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冰城門店銳減 生鮮買賣不好混了?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懂消費需求、顧客心理,這是商家生存的法則。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一邊開店,一邊關店,成為生鮮商家在市場競爭中的代價。

得利不便利,使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顧客迴歸菜市場。

淘冰城门店锐减 生鲜买卖不好混了?

“星羅密佈”的生鮮店競爭慘烈。

保健路88號,淘冰城的綠色牌匾還在,“食匯到家,真省錢”的slogan依然塗寫在牆面上。但是,當新晚報記者走進這家淘冰城時,發現室內正在“轟隆隆”裝修,施工人員說這裡要被改成牙科診所。曲線街上,另一家淘冰城也已經拉上了捲簾門……

事實上,淘冰城一年前就已收縮戰線。這一年,地利集團在收購重組“聞氏生鮮”和“印雙傑”兩家生鮮連鎖品牌後,在哈市大量開店。不過,“行業龍頭”並未遏制住行業的繼續膨脹,生鮮行業關店的不少,開店的更多。

讓市民們感到不爽的是,在生鮮店購物漸漸顯露出諸多不便,比如不能像去菜市場一樣挑選,這成了消費者的“心病”。

淘冰城

四年裡門店持續縮減

兩年來,生鮮店忽如一夜春風來,各門各派,競爭慘烈。

開生鮮店,首先要懂“人”。高檔小區拔地而起,他們瞭解住戶大多為現代都市群體,由於生活節奏快,便捷性成了人們的首選,生鮮店瞄準時機在樓內說開就開;年輕人懶得動,就為他們開通線上配送服務,並有針對性地售賣幾十元一個的高端進口小蘋果;開在城鄉接合部的分店多賣廉價食材,在櫃檯裡你不會找到秋葵、進口櫻桃的影子。

很多人認為只要掌握了消費需求,找幾個合夥人,每人拿出幾萬元錢,就可以開一家中等規模生鮮店,再加上有穩定的進貨和銷售渠道,就會有現金流了。然而,市場競爭的慘烈超出想象,由於缺乏經驗,很多人已經退出市場。

比如前幾年開業時,一度在哈爾濱造成轟動的淘冰城。

記者詢問淘冰城某分店店長,對方稱:“淘冰城2014年開業,最高峰時開店20多家,現在就剩下6家。店黃了,挺讓人鬧心的。”他認為,近兩年,同行業競爭厲害,再加上房費、人員開支高,於是“挺不住了”,目前部分門店業務由四季生鮮管理層代管。

而四季生鮮的日子也並不“滋潤”。該品牌在哈爾濱開業已有十年,經理譚峰記得,紅旗大街上的店面,年租價格由最初的5萬元漲到6萬元,再到如今的33萬元。譚峰稱,四季生鮮在海拉爾開了3家分店,看中的就是當地開店成本較低。在哈爾濱周邊開分店就要多考慮了,畢竟,哈爾濱市區的擴張成本實在太高了。

扎堆住宅區

500米內聚6家生鮮店

每個老闆都知道“規模優勢”,大家都想擴張,可擔憂也是一致的。生鮮店的競爭究竟慘烈到什麼程度?開店“密度”可以說明一些問題。記者用手機地圖搜索,曲線街“淘冰城”附近,包圍著四季、萬家樂等6家同等規模的生鮮店,而且在短短1公里直徑範圍之內。

在居民住宅區集中的地方,連鎖生鮮店密集佈局。除了果蔬、肉類,很多生鮮店還有糧油、副食、麵食等各種日常用品在售。“大米一斤2.99元,比家樓下超市便宜將近5毛錢,還有菜看著也挺新鮮。”週末,正在中輝生鮮挑選商品的葉女士說。在她的購物籃裡,已經裝上10斤大米,以及豬肉、哈密瓜和芹菜等商品。

這一年來特別火爆的中輝生鮮的毛經理說,附近社區密集程度是開一間生鮮店的首要考量。通江街店面相鄰東風街小區、紅專小區,500米之內包含了10個社區,因此,這樣的“地界”必然是火。在中輝生鮮通江店500米之內,還有每清生鮮、優農生鮮、天潤生鮮等3家生鮮連鎖超市。

而處於大型農貿市場、超市賣場真空地帶的居民住宅區,更是成了中小型社區生鮮店的必爭之地。

在地利生鮮珠江駿景店附近300米內,聚集了炫彩solo、書香雅苑、明珠公寓、珠江嘉園、贛南小區、公濱城市花園等10處社區。站在店門前,目之所及樓棟數20幾棟。500米內,有胖子生鮮、四季生鮮、佳運生鮮、黑鑽尚品生鮮、家家樂生鮮、萬家樂水果超市6家中小型生鮮店。

“不讓挑”

讓顧客迴歸菜市場

商家的競爭,總是會讓消費者得利。但是,對於市民來說,心裡也有過不去的坎。記者在供銷社生鮮店內看到,很多市民伸手挑選蔬菜時,會被銷售人員阻攔下來。“為啥不讓挑呢?我花了錢的。”趙大娘認為,不讓挑是因為蔬菜品質有貓膩兒。

今年,天潤生鮮經緯街店將盛放蔬菜的玻璃櫃又加高半層,專用來防止顧客挑選。很多店面會在蔬菜區域上方張貼溫馨提示:蔬菜不能挑。“因為蔬菜利潤本來較低,挑選會造成損耗。每天損耗超過5%就算賠錢了。”天潤生鮮銷售人員解釋說。也有生鮮店嚴格控制著每日剩餘庫存率保持在3%至4%,特殊情況下不超過8%。

一旦開放挑選,商家就會將售價調高,這部分最終也會由消費者買單。在多家生鮮店內,記者看到有可供自行挑選的精品蔬菜區,與普通區域相比,部分菜品每斤貴出1元左右。

此外,人們對生鮮店的“品牌忠誠度”似乎並沒有很高,哪家便宜去哪家買。而且,隨著地產菜上市,菜市場也正吸引著客群迴流。夏季是生鮮店的淡季,天潤生鮮張經理說,消費者更願意購買露天市場上成筐、成車裝的蔬菜,他們會覺得那是從農村直接拉來的,吃著更放心。

張經理向記者透露,夏季葉菜日銷售額比冬季減少60%是很常見的事情。

後記

劇烈的競爭引發激烈的價格戰,然而,一年的低價做下來,商家苦不堪言:誰都無法保證自家價格最低,因為總會有另一家超越底線,帶來更低的價格。請關注“在哈爾濱,你去哪買菜?(下篇)”《“價格戰”快打不起了生鮮也想做年輕人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