及全球患者。”百奧泰首席科學官、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勝峰博士對百奧泰的未來充滿信心。

填補行業空白

為冠心病患者“保駕護航”

單抗藥究竟有何“神奇之處”?這首先要從抗體說起。抗體是在人和動物的血清中,由於病菌或病毒的侵入而產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質,而單克隆抗體則是由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

人類將抗體應用於疾病治療的研究存在已久,早在百年前,諾貝爾獎得主Paul Ehrlich 就提出了利用抗體靶向治療疾病的 “magic bullet”(魔術子彈)概念。李勝峰解釋道,單抗藥屬於抗體藥物的一種,它與普通化藥相比具有高度特異性,能夠對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難治癒的疾病領域進行精準治療,副作用更小。

然而,單抗藥的研發技術壁壘較高,一直制約著國內單抗藥領域的發展。如果把自行車比作傳統小分子化學藥的結構複雜程度,那麼單抗藥就相當於一架飛機。研製單抗藥的難度,可能並不比造一架飛機簡單。

“產品從研發到臨床,再到做好上市準備,我們用了15年。”李勝峰所介紹的BAT2094巴替非班注射液,是百奧泰在研藥物中最為成熟的產品之一。它是國家1.1類新藥,也是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β3整合素受體的藥物,可用於治療血小板凝集相關疾病,包括因冠狀動脈不同程度受阻而引發的冠心病。

巴替非班注射液對於患者的作用,李勝峰形象地將其比喻為“交通管制”。如果把人的心臟比作廣州的中心城區,那麼通往市區的道路就是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行進中的車輛就是流向心臟的血液。“巴替非班注射液就如同一個交通指揮系統,每一條道路通多少車輛能夠保持交通的暢通,都能通過它‘指揮’。”

在這一產品的研發上,百奧泰填補了國內同類藥物的空白。巴替非班肽的合成工藝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了3項中國發明專利和1項美國專利,與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同類藥物相比,巴替非班集聚了各個其他藥物的優點,效果更好、更安全。並且它的合成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有利於大規模生產應用。

“魔术子弹”广州造,让重大疾病“无处藏身”

創新只為患者服務

以國際最高標準衡量產品質量

“我們初衷就是服務患者,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李勝峰認為,身為製藥企業,無論創新力量有多麼強大、掌握的技術有多麼先進,出發點還是在於為患者治療疾病的實用性。

一切以患者的訴求為主導,這是百奧泰在進行持續不斷創新中的堅持。其中,BAT1406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正是這樣的產物,主要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牛皮癬等病症,當前,阿達木單抗已完成關鍵性臨床Ⅲ期試驗,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申報上市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

“阿達木單抗的原研藥修美樂雖然每年銷售額是全球第一,但它主要銷售市場在美國、歐洲和日本,中國市場只佔不到0.1%。”李勝峰提到,修美樂高昂的價格是絕大部分國內患者“望而卻步”的原因。“但是通過百奧泰自主研發的生產技術,我們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讓絕大多數患者可負擔。”

將成本降低近10倍的過程並不容易。“就像世界上不存在兩顆一模一樣的荔枝,我們要找到高度類似的兩顆荔枝,就需要大規模地種樹、採摘、分析比對。”李勝峰解釋道,生物類似藥的原料來自大自然,因此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這需要建立一整套研發體系,尤其是精確的結構、功能和分析體系。

同時,百奧泰在研的BAT1706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正在美國、歐洲開展全球關鍵性Ⅲ期臨床試驗,這也是首家中國藥企在海外開展該類藥物的臨床研究,該產品有望成為國內首個銷往歐美地區的單抗藥。針對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療的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體(ADC)藥物BAT8001,是百奧泰開發的針對乳腺癌的“Best-in-Class”(同類最優)。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藥,減輕疾病對身體困擾,在李勝峰看來是企業創新的動力。接下來,百奧泰將繼續推動研發成果的產業化,強化研發團隊力量,開發更多的創新產品。

本月初,百奧泰在生物島建設的研發中心和營銷總部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投資總額約10億元,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預計在項目建成後3年內,百奧泰在國內將有4種藥物、海外將有2種藥物實現銷售,產值超過100億元。

此外,百奧泰位於永和開發區的5萬平方米生產基地,已完成8500L的建設,總體產能規劃60000L反應器,建成後將成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產能最高的抗體產業園。

“我們的目標是將產品賣向全球,”李勝峰提到,目前單抗藥的頂尖技術依然由歐美等國所掌握,要開拓這些地區的市場並不容易。“美國的單抗藥技術可以說是最前沿的,因此他們的准入門檻也最高。所以我們現在採用的都是國際最高標準——ICH指導原則進行藥物開發。”

【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校對】藍淑茹

【作者】 黃舒旻

【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