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中,康有爲爲什麼接受了張之洞卻拋棄了李鴻章?

丹囚生

康有為不僅拒絕了李鴻章,後來連張之洞也拒絕了,提拔他的張蔭權,翁同龢也沒踢到一邊。對於耐心求解的滿族清貴,他也虛言恐嚇,康有為想做獨相,讓光緒做獨夫,所以維新變法註定失敗。

一,康有為拒絕李鴻章。

甲午戰爭後,全國掀起來一場維新變法的輿論思潮,這一思潮的引領者正是南海聖人康有為。康有為-在1986年創辦的強學會,正是維新變法的主要倡導者。

這時,公卿權貴封疆大吏紛紛表示支持強學會,翁同龢送來銀子,康有為接受,張之洞送來銀子,康有為還是接受,李鴻章送來的銀子,康有為原數奉還。

康有為為什麼拒絕李鴻章的合作?

李鴻章這邊,甲午戰爭後失去權勢,成為朝廷的“棄子”,而且有漢奸之名,康有為潔身自好,不願意把自己弄髒。

康有為這邊,主要是康有為中國人太狂妄,別人和他合作,必須拜他為師,李鴻章肯定不會拜師,直接拒絕還有個美名。

二,康有為拒絕張之洞

康有為因為創辦強學會期間過於狂妄,遭到了清流流派的阻擊,強學會被強行解散。強學會解散後,康有為南下到武漢和張之洞進行了深入談話。

張之洞聽完康有為的改革理論大感贊同,但是要求康有為放棄他的今文經學和孔子改制理論。康有為固執己見,兩人不歡而散。

康有為為什麼拒絕張之洞?

康有為這邊,他要做內聖外王的古今完人,要做聖人,自然不肯放棄自己的“立言”功績,即使被儒學界大部分人斥為異端邪說和野狐禪也不會改變。

張之洞這邊,他是科舉達人,探花郎出身,對儒學的研究比康有為不知道深厚多少,如果張之洞接受了康有為的荒誕不經的今文經學,就失去了士林領袖的資格。


三,康有為排擠翁同龢,恐嚇榮祿等清貴。

康有為是翁同龢推薦給光緒帝的,他極力肯定康的才華與能力,評價康是“勝臣百倍”的難得人才。

但是康有為並不這沒看,康有為認為改革就是要除舊佈新,像翁同龢這樣的膽小怕事之徒,難當改革大任,於是翁同龢就被貶官了。

翁同龢和康有為的爭議焦點是,漸進改革還是休克療法,光緒帝選擇後者,真是不要命了。

恭親王奕訢臨死前,給光緒最後的遺言是:“聞廣東舉人康有為等主張變法,請皇上慎思,不可輕信小人。”光緒帝完全不放在心上。

康有為眼中的頑固派首領榮祿,早在正式變法之前,就已經推動軍事改革。可是當榮祿禮賢下士向康有為討教變法,康有為答道:“殺幾個一二品的大員,則新法行矣!”

康有為成功地把所有潛在的合作者都排擠在變法之外,維新變法要是能夠成功,就真的見鬼了。

四,康有為只和光緒合作。

康有為這個狂妄的政治小白,遇上光緒這個政治小白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

用一句象棋術語就是“單車寡炮瞎胡鬧”,維新團隊一個行政軍事幹才都沒有,每天就知道文件落實文件,100多天時間下了300道聖旨,執行下去的能有幾個?

最關鍵的是,康有為和光緒的團隊,只是“太子黨”,最好的辦法是慢慢來,用十年二十年時間培育實力,耗死慈禧,就取得成功了。可是他們卻選擇了完全不可能成功的辦法——圍園殺後。不僅不能成功,反而成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退一萬步說,康有為能夠開設制度局,掌握大權,能夠成功變法強國嗎?

完全不行!因為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強國之路康有為都是道聽途說來的,康有為對軍事行政外交又一無所知,如果康有為主持國家政務恐怕不必引爆庚子國變的端王黨強多少!


歷史知事

康有為又不是皇帝,和李鴻章也沒有交情。談不上拋棄,只能說拒絕,拒絕李鴻章是因為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老憤青自然無法理解這個朝廷大員是背鍋的。至於其他朝廷和地方大員,康有為倒是想拉攏,問題他見誰都要講新學偽經考那一套。不解決實際問題,總講些虛的,誰聽都煩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