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爲什麼要發兵征討爪哇?

於無聲處34

元朝為什麼要發兵征討爪哇?其實元朝征討爪哇和明初的鄭和下西洋有一些類似的地方,有貿易、結盟和“中央王朝”的面子等幾方面的原因。


元初的國際形勢

桃花石雜談在之前的很多回答裡都已經提到過,元朝的建立其實是宣告了蒙古帝國的解體,所以其實元朝建立之後,在陸地上是面臨著比較險惡的國際環境的。

首先是當時元朝的幾個鄰國,即蒙古四大汗國中,除了遠在西亞、同為託雷家族建立的伊兒汗國向元朝效忠之外,其它三個汗國,即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都對元朝持敵對態度。窩闊臺汗國的海都汗更是從公元1270年前後開始就持續對元朝用兵,不斷入侵元朝所控制的新疆東部和蒙古本部地區,所以元朝的陸地上的軍事壓力始終很大。

元朝和伊兒汗國之間被其它三大汗國阻隔,只能通過海路聯絡

而元朝為緩解來自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的軍事壓力,就必需聯絡遠在西亞的伊兒汗國,讓伊兒汗國在窩闊臺和察合臺兩汗國的西境對其進行牽制,同時伊兒汗國也始終面臨埃及馬穆路克王朝和金帳汗國強大的軍事壓力,也迫切需要元朝的支援。但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元朝和伊兒汗國在陸地上被金帳、窩闊臺和察合臺三大汗國隔開,很難通過陸路直接聯繫。因此就必需通過海路和伊兒汗國進行溝通。

而要通過海路與金帳汗國直接聯繫,就只能走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這時候爪哇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公元1284年,忽必烈派維吾爾航海家亦黑迷失從泉州出發前往錫蘭(今天的斯里蘭卡),像後來的鄭和一樣很快引來了南洋10國的歸順,而元朝也很快向位於今天越南中部的占城國派駐軍隊,以確保南洋航線的暢通。但在此時,南洋的政治形勢卻發生大變。

爪哇王國崛起

從公元1280年前後開始,在南洋航路中擁有重要地位的爪哇王國,在其國王克爾塔納加臘的率領下呈現出崛起的態勢。他們先後吞併周邊大量小國,並遠征蘇門答臘,滅亡了中國的傳統藩屬三佛齊國,高峰時將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均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中,克爾塔納加臘更是自稱“萬王之王”。

爪哇王國鼎盛時期幾乎完全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周邊

而爪哇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周邊地區之後,通過掌控香料貿易獲利頗豐,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對元朝不再有任何依賴,因此對元朝的海上貿易和與伊兒汗國之間的溝通產生了重大威脅。

而忽必烈得知當地的情形之後感到不安,因此在公元1289年派特使孟琪出使爪哇,進行招撫。但克爾塔納加臘不但拒絕招撫,而且將孟琪的耳朵割掉,並在其臉上用烙鐵印字,還在將其遞解出境期間對其大肆辱罵。

克爾塔納加臘的舉動徹底擊怒了忽必烈,使他下決心討伐爪哇,重新奪回馬六甲海峽周邊的主動權。但在次年,占城國卻也驅逐了元朝的駐軍,使元軍出征時間推遲,也使其南征的難度加大。不過忽必烈決心己定,還是組建了主要由北方漢軍和南方新附漢軍組成的約兩萬軍隊,由史弼、高興和亦黑迷失三人率領,在公元1292年出師南征。

元軍南征爪哇路線圖

而此次出征,其實忽必烈的目的也並非要佔領爪哇,而只是要收服爪哇,使其稱臣,解除其對馬六甲航線的威脅,因此在出徵之前忽必烈對三名將領說:

卿等至爪哇,明告其國軍民,朝廷初與爪哇通使往來交好,後刺詔使孟右丞之面,以此進討。

意思是讓他們到爪哇之後要向當地人說明本來元廷是想和爪哇友好交往的,但爪哇國把孟琪右丞臉上刺字,所以才來懲罰。而元軍抵達之前,爪哇國卻已經先行發生了政變,將孟琪刺字的克爾塔納加臘被殺,他的駙馬土罕必闍耶被迫向新君效忠,但卻暗中聯絡元軍,表示願意作元軍的內應,元軍艦隊在公元1293年農曆二月抵達爪哇。

元軍戰船“封舟”

艦隊抵達之後,元軍在前期戰鬥中比較順利,在內應的接應下殺敵5000餘人,繳獲了價值5000多萬兩銀子的戰利品。但不久后土罕必闍耶卻趁元軍不備反水,元軍促不及防,損失慘重,只得放棄所有戰利品倉皇撤退。南征爪哇以失敗告終。


元軍回師之後,忽必烈雖然不甘心失敗,想再組建十萬人的大軍再次南征,但卻在一年之後去世,再次南征的計劃擱置。


桃花石雜談

忽必烈之所以派兵征討爪哇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主要原因:

忽必烈本人“嗜利黷武”的性格推動,在他的內心裡總有超越自己祖先功業的需求,這種“衝動”一直到他的晚年從未停止過,而且海外貿易為元朝帶來了大量的經濟利益,其對外征戰也是為了擴大壟斷這宗利益。

至元十五年(1278年),忽必烈滅亡南宋,基本上平定江南地區。在平定南宋的過程中,使元朝掌握了原來南宋的海上船舶和航路,為其征伐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創造了條件。

也就在剛剛平定江南的至元十五年,忽必烈就有遣使詔諭東南亞各國,準備向海外擴展勢力想法。

詔行中書省唆都、蒲壽庚等曰:“諸藩國列居東南島嶼者,皆有慕義之心,可因蕃舶諸人宣佈朕意,誠能來朝,朕將寵禮之。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


次年,元朝正式將計劃付諸實施,遣使詔諭東南亞各國,在這個時候占城、爪哇等國與元朝建立了聯繫。但是,元朝很顯然並不滿足單純的建立貿易聯繫,而是要讓東南亞國家徹底臣服,這個野心是非常明顯的。就比如說對安南進行逼迫,要其執行臣服“六事”,就是所謂的“君長入朝、子弟入質、編民數、出軍役、輸賦稅、置達魯花赤”,這就是很明顯的征服企圖。

四年,復下詔諭以六事曰:“凡親附之國君長親朝,子弟入質,編民數、出軍役,輸納賦稅,仍置達魯花赤統之。”


對於爪哇,忽必烈確實是有長期駐兵的打算的,有將爪哇變成海外轄區的宏偉計劃。在給征伐軍將領史弼、高興、亦黑迷失的詔諭中這種企圖就表現出來了。

汝等至爪哇,當遣使來報。汝等留彼,其餘小國即當自服,可遣招徠之。彼若納款,皆汝等之力也。


直接原因就比較簡單,爪哇並不服氣,而且對元朝使者進行了非常出格的舉動,讓忽必烈面子上實在掛不住,不能不打了。

至元十八年十一月,就在元朝與爪哇建立關係的兩年後,忽必烈要爪哇君主親自來朝見以表示臣服(看看元朝要求安南做的事,這個步驟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

壬午,詔諭爪哇國主,使親來覲。


但是,這個要求被爪哇拒絕。於是,又在十九年和二十三年遣使入諭,均無果而返。終於,在至元二十六年,爪哇國王葛達那加剌將元朝使臣孟祺黥面而歸,忽必烈決定以此為由討伐爪哇。

後遣孟祺持詔往,國王刺其面遣歸,帝怒,決意伐之。


於是,就在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命史弼、高興等率軍2萬討伐爪哇。第二年二月軍隊到達爪哇。此時爪哇國王被鄰過葛郎國所殺,於是國王的女婿土罕必闍耶攜帶著圖籍和戶口向元軍投降並求救。於是史弼就相信了他的請求,率兵攻擊葛郎國,迫使其國投降,但是土罕必闍赤的投降並非出於真心,而是利用元軍攻擊葛郎國。其恢復元氣後,就開始攻擊元軍,元軍且戰且退,損失三千人返回國內。忽必烈十分震怒,但由於損失不大,杖責史弼等人作罷。

但忽必烈並不甘心,在至元三十年,他又想派劉國傑率兵十萬征討爪哇。在與劉國傑的對話中,忽必烈將他擴張之心暴露的很明顯,他一直在為征服爪哇的失敗耿耿於懷。但最後終於因為元世祖的逝世,征服計劃沒有成行。

世祖召見國傑,曰:“爪哇得而復失,卿盍為朕一行。”對曰:“爪哇指末物,安南掌中物也,臣請為陛下取之。”帝曰:“此事如癢在心,非爬搔所及,卿言深合吾意。”議興兵十萬。

以上就是元朝發兵征討爪哇的原因以及經過。


論史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王朝:中華民族是一個相當早熟的民族——當世界還是一片蠻荒之時中華文明已然相當輝煌燦爛,因此古代中國在經歷早期擴張奠定了基本疆域後就轉而以中原本土為重而對周邊四方採取一種懷柔遠人的的政策,一般來說古代中國主動對外擴張的行為是比較罕見的。元朝的特殊性在於:這個王朝既是大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也是一個仿行漢法漢制建立的中原式王朝。事實上在蒙古其他四大汗國中對忽必烈仿行漢法漢制是相當的意見的,忽必烈甚至不得不因此同窩闊臺汗國兵戎相見。

在忽必烈身上同時兼具蒙古人傳統的擴張征服基因和中原王朝“天朝上國”的禮儀觀念:無論是作為蒙古成吉思汗的子孫這一身份,又或者是繼承了中原正統的元朝皇帝這一身份都要求忽必烈開創不世之功:一則壓服他的兄弟們認可自己仿照漢制建元稱帝的行為;二則迫使中原臣民認可蒙古入主中原並繼承正統的客觀現實。那麼什麼樣的不世之功能達到他的目的呢?在他看來:功業莫過於開疆拓土——畢竟他身上流淌著成吉思汗的血液。當然在忽必烈看來:對外擴張征服也不一定非要訴諸武力不可,自認為繼承了中原正統的他也開始試圖通過對外遣使宣諭來恢復中原王朝同周邊鄰國曆史上傳統的冊封朝貢體系。

事實上對爪哇的軍事行動只是元朝對外軍事行動之一:同一時期元朝曾對高麗、日本、越南、占城、蒲甘等國都採取過軍事行動。在採取軍事行動前元朝一般都會先遣使宣諭,甚至在戰爭爆發後元朝也採取文武並用的策略,不過除高麗外其他軍事行動無一例外以失敗告終——儘管當時的蒙古人戰力彪悍,然而已然達到了自己擴張的極限,隨著戰線的延長對元軍的後勤補給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考驗。高麗畢竟位於東北方向,距離蒙古本部並不十分遙遠,然而像越南、占城、蒲甘這些南方叢林國家和日本、爪哇這樣的海洋國家和蒙古人以前面臨的對手完全不一樣,可以說他們從沒和這樣的國家作戰的經驗。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元朝征討爪哇跟征討日本,安南一個道理,忽必烈都想將這些地區變成元朝的海外轄區。元朝征討爪哇是在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二月,忽必烈任命史弼、亦黑迷失、高興三人併為福建省平章政事,率領兩萬大軍遠征爪哇。出征前,忽必烈對上述三人交待一旦平定,將此兩萬人長期駐紮在爪哇,將爪哇變成元朝的海外轄區。通過忽必烈對三人的交待我們可以得知,這次軍事行動是以獲得領土為目標,而不是原來蒙古統治者常有的以劫掠財物為主。

當年十二月,元朝正式從泉州啟程,並於第二年二月到達爪哇北岸。亦黑迷失先率官軍五百餘人前往招降。史弼接著領大軍分批上岸,紮營伐木,打造登陸需要的大量小舟。這時,爪哇國王被相鄰的葛朗國主所殺,爪哇國王的女婿土罕必闍耶也被葛朗軍打敗。土罕必闍耶聽說元軍已登陸爪哇,因此決定借元軍之力擊敗葛朗後繼而復國。他將爪哇的戶口和圖籍上交史弼,投降元軍,並向元軍求救。史弼輕信了土罕必闍耶的投降,並出兵幫助他打敗了葛郎。葛朗被擊敗後,土罕必闍耶立即將元軍的使者和官員全部殺害,然後糾集武裝向元軍攻擊。

元軍的最後失敗並不是因為這次土罕必闍耶的叛降,雖然遭到挫折,但以元軍的實力是完全可以將爪哇收和囊中的,但是因為史弼和高興都是北方人,他與率領下的兵馬同樣都不願意長期駐守爪哇。因此正好借土罕必闍耶的叛降就且戰且退,最後完全撤離了爪哇,忽必烈的征服爪哇之旅也就就此謝幕。

征伐爪哇的元軍返回國內後,忽必烈非常惱火,一度想重罰史弼等將。但好在損失不大,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歷史的小學生

原題意為元朝出兵南洋馬亞西亞,印度尼西亞一帶,屬於渡海作戰。以往敝人只知元代一百六十年左右歷史。但今天看來準備嚴重不足!為何未從今緬甸方向進軍,謀印度洋,或許勝算更多!看來古人地理學識不足。再爪哇國內訌,幾方面的情況不明,勝而無利!為其所乘。對方實力派乃詐降,至狐假虎威,乃反敗為勝。可鑑可嘆!





用戶楊晉級

因為他是元朝啊!

他為什麼要打南宋

為什麼打大理

為什麼打日本

為什麼打越南

為什麼…

因為他是元朝橫掃歐亞大陸,血管裡流淌著征服的血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