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灵甫其人其事?

用户65268749

中将师长张灵甫苦等的援军迟迟未能赶到,这对两万多74师官兵来说是致命的。在被共军九个纵队20多万兵力包围的孟良崮上,已顽强坚守了三天三夜,体力很快将被耗尽,山上没有水源,先进的美式枪械也因无水冷却,枪膛被打到彻底变形。不仅如此,几天前还在一路追战、逼迫华野全部主力急渡沂河撤出山东的美装74师,战斗力之强令人惊愕。但善于谋战的张灵甫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以生命为代价缜密制定“中心开花、一战定乾坤”的作战计划里,反包围共军的国军主力中竟出了一路置党国利益于不顾的83师师长李天霞。临战违令的李天霞使“中心开花战术”化为泡影,而华野则在大战之际徒增这个“第十特别纵队”,真是喜出望外。孟良崮的战败对国军而言是致命的,它直接打破了双方的军事平衡和战略布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决战双方2比15的牺牲代价,孟良崮一役的胜利确切的讲应当是政治意义上的大捷,一位曾受训并毕业于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军方高官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方陆军学院从来没有将孟良崮战役用作战术上的胜战教案”。陈毅元帅曾对被俘74师军官坦率地说:“…你们74师战功卓越,战斗力亦堪为国民党军队之冠。可仍然逃不脱被歼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将校们听后一时无语。


mao6211

在近代国军众多将领中,张灵甫是其中比较传奇的一位,曾经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帅哥才子,后来变成一位杀妻凶手,再从一名抗战名将转变为国共内战时期的战犯和阵亡将领。近年来,网络对于张灵甫的评价越来越高,甚至有神化张灵甫的嫌疑,那么真实的张灵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张灵甫是陕西西安人,长相魁梧俊秀,身高达1米87,即便是在今天也是绝对的美男子,不过人家没有单纯靠颜值吃饭,明明可以靠脸,但是人家偏偏还才华横溢,曾经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不过读了一年多就退学了,后来投入军界,考入了广州的黄埔军校,是第四期学生,黄埔四期是国共将星云集的一期,除了张灵甫之外还有林彪、胡琏等。

值得一提的是张灵甫还写得一手好字,他所书写的书法作品还受到过于右任的赏识。评价其文武双采一点儿也不为过。

不过在1935年因为一场轰动西安的团长杀妻案,张灵甫的仕途意外受到影响。1935年冬,张灵甫带着自己的妻子吴海兰回老家西安探亲,不过在探亲过程中,张灵甫却毫无征兆的用手枪把自己的妻子杀害(原因据说是张灵甫听信传闻他的妻子在外面有外遇),张灵甫一时间受到舆论的猛烈批评,他也因此被关了一年多,后来因为抗战爆发,张灵甫被释放了。

抗战期间,张灵甫因为战功卓著,一路从团长做到旅长后来做到师长,1940年张灵甫出任74军第58师师长,在几次比较大的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中都有非常好的表现,因此战后,张灵甫出任整编第74师的师长,不过因为在解放战争中冒动贪功,张灵甫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战败身亡。


青年史学家

抗战中九死一生:大名鼎鼎的张灵甫是怎样变成瘸子的?

主编:萨沙

本文作者为璿,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张灵甫是怎样变成了跛脚将军的?

张灵甫有个外号叫做“张瘸子”。他走路时,常常用一根类似日本军刀的手杖,有人戏称“拐公”。他自己则自号“跛叟”,并且引以为自豪。那么,张灵甫怎么会成为瘸子的呢?来自于一次同日寇的激烈战斗。听萨沙说一说吧

张灵甫作为抗战中74军中层军官的典型代表,历经淞沪血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中万家岭围歼战、南昌会战高安保卫战、大败日军的上高会战、长沙三次战役,以及鄂西、常德、衡阳血战。正面战场的22次战役,他参加了几乎近8成。因作战勇猛,功勋卓著,张从抗战初期的51师305团团长,最后升至74军副军长。国军有个将军曾有句名言:“抗战中军官肩上的花(指升职),是用命换来的。”这话没错。

张灵甫在抗战中参加无数战斗,负伤多次,九死一生。萨沙敢说,张灵甫在抗战初最初的几年内,根本没想到他有可能活到抗战结束。

在74军,张灵甫还有另一个绰号,“张瘸子”。他走路常常用一根类似日本军刀的手杖,有人戏称“拐公”,他自己则自号“跛叟”。据他部下说,叫他“张的瘸子”,不是嘲笑他残疾的意思,而是显示对老上司的亲昵。是不是真的表示亲昵,姑且不论。74军官兵都知道,张灵甫的右腿,是在亲临火线指挥时被日军的机枪打断的。所以“张瘸子”这一称号,更多也许怀有对英雄的敬意。那张灵甫将军这条右腿,是在哪次战役中受伤瘸的呢?

在大陆近年越来越多的关于正面战场的纪实文学作品中,对于张灵甫最为浓墨重彩的无疑是武汉会战中的张古山战斗。

第九战区先后调集12个师十余万人,将106师团包围在万家岭附近的崇山峻岭之中。而张古山,就是日军一个重要的支撑据点。张古山虽然只是一座海拔不足300米的小山,但地势险峻、灌木丛生、易守难攻。

10月6日夜,根据时任74军作战参谋吴鸢的回忆,当时是153旅旅长的张灵甫主动提出,派一个团乘夜间从小道偷袭上山,偷袭得手后,正面主力再展开攻击。师长王耀武同意了这一做法。并将302团划归张灵甫所在的153旅指挥。

10月7日凌晨,在旅长张灵甫的安排指挥下,国军开始了对张古山的夜袭。第九集团军战斗详报对此描述到:“开始攻击后,74军51师攻向长岭,张古山北部攻击争夺极为激烈,两军以手榴弹,刺刀肉搏,官兵伤亡千余人,敌人伤亡亦大。惟敌凭借坚固工事顽抗,至各方均成对峙状态。”

薛岳见各战线鏖战迟迟无进展,在10月9日下达命令,要求第51师组织500人的奋勇队(俗称“敢死队”),并于19时向张古山方向发起反攻,限明日必须完成任务。

51师师长王耀武开始组织500人的奋勇队,并交由张灵甫指挥。在张灵甫旅长的亲自率领下,10日天还未亮,便攻克张古山制高点。然日军不甘心失败,日出后,向制高点发起更为凶猛的反扑,以飞机,火炮作为掩护,步兵近千人投入攻击。张灵甫率部抱着必死决心,顽强防御,伤亡极大,最终等到51师增援部队赶到,将日军击退。

51师张古山一战损失极其严重,参战的4个团,竟然伤亡了5个团长(其中1人为代理团长)。时任74军作战参谋吴鸢回忆,张灵甫的右腿也负重伤,后赴桂林治愈,但走路仍不方便,行动得使用手杖,因此便有了“张瘸子”的绰号。

但是笔者查阅74军相关电文和战报,以及时任74军军长的俞济时《八十虚度回忆》一书中列出此役七十四军阵亡、受伤的营以上指挥官。都无张灵甫重伤记录。不得不说这位作战参谋吴鸢回忆有误,张灵甫并非在张古山战斗中右腿受伤成了“张瘸子”。

其实,张灵甫断腿,并不是在武汉会战期间。

武汉会战后,51师经过整补训练后,又被投入到南昌会战中。岗村宁次虽然用了日军中最羸弱的101师团、106师团作为主力攻击,但是却为它们配备了除师团所属炮兵外的3个重炮联队,2个山炮联队加上大量装甲部队。从3月20日修水河攻击开始,一路利用浓密的钢铁炮火,无情碾压着中国军队的血肉长城。27日南昌沦陷!以此同时,106师团分出一个原田支队向高安进犯。51师师长王耀武生病,由李天霞代理师长职务,张灵甫任153旅旅长。

29日拂晓,日军通过一天是试探攻击后,于29日拂晓将手里2个步兵大队一字排开,直接向高安附近51师阵地发起总攻。说起原田支队和51师还真有渊源,张古山与51师血战也正是这个147联队。51师还真不惧怕这支手下败将,师长李天霞决心大胆出击,除正面固守外,还派两个营从侧翼迂回攻击,日军这天的攻击就这样被迫中止。

30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并且伴随着战车部队。接下来两日战况更为激烈。

“30日午时后2时30分,敌步兵约300余骑兵7,80名向我军305团阵地进攻,(两军)白刃相接,炸弹互投,激战约2小时,敌终未得逞。敌恼羞成怒释放催泪性、喷嚏性、窒息性毒气弹,官兵中毒者一百五十余人。我第2营营长李石见鉴于我军缺乏防毒器具,遂乘敌于攻击顿挫之际起而反攻,不意敌弹如雨,竟负重伤,官兵伤亡350余人。”

51师的战报描述着,即使官兵奋力应战阵地也相继失守。

4月1日,战斗到了最后核心阵地,师长李天霞为挽回局面,令153旅旅长张灵甫亲率最后的预备队投入反击中。于是,张灵甫再一次亲自率领部队,到一线与敌人厮杀。

“张旅长计划扫荡窜入之敌,此时已下午十时,敌大部亦继续窜入,(两军)激战彻夜。4月1日拂晓,敌仍然实施席卷计划,企图扩大战果,张旅长指挥部队勇猛扫荡杀声震天地,敌我之伤亡极重。此时一发达姆弹飞来,张旅长负光荣之重伤。我虽未攻下敌之据点,但敌之席卷计划也未能得逞。至4月1日上午,全线仍在激战之中。”

写到这里,基本可以确定,张灵甫将军右脚所负的重伤,是在南昌会战中(4月1日晨率部反击时)。这颗子弹直接击中了张的右膝,造成严重的骨折和内出血。他的卫兵拼死将其抢下火线,送到后方医院。

医生发现张的腿伤十分严重,提出截肢治疗,不然会有生命危险。可是,一旦截肢,也就意味着张灵甫军人生涯的结束。一只胳膊还可以指挥战斗,一条腿哪里能够行军呢!张灵甫是个十分固执倔犟的人,立即严词拒绝。后来得到特批到香港治疗,本有望痊愈。但因为张灵甫得知一线吃紧,急于返回前线指挥部下和日寇血战,提前踢开了香港医院。结果,伤处愈合恢复不良,膝盖关节变得僵直不能弯曲,以至终身残疾,这就是“张瘸子”的由来。

而他所用的手杖,其实是缴获来的日军战利品。

在他手里,这个手杖更像是一种战胜日军的纪念品。

解放战争张灵甫死后,解放军也是通过腿上的伤疤确认身份的。

据说,张灵甫的部下被派来认尸体,看到尸体后就嚎啕大哭,拉开裤子给解放军军官看:你们看。这就是他抗战时候,被日本鬼子打伤的地方。不管怎么说,他抗战有功,希望你们好好安葬他。

解放军军官回答:放心,我们会妥善处理的。

萨沙另外赠送抗日铁军74军军歌:

《74军军歌》 (田汉作词、任光谱曲)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它,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

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愈杀愈勇。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


萨沙

张灵甫其人其事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中国式悲剧”,这是我最想对张灵甫做的总结。从张灵甫被围歼在孟良崮的结局,我们可以说这样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国民党的军队中,张灵甫的人品和武德是人尽皆知的。早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后来弃书叹“大丈夫当拨乱反正,旋转乾坤,措国家于磐石之安,登斯民于衽席之上”,字里行间透露着救国救民的殷切之情。

张灵甫是地道的关中汉子,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张灵甫验证了这句话,1925年离开北大,投笔从戎,自此戎马一生。

抗日战争中,张灵甫苦战淞沪,血染南京,奇袭张古山,鏖战上高并在此战中腿部中弹,不及医治而终身跛脚。张灵甫一别众多国民党将领畏敌如虎的怯懦,也引起了众将的羡慕嫉妒恨。

1945年抗战胜利,张灵甫的74军更是作为“守备军”守备南京。宁沪自古就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多少英雄沉浸于此。作为浩浩荡荡的“劫收”大员中的一人,想要大发横财如同探囊取物,然而张灵甫没有“经济”眼光。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张灵甫在南京的第一个住处还是自己花钱租来的。


张灵甫在军事,经济,作风上堪称楷模,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中国这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度,自我凸显的结果必然是集体的蔑视。

李天霞就是其中的代表。国民党将领的安排历来都是“立嫡立长”,在张灵甫千里迢迢投奔王耀武的时候,李天霞已是跟随王耀武多年的副官,又一直是张灵甫的长官,还是黄埔三期生比张灵甫高一届。所以在潜规则统治下的国民党,李天霞占尽了“嫡与长”,理应胜券在握。而众人没有按常理出牌,最终让他怀恨在心。

果然孟良崮一战中,张灵甫想着“中心开花”全歼共军主力。然而他不会知道自己已经不是王牌师的师长,而是笼中之虎。在孟良崮战斗中,李天霞脚底抹油,挥师东向,将张灵甫的右翼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的攻势下,致使张灵甫被围。在蒋介石与汤恩伯的严词训斥下,甚至在部下的苦谏下,李天霞仍然轻描淡写地说“张飞不是顶有办法么?”然后仅仅派出一个连携带旅部电台冒充旅部番号躲在孟良崮附近的一个山洞中,最终使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张灵甫战死沙场。

张灵甫最终只能感叹“勇者听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投机者自为得志,”含恨而终。他到死才知道自己不是败给了共产党而是败给了昔日同僚,败给了国民党的内部斗争,败在了自己的洁身自好,所以我说是一场悲剧。


一树梅花一放翁

张灵甫是民国历史上的一个知名人物,我与张灵甫的儿子张道宇先生是微博好友,经常交流和互动,对其父张灵甫将军的所作所为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抗日之举有些了解,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张灵甫王玉龄夫妇

与同时期的国民党将领相比,张灵甫在网上和人们的议论中比较热门。对于张灵甫成为“网红”,我觉得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一、张文化水平很高,出身北大,后来又考入黄埔,且书法一流,这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比较罕见;二、不可否认,人高马大的张灵甫的确非常阳光、帅气;三、张在抗战中立功甚伟,是中国老百姓崇拜的抗日名将;四、其部整编第74师是国民党军队中的王牌部队,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轻敌冒进,被华野全歼,这是张闻名全国的最主要原因。

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孟良崮,张灵甫部在此被华野全歼

对于张灵甫其人其事,世人有过许多评价,褒者说他是抗日名将,是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贬之者称其无故枪杀妻子,在解放战争中残杀我根据地军民,甚至将已去世的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从坟中扒出辱尸,毫无人性可言。

张灵甫妻子王玉龄和儿子张道宇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干部,祖籍山东临沂,1940年代中期参加革命工作。据父亲回忆,1947年春,他在临沂义堂镇一处集市上见过张灵甫。当时有一名74师的士兵在集市上买鸡蛋,不知什么原因与卖鸡蛋的老太太发生争执,打了老太太一耳光。这时恰好张灵甫骑马从此路过,了解了事情原委后,命令身边警卫将这名打人士兵就地正法。父亲说当时许多老百姓包括这位被打的老太太都为其求情,但张灵甫一概不听,最后还是枪毙了这名士兵。

这件事对父亲感触很深,后来经常向我们说,张灵甫虽然在内战中做的不对,但他治军确是纪律严明。


民国年间那些事

近几年来,张灵甫的形象大有改观,民间讨论更是不用说,2005年官方还颁发了一枚抗日纪念章,以纪念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然而,其实很多人对他还是不熟悉的,最多的了解的只是孟良崮战役中的那个败将,或者说是曾经的杀妻凶手。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生平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张灵甫,又名宗灵,字灵甫,又字钟麟,陕西省长安县人,1903年出生,曾考入过北大,因为付不出学费而退学。1926年,张灵甫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进入国民革命军第21师任职见习官。

北伐战争,张灵甫也有参与,因为职位低微,命名不显,北伐后,他被调入素有“天下第一师”称呼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师,1933年,当时只有30岁的张灵甫已经升迁为第一师独立旅第1团上校团长,同年,他与吴海兰在四川结婚。

婚后两人生活还算幸福,然而1935年却是发生了震惊国内的“张灵甫杀妻案”。

张灵甫杀妻的原因,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张灵甫认为妻子不忠有了外遇,另外一种是说张灵甫妻子拿了重要的军事文件,张灵甫认为妻子有很大的嫌疑,但不论怎么说,没有确切的证据以证明吴海兰的以上两种行为,显然地,张灵甫杀妻更多的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向。

张灵甫杀妻案最终惊动了蒋介石,张灵甫被南京法庭审判,被入狱10年,在南京老虎桥“模范监狱”服刑。 然而,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急需军事人才,张灵甫被释放,被编入第74军,出任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

当年12月,张灵甫带着305团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因与日军作战有功,事后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之后,张灵甫率领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等知名对日战争。

尤其是在德安大捷中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以致使日军106师团退路被封,最后全军覆灭,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当年上演话剧的主角人物;高安作战时,他因冲锋在前为日军机枪扫中,落下残疾,而被称呼为“张瘸子”;上高会战中他代理58师师长,给予日军重创;湘西雪峰山战役,他更是指挥58师与日军血战到底赢得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74军驻防南京,张灵甫升任为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时人称之为御林军统领,蒋介石更是对其极为器重。后来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出任师长,该军队由美国顾问训练,装备清一色美式武器,号称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内战爆发以后,张灵甫参与了淮阴之战、涟水战役,在最终的孟良崮战役中,第74师为解放军围歼,张灵甫身死。至于他的死亡,主要有着三种说法,一种是解放军的官方说法

为六纵特团副团长何风山当场击毙;一种是国民党的主流说法为张灵甫是自杀以殉党国的;一种是民间流传说张灵甫在被俘虏后为押解的解放军战士枪杀。

张灵甫的死因,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至于具体的死因,也只有当时的有关当事人才能清楚了。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张灵甫是将星辈出的黄埔四期学生,与很多抗日名将是同窗同学,他身高1米8几、面相俊朗,还写得一手好字,受到了当时文学大师于右任的赞誉,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他在那个年代都绝对称得上是风流才子。

但是后来因为多方面的原因,他决定弃文从戎,从当时全国最好的学府燕京大学退学,来到了广东报读了黄埔军校,自此之后展开了他辉煌的人生。


张林浦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进入了部队,参与了蒋介石的数次北伐战争,因为卓越的战功以及出色的表现,他没过几年就当上了团长,但是他的人生却在1935年的时候发生了转折。

他在和妻子回乡祭祖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说自己的妻子是地下党,所以不受情绪控制的他,掏出手枪打死了妻子,这个案件在当时震惊了全国,影响极为恶劣,所以张灵甫当即被投入了大狱,被蒋介石判刑十年。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因为战争的需要,张灵甫的老上司王耀武想起了作战英勇的他,王耀武觉得像张灵甫这样的战争奇才不应该在监狱里浪费余生,所以向蒋介石请求将张灵甫放出来参与战争。

所以张灵甫这才得以出狱,重新以团长的身份加入了王耀武的第51师,与王耀武一同加入了在后来有着鼎鼎大名的第74军。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在否认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声称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只是一介小小的上校团长,根本不足以承担这么大的盛名,所以他们觉得张灵普的名气是人们捧起来。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虽然张林浦在刚开始加入第51师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团长,但是他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因为经常身先士卒对日本人展开全面攻击,立下了无数令人称赞的功劳,所以他的军衔以及职务也越来越高。


张灵甫从团长做到了旅长,成为了王耀武手下的一柄利剑,再后来王耀武升任第74军军长的时候,张灵甫接任了王耀武原本的师长位置,成为了第51师的师长。

可以说王耀武成就了74军铁军的称号,而张灵甫作为王耀武手下最得力的干将、第51师的师长,在第74军中有不少的功绩都是张灵甫亲手打下来,在抗日战争他跟随王耀武转战大江南北,可以说,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绝对超过了当时很多其他的将军们。


在1945年,战争进入了白热化,当时正是战争打到最激烈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日本人后来会投降,这个时候的张灵甫已经升到了第74军的副军长,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在这一年里,张灵甫带着手下的士兵们打了好几场硬战,正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日本人竟然在美国人的原子弹威胁下投降了,这个时候张灵甫结束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抗日历程。

虽然张林甫在抗日战争中并没有达到许许多多人追捧的那么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并不是很多人所否认的那样,以为他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作为当时的国民第一铁军的主力师长以及副军长,王耀武时期的第74军很多的前锋硬仗都是张灵甫带人打下的,张灵甫将军的功绩是值得我们崇敬与钦佩的,而不应该是很多人所说的那样不堪。


后来第74军改编成第74师,装备编制不增反减,王耀武被调任为第二集团军的总司令以操控大局,而张灵甫也因为优异的表现被提拔成了第七十四师的师长,张林甫人生中最大的败局因此出现了,也因为这个败局导致了他生命的终结,以及第一铁军74师的终亡。

1947年,张灵甫因为过于自信己方的实力,带着整支军队进入了孟良崮,他让几十万解放军包围住了自己,当时张灵甫两万多人士兵的第74师被解放军20万大军团团围住,当时的张灵甫以为自己的队友们会过来营救自己的。


但是他太过于高估他的队友们了,当时有两名国军将领带军前来营救张灵甫,但都被解放军拦下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名将领因为和张明浦有过过节,所以迟迟不肯发兵过来营救,所以最终导致了一代名将张林浦以及当时国民党最精良的部队七十四师被全歼,最终变为了历史。

我觉得张灵甫将军前半生在抗日战场上为整个家国与日本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杀,他为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是我们所无法抹杀的,从这方面来说张灵甫将军是一个实至名归的抗日英雄,对于英雄我们应该对他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不是无端的辱骂,虽然后面的事情使得他在我们的评价中大为降低,但是各为其主、各司其职,我觉得这是恰恰能体现出了张灵甫将军的个人品质的珍贵之处。


孤客生

张灵甫出名一是因为长得高大帅,二是因为以他为蓝本写了《德安大捷》,一举成名。另外我说74师打不过日本乙种师团,可能很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那我们来看几个事实好了。


这么说吧!一个日军师团在孟良崮,三野吃不掉吧?为什么呢,因为日军一个乙种师团多少人?(2万人左右)之前我们从没一次性歼灭过这么多…不能说才过一二年,就能歼灭一个日军师团了?!所以三野歼灭了74军,但歼灭不了日军师团,所以我认为74要弱于日军乙种师团。



日军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而日军39年以前是四单位师团,39以后基本没有了,以后都是三单位师团和治安师团。没有联队,旅团直接管几个大队。



再看二次长沙会战,74军在春华山惨败。被2个师团野战,74军的2个师几乎全灭。不过长沙会战时代的师团是三单位,不是四单位了。所以我认为,如果野战74攻击,打不动;74防御勉强维持。



74军全部美械已经是胜利后了。74军要能攻击灭掉一个师团,那驻印军,远征军当时在忙活啥呢?在全美械的情况下与乙种师团干,他们也不过歼灭万把日军。(而乙种师团是2万人左右)还没有1950年的韩国那种治安部队一个师装备好。



所以我认为,当时74军作为中国王牌军,一类部队,未必打的过日军乙种师团,或者说是劲敌但不如乙种师团。看看日军乙中师团和美军打就行了,美军有海空和弹药优势,伤亡都巨大,何况我们。


李三万的三万里

关于张灵甫的事近年争议极大,今天我希望公正的和大家探讨一下。张本人自黄埔毕业后一直战斗在第一线中原大战,围剿红军,当时的国民党可以说是很多青年人的希望,张灵甫投身其中无可厚非。现在说重点也是网上骂声很重的地方说在抗战中张只是无名之辈74军是在王耀武手中发展壮大的,但张灵甫从团长开始每战必拼死战之后升为旅长从上海,张古山,上高,转战金华,常德,长沙一场场血战下来说他是抗日勇将不为过吧?日军对74军咬牙切齿而张灵甫的58师经常作为全军的箭头,攻击力极强对日军打击最大。内战中74师早期更是表现的几近完美,扫荡淮南双击涟水给山野及华野极大的威胁,粟裕几次想集中优势兵力干掉这个最大的敌人都未成功,也反正了张灵甫的指挥才能,此时的74军并非全美械,但医疗,通讯,战斗素养高出同期多数部队其步炮配合非常完美,与之交过手的名将皮定均,王必成等在自传中都提到过对手强大的战力。再来说下它的灭亡,进入山东后山区作战张灵甫明显感觉吃力,加上前期老兵损失太多又没休整过此时的74军战力已打折扣了,在进攻坦埠的最后时刻他也时刻关注着对手及友军,左右两翼的李天霞在苏中就吃过粟裕大亏所以一直很小心且与张灵甫关系又极差(争军长),而黄百韬被一纵死死的拖在了天马山,王必成百里奔袭垛庄完成合围,即便如此74军也坚持了3天,如果带足了弹药和水坚持到友军前来基本毫无问题,74军完了也就注定了国民党最后的完败历史没有如果,但请大家明白一只百战之师的绝不会贪功冒进的否则早就完旦了,张灵甫抗战中肯定是民族英雄,内战中是站错了队仅此而已,他包括74军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阿登虎王

对张灵甫这等大神,我等小辈斗胆给他贴几个标签吧!

1,投笔从戎的古城青年。

张灵甫生于西安古城,20岁时考入北大历史系,后来因为经济原因只好退学。

早在中学时代,张灵甫就写就一手好字,与国民党大佬书法大家于右任亦师亦友。也正是于右任的介绍,让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胡连,李弥,刘志丹等人的同学。

文北大,武黄埔,张灵甫做到了文武双全,实属难得。


2,刻苦学习的军校士官。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张灵甫不向学长们一样分成两派互相争斗,也不想戴笠那些后进努力巴结领导,相反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好学生。在学校期间,努力学习各种军事知识,给后来的带兵打仗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来,张灵甫这样的军校生,做参谋做文职晋升更快,但他坚决选择了基层带兵,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厉害。


3,残忍杀妻的直男癌患者。

张灵甫在黄埔军校毕业后,从排长做起,一路晋升,在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师做到了团长。这样年轻有为的军官,应该是前途无量。可是张灵甫却因为一件事,成为全国人民的众矢之的。

张灵甫的第二位妻子是吴海兰,与吴海兰结婚两年后,张灵甫枪杀了妻子吴海兰。吴海兰的娘家人找到了妇女协会,正好遇到了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芝一份,只要找到宋美龄,于是全国闹得沸沸扬扬。

这个时候,胡宗南抛弃了张灵甫,于右任也保不了张灵甫。于是张灵甫孤身一人去南京自首请罪,一路上就靠卖字走到了南京。也许这也是一场赎罪之行。

很多人认为吴海兰给张灵甫带了绿帽子,张灵甫自己辩解说是吴海兰偷了军事文件。不管怎么说,张灵甫不听任何解释,就把吴海兰一枪毙了,充分暴露了他的直男本质。


4,抗日战场的猛张飞。

被判刑十年的张灵甫,就遇到了抗日战争,抗战全面爆发,所有服刑官兵一律释放。张灵甫找到了师兄黄埔三期的王耀武,王耀武让他在74军当了个空头团长。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大量的黄埔人战死,张灵甫战功赫赫,侥幸不死,反到官越做越大。因为张灵甫洁身自好,没有赌博吸毒嫖娼等恶行,对待下属也很慷慨,很受欢迎。而王耀武也把他当做了亲信。

抗日战争,张灵甫的战绩十分辉煌。

  1. 徐州会战,张灵甫两团之力,攻入日军阵地,升为旅长。
  2. 万家岭战役,张灵甫死守张古山,让断了后路的日军106师团全军覆没。从此张灵甫成为抗战的偶像,全军全国的表率。
  3. 上高会战,张灵甫指挥58师参加,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

  4. 第二次长沙会战,张灵甫在永安58师孤军作战,伤亡超过40%,军功赫赫。
  5. 浙赣会战,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
  6. 战功太多,恕我不能一一列举。


5,国民政府的御林军官。

抗战胜利后,74军奉命卫戍南京,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被称为御林军统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后来,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军),辖整编51旅、57旅、58旅共3万余人。此时的整编74师已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时称国民党部队五大主力之首。


6,悖逆潮流的人民公敌。

抗日战争结束后,昔日的民族英雄成了人民公敌。

张灵甫这位抗日名将,在内战爆发后,成了毁灭解放区革命成功的急先锋。

张灵甫的整编74师,在鲁南战役中,攻克苏皖根据地首府淮阴,给我军的财源粮饷造成巨大困难,根据地收缩进山东一隅。后来,张灵甫部队与我军多次争夺涟水地区,给我军造成巨大伤亡。

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孤军深入,被我军20万人团团包围,张灵甫弹尽粮绝在指挥所山洞里面自杀而死

与人民为敌,死有余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