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虬角,应该读作“求决”,如此威猛狰狞的名字,感觉不是龙也得是个鳄鱼四脚蛇啥的吧,但实际上是萌萌哒,来自北极的海象的牙。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如果说到海象牙雕刻,其实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经存在了,在俄罗斯楚科奇的乌厄连村的一座古墓中就出土有海象牙雕刻的鱼叉叉尖,据考证是用来做装饰物及辟邪物的,而现在的乌厄连村也是海象牙雕刻的艺术中心。

但是,中国的象雕艺术更为历史悠久,所以当海象牙传入中国后,用这种异域材质进行创作,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牙雕品类:虬角。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楚科奇人海象牙雕(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

至少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对于北极及海象已经有了认识。成书于南北朝时的伪书《神异经》中记载:“北方有层冰万里,厚百丈。有溪鼠在冰下土中,其形如鼠,食冰草,肉重千斤,可以作脯。”这里面记述的“厚百丈”的层冰即为北冰洋中的冰山,而“冰下土中”的“鼠”,就是海象了。

明朝时期,西伯利亚大量向明朝进贡,其中重要的贡品之一就是海象牙。《辽东志》中记载:”北山野人,乞列迷之别种,养鹿乘以出入,水产海驴、海豹、海猪、海牛、海狗皮、殳角、鲂须,以为异物,昔入贡,今不通焉。”这里面的“殳角”就是海象牙。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乾隆 御制虬角染色宫廷画师彩绘火镰盒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乾隆 虬角十八子捻珠

海象,又称海马,生活在北冰洋周围地区,是鳍脚目动物里最大的,雄体可达三四米长,重两吨。“海象牙”就是海象的犬齿, 成年雄海象的牙可长达1米左右, 粗径可有12厘米。它和象牙不同,是向下长的, 突出于下方, 用以凿冰、发掘泥沙以寻觅贝类海藻等食物,并且可以用它来帮助爬行攀登,在斗争中又用以攻击敌人等。

海象的牙能有多大,下面这则新闻可以看看(注:图片有些重口味,吃东西的时候别看)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代是虬角雕刻的繁荣时期,但都是清宫造办处来制作专供御用的,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王守木在《漫话虬角》中说:“由于过去货源广, 价格也比象牙便宜, 所以一直到解放前夕, 在北京前门外西河沿一带还有不少虬角铺, 一些象牙店也卖虬角货。其原材料大都来自西伯利亚, 所以到四十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就断绝了。”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乾隆 虬角海上仙山摆件

海象牙雕刻起来和象牙差不多, 不过其中的芯子比较大, 没有象牙那样大的实心的牙尖部份,因此雕刻的大都是比较小件的物品,如粉盒、首饰盒、扇股、雕翎扇柄、烟袋嘴、葫芦口、鼻烟碟、大数珠, 以及头饰花片、簪头等, 尤其以扳指为多。

虬角工艺有个特色叫“茜绿”,就是用绿颜料将海象牙染色,染色后的虬角,有着翡翠一样的效果。或是在刻虬角图章时,会用海象牙的自然白色。(注:如果你百度“虬角”,有文章谈到“茜绿”的工艺,会引用一本名为《茶音闲谈录》的书中记载,请注意,这是一本虚构的书,其中关于“茜绿”工艺的记载纯属虚构)。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乾隆 虬角雕象生麦粒烟壶

目前,海象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最为珍贵的物种之一。当代虬角制作已经很稀少,而能掌握虬角雕刻全套工艺的艺人也更加稀少了。

保护野生动物,拒绝动物饰品!

但是,这项曾经的工艺,我们也应该知道。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中期 虬角扳指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 虬角“禹甸春和”毛笔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中期 虬角圆雕玉兔小摆件

又一个残酷的美丽——虬角

清代 虬角雕双羊摆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